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中草藥)

郁李(中草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郁李,別名爵梅,秧李,拉丁文名:Cerasus japonica(Thunb.)Lois. ,薔薇科櫻屬灌木,高1-1.6米。小枝灰褐色,嫩枝綠色或綠褐色,無毛。桃紅色寶石般的花蕾,繁密如雲的花朵,深紅色的果實,都非常美麗可愛,是園林中重要的觀花、觀果樹種。宜叢植於草坪、山石旁、林緣、建築物前;或點綴於庭院路邊,或與棣棠、迎春等其他花木配植,也可作花籬栽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郁李
  • 拉丁學名:Cerasus japonica (Thunb.) Lois.
  • 別稱:爵梅,秧李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薔薇科
  • 亞科:李亞科
  • :櫻屬
  • 亞屬:矮生櫻亞屬
  • :郁李
  • 分布區域: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浙江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功能主治,藥理作用,性狀鑑別,理化鑑別,化學成分,臨床套用,郁李仁,

形態特徵

灌木,高1-1.5米。小枝灰褐色,嫩枝綠色或綠褐色,無毛。冬芽卵形,無毛。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有缺刻狀尖銳重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無毛或脈上有稀疏柔毛,側脈5-8對;葉柄長2-3毫米,無毛或被稀疏柔毛;托葉線形,長4-6毫米,邊有腺齒。花1-3朵,簇生,花葉同開或先葉開放;花梗長5-10毫米,無毛或被疏柔毛;萼筒陀螺形,長寬近相等,約2.5-3毫米,無毛,萼片橢圓形,比萼筒略長,先端圓鈍,邊有細齒;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倒卵狀橢圓形;雄蕊約32;花柱與雄蕊近等長,無毛。核果近球形,深紅色,直徑約1厘米;核表面光滑。花期5月,果期7-8月。2n=16。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下、灌叢中或栽培,海拔100-200米。

分布範圍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浙江。生於山坡林下、灌叢中或栽培,海拔100-200米。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種仁入藥,名郁李仁。郁李、郁李仁配劑有顯著降壓作用。

