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邿邑故城遺址
- 所屬年代:上限是岳石文化,下限在戰國
- 地點:山東平陰縣東阿鎮小屯村西
- 等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原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遭受人為破壞,1973年文物普查中,改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西1500米臨黃河,即古濟水古道。東緊靠停山,處在依山傍水的險要地帶。同時,也是古代水陸交通樞紐,群雄爭戰之地。據《平陰縣誌》古績卷中載:“春秋襄公十八年,欒盈以下軍克邿。杜注,平陰西有邿山。續考古錄雲,今名停山,在城西三十里。”《康熙字典》釋“邿 ”字:“……山名,魏絳欒盈以下軍克邿。平陰西有邿。”故遺