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振華,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98年獲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2006年獲挪威卑爾根大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法國里昂高師等從事訪問研究。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主任,兼任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際形上學學會(ISM)秘書長、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知識論分委員會副會長、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副會長、美國波蘭尼學會理事、中法科學與社會聯合研究院(Joriss)知識與行動研究室(KAL)中方主任。曾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資助,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上海市曙光學者計畫,主持過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內的多項課題,科研成果多次獲獎。主要學術興趣:認識論、形上學、中西哲學比較。代表作:《形上的智慧如何可能?》(2000,2015修訂版),《人類知識的默會維度》(2012),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和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等刊物上發表中英文論文70多篇,與人合譯《跨越邊界的哲學》(1999)、《西方哲學史》(2004)、《時代之思》(2007)。其關於形上智慧和默會知識的研究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015年4月,郁振華入選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名單。
2018年7月,郁振華被聘為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
基本介紹
求學歷程
- 1998.9-2006.6 SVT, 哲學博士,挪威卑爾根大學
- 1994.9-1998.7 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
- 1989.9-1992.7 哲學碩士,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
- 1985.9-1989.7 哲學學士,華東師範大學
學人評價
墨子刻教授對《形上的智慧如何可能》的評價
- 積極評價和褒揚:郁振華教授這本(《形上的智慧如何可能》)既博學又犀利的著作研究,分析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哲學的主流取向;讓我們了解當時中國的哲學家同意“形上的智慧”是可能的;然後,比較他們對於如何取得此智慧的不同觀念。這樣,顯示郁氏挑戰西方認識論大革命為核心的西方哲學思潮,西方認識論大革命環繞著邏輯實證論、倫理的懷疑主義,並反駁形上學。………就拙論所及,郁氏這一大作比其他的作品更能幫助我們了解中國現代哲學的發展脈絡。
- 批評:郁振華教授忽略了兩個議題:界定何謂形上的智慧;探究如何評估中西哲學之間的辯論。
- 華東師範大學的郁振華教授最近發表《中國現代哲學的形上智慧探索》。郁教授扼要地分析和批判中國現代哲學的話域,尤其從二十、三十年代以後關於形上學的討論。……郁氏談到很多當代中國的哲學家,尤其新儒學、馬克思主義者、清華學派,以及反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主義者,像胡適。很受馮契影響的郁氏,在視野上,要比那些抹殺新儒家,或抹殺馬克思主義的學者要廣得多。……郁氏注意到所有上述思潮的一個特點,即是反映“中西哲學的互動深入”,而有它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在此科學時代,形上的智慧是否可能?”這就是說,郁氏幫助我們了解西方哲學在當代中國的角色,即它不但決定牟氏思想的議程,甚至決定所有當代中國哲學界的議程。
———出自【美】墨子刻,道統的世界化-論牟宗三、鄭家棟與追求批判意識的歷程[A];《國學論衡》第三輯——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學術論文集[C];2004年
杜維明教授對《人類知識的默會維度》的評價
楊國榮教授的評價
- 事實上,哲學之思總是伴隨著對存在的無盡追問,智慧的探索也很難規定一個終點;中國近現代哲學的歷程,在歷史和邏輯上都構成了世紀之交哲學重建的先導,而對近現代智慧探索歷程的批判反省,無疑將為今天的哲學沉思提供一個更高的理論起點。從這一點看,我想郁振華博士的這部著作在史與思方面,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出自楊國榮為《形上的智慧如何可能》所記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