功能主治

1、小兒驚痰實,二便不通。用大黃(酒浸後炒過)、郁李仁(去皮,研為末)各一錢,滑石末一兩,一起搗和成丸子,如黍米大。二歲小兒服三丸,其他兒童根據情況加減,開水送下。
2、腫滿氣急,睡臥不得。用郁李仁一合,搗成末,和面作餅吃,吃下即可通便,氣泄出後即愈。
3、心腹脹滿,二便不通,氣急喘息,腳氣浮腫。用郁李仁十二分,搗爛,水磨取汁,薏苡三合,搗如粟大。一同煮粥吃下。
4、皮膚血汗。用郁李仁(去皮,研細)一錢,鵝梨搗汁調下。
1、郁李根
治齲齒痛,氣滯積聚。
①《本經》:主齒斷腫,齲齒,堅齒。
②《別錄》:去白蟲。
③《藥性論》:治齒痛,宣結氣,破積聚。
④《日華子本草》:治小兒熱發作湯浴。風蚛牙,濃煎含之。
2、郁李仁
潤燥,滑腸,下氣,利水。治大腸氣滯,燥澀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腫,四肢浮腫,腳氣。
①《本經》:主大腹水腫,面目、四肢浮腫,利小便水道。
②《藥性論》:治腸中結氣,關格不通。
③《食療本草》:破癖氣,下四肢水。
④《日華子本草》:通泄五臟,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膿,消宿食,下氣。
⑤《珍珠囊》:破血潤燥。
⑥李杲:專治大腸氣滯,燥澀不通。
⑦《本草再新》:行水下氣,破血消腫,通關節,治眼長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外用:煎水含漱。
附方
1、郁李根
治齲齒:郁李仁根白皮(切),水煮濃汁含之,冷易之。
2、郁李仁
①治風熱氣秘:郁李仁(去皮、尖,炒)、陳橘皮(去白,酒一盞煮乾)、京三棱【炮製】各一兩。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心煎熟水調下。(《聖濟總錄》郁李仁散)
②治產後腸胃燥熱,大便秘澀:郁李仁(研如膏)、朴硝(研)各一兩,當歸(切、焙)、生乾地黃(焙)各二兩。上四味,將二味粗搗篩,與別研者二味和勻。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未通更服。(《聖濟總錄》郁李仁飲)
③治腫滿小便不利:陳皮、郁李仁、檳榔,茯苓、白朮各一兩,甘遂五錢。上為末,每服二錢,姜棗湯下。(《世醫得效方》郁李仁散)
④治腳氣腫滿喘促,大小便澀:郁李仁半兩(去皮研),粳米三合,蜜一合,生薑汁一蜆殼。上先煮粥臨欲熟,入三味攪令勻,更煮令熟,空心食之。(《聖惠方》郁李仁粥)
⑤治水腫胸滿氣急:郁李仁(炒)、桑根白皮(炙銼),赤小豆(炒)各三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二兩,紫蘇一兩半,茅根(切)四兩。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三盎,煎至一盞,去渣溫服。(《聖濟總錄》郁李仁湯)
⑥治血分、氣血壅澀,腹脅脹悶,四肢浮腫,坐臥氣促:郁李仁、牽牛子各一兩,檳榔、乾地黃各三分,桂、木香、青橘皮、延胡索各半兩。上為細末,食前溫酒調下二錢。(《雞蜂普濟方》郁李仁散)
⑦治卒心痛:郁李仁三七枚,爛嚼,以新汲水下之,飲溫湯尤妙;須臾痛止,卻煎薄荷鹽湯熱呷之。(姚和眾)
⑧治積年上氣,咳嗽不得臥:郁李仁一兩。用水一升,研如杏酪,去滓,煮令無辛氣,次下酥一棗許,同煮熱,放溫頓服之。(《聖濟總錄》郁李仁煎)
⑨治血汗:郁李仁研細,每服一錢匕,研鵝梨汁調下。(《聖濟總錄》如聖散)

藥理作用

1、瀉下作用
郁李仁所含的郁李仁甙對實驗有強烈瀉下作用。其瀉下作用機制類似番瀉甙,均屬大腸性瀉劑。但亦有證明,郁李仁水提取物及其脂肪油給小鼠灌胃有極顯著的促進小腸運動作用。郁李仁種子的50%水煎劑能明顯縮短燥結型便密模型小鼠排便時間,排便次數明顯增加。
2、抗炎鎮痛作用
從郁李仁中提取的蛋白成分IR-A和IR-B靜脈給藥有抗炎和鎮痛作用。對角叉菜膠性足跖腫脹,IR-A的抑制作用ED/50為14.8mg/kg;IR-B為0.7mg/kg。此外,小鼠扭體法表明IR-A和IR-B在5mg/kg靜脈注射時都具有明顯鎮痛作用。IR-A和IR-B從郁李仁中提取的得率分別為3%和0.4%。

性狀鑑別

1、組織特徵:郁李種子橫切面。內胚乳細胞10-12層。種皮表皮細胞表面觀:石細胞常單個或2個散在。
2、粉末特徵:郁李種子粉末。石細胞為分布於種皮外表皮的石細胞,單個散在或數個相連,有的排列緊密,如乳頭狀突起或短絨毛狀,淡黃色、深黃色或黃棕色,有時無色。側(斷)面觀呈類圓形、橢圓形、類長方形、貝殼形、弓形或梭形,一般徑向(9-)36-99μm,有的呈非腺毛狀,長至225μm,底部寬27-213μm,突出於表皮層的部分呈半月形或圓拱形,色較淡,壁厚約至12μm,層紋細密整齊,孔溝無或極少,底部色較深,壁厚至,層紋無或極少,孔溝較多而明顯,胸腔有含橙紅色物;表面觀石細胞呈類圓形、卵圓形、類方形或圓多角形,紋孔大而較密,類圓形、卵形或橢圓形,分布較均勻,直徑約5μm,長約至13μm。另有石細胞無色,呈類圓形,直徑約88μm,壁均勻增厚,紋孔大而密,類圓形、卵圓形或橢圓形,孔溝分布較均勻,形似“紋孔細胞”。種皮外表皮細胞黃棕色或棕色,常與石細胞相連。呈類圓形,壁稍厚,有的皺縮,細胞界限不清楚。

