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郟亶
- 別名:字正夫
- 出生日期:1038年
- 逝世日期:1103年
生平事跡,人物墓葬,代表詩作,
生平事跡
郟亶出生於農家,自幼酷愛讀書,識度不凡,嘉祐二年(1057年)考中進士,授睦州(今浙江省淳安西南)團練推官,知杭州於潛縣,他沒有去上任。終日跋涉於野外,從事農田水利的考察和研究,深究古人治水之跡。
熙寧三年(1070年),朝廷詔書天下,徵集理財省費,興利除弊的良策。此時,他已任廣東機宜文字,當即上書建議治理蘇州水田,提出治水主張,他認為,“天下之利莫大於水田、水田之美莫過於蘇州,但自唐以來,經營至今,始未見其利者,其失有六。今當去六失,行六得。”他總結了前人治水的經驗教訓,指出了以往治水中存在的六處失誤,並指出了治水必須“辨地形高下之殊,求古人蓄泄之跡等六得。後來他以提出了“治田利害大概”七條,為宰相王安石採納和賞識。為了更好地總結前人治水經驗,他還實地考查了太湖地區治水的歷史,考察了260多條河流,結合自己治水的親身體會和構想,撰寫了《吳門水利書》4卷(已佚)。
但《蘇州水利六失六得》和《治田利害七事》兩篇保留至今。他從地域差異和地形特點對蘇南水利予以分析:“何謂地形高下之殊?曰:蘇州五縣,號為水田,其實崑山之東,接于海之岡隴┄┄其地東高而西下┄┄常熟之北,接於江之淤沙┄┄其地皆北高而南下。是二處皆謂之高田。而其崑山岡身之西,抵於常州之境,僅一百五十里,常熟之南,抵於湖秀之境,僅二百餘里,其地低下,皆謂之水田”。指出要根據不同地形特點和水文條件,因地制宜興修農田水利。主張疏浚與築堤相結合,“驅低田之水盡入於淞江,而使江流湍急”,既可沖刷河床,又可加速排水。論述精闢,科學性強,他還繪製許多水利圖,為後人治理吳中水利提供重要依據。
熙寧五年,郟亶任司農寺丞,提舉興修兩浙水利。熙寧六年,由於遭到朝廷保守勢力的反對而被罷免。回太倉後,他置個人榮辱於腦後,在住宅西面一塊名“大泗瀼”的水田中,開圩崖、溝澮場圃,實踐治水理論,獲得農業豐收。於是再次上書重申自己的主張,朝廷復任他為司農寺丞,另授江東轉運判官。元佑年間授太府寺丞,出任溫州知州,後授比部郎中職務。未至,病死於溫州任所,年六十六。事見《中吳紀聞》卷三。
人物墓葬
其墓在今太倉弇山園內。據《太倉州志》載:“郟亶墓始築於宋代,有墓道、墓門,兩側有石馬一對,並有專祠一所,後廢。”清同治七年(1868 年)知州蒯德模釐正墓道,修築墓門,重建郟司農寺祠墓,後又廢,現墓側的土墩即為原墓所在地,其上的封樹有櫸樹、黃楊、冬青、老槐、劍麻、棗樹等,長得鬱鬱蔥蔥。土墩邊上的郟亶墓為1993 年8月建造的,四周雜樹蔽蔭,松柏環抱,幽靜而肅穆。墓前有一石亭,亭內的重建郟司農祠記碑,倒是真古董,乃清同治七年(1868 年)知州蒯德模釐正墓道,修築墓門時所立。
代表詩作
【呈王荊公】
十里松陰蔣子山,暮煙收盡梵宮寬。
夜深更向紫微宿,坐久始知凡骨寒。
一派石泉流沆瀣,數庭霜竹顫琅玕。
大鵬泛有捕風便,還許鷦鷯附羽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