理化鑑別

1、化學定性:取粉末1g,加乙醇5ml,置水浴上加熱5分鐘,濾過。取濾液1ml,加鎂粉少量與鹽酸3-4滴,振搖,顯紅色(檢查黃酮類成分)。
2、薄層色譜:取樣品0.5g,加等量碳酸鈣共研碎,放入具塞三角瓶內,加石油醚(60-90℃)4ml冷浸過夜後,吸去石油醚,吹乾,再加入乙醇冷浸過夜,用乙醇浸液點樣,以苦杏仁苷作標準品對照,在矽膠0薄層板上,以氯仿1醋酸乙酯1乙醇展開,碘蒸氣熏後,苦杏仁苷呈黃色斑點。

化學成分

郁李種子含苦杏仁甙、脂肪油58.3~74.2%、揮發性有機酸、粗蛋白質、纖維素、澱粉、油酸。又含皂甙0.96%及植物甾醇、維生素B1,莖皮含鞣質6.3%、纖維素24.94%。葉含維生素C-7.30毫克%。
歐李果實含果糖5.2%。截形榆葉梅含氫氰酸,花含維生素C-125.7毫克%。

臨床套用

1、用於治療習慣性便秘。常配其他潤腸藥(火麻仁杏仁柏子仁等),方如五仁湯,老人或產後的腸燥便秘、氣虛便秘均可用,但孕婦則慎用。
2、用於治療腳氣水腫而大小便不暢者,配薏苡仁赤茯苓滑石等。
用量:3~12g。
處方舉例:五仁湯:郁李仁9g(打)、火麻仁12g(研)、瓜萎仁9g(打)、甜杏仁9g,柏子仁9g,水煎服。

郁李仁

為較常用的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原名“郁李人”。目前市售商品有兩種,分為小李仁和大李仁。習慣以小李仁為正品。
別名:歐李仁、小李仁、李仁、大李仁。
來源
小李仁為薔薇科植物灌木歐李或郁李、長梗郁李的成熟乾燥種子。大李仁為山櫻桃。截形榆葉梅,柄扁桃,顯脈歐李,滇櫻桃等的成熟乾燥種子,野生或栽培。
產地
小李仁主產於遼寧海城,蓋平,鳳城,遼陽,內蒙古東部,河北省北部等地。小李仁主產於內蒙古、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此外山西、陝西、湖北等省亦有生產。
性狀鑑別
小李仁略呈桃形,長約5~7毫米,最大橫徑約3~5毫米。表皮黃白色黃棕色或深棕色。頂端銳尖,基部鈍圓,種皮極薄,尖端一側有一線形種臍,鈍端一側為合點,自合點處發散出多數棕色脈紋(維管束),形成縱向不規則紋理。剝去外皮,可見白色子葉兩片,氣微味微苦。
大李仁性狀與小李仁相似,唯顆粒稍大,長約6~10毫米,橫徑5~7毫米,其餘均與小李仁同。
以粒小,飽滿、均勻、不泛油者為佳。
主要成分
含苦杏仁甙、脂肪油。
藥理作用
1、緩瀉通便,為潤滑性瀉藥,瀉下作用比火麻仁略強;2、利尿。
炮製:生用,配方時搗碎。
性味:辛、苦、甘、平。
歸經:入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潤燥通便,利尿消腫。
主治:大便燥結、水腫脹滿,小便不利,腳氣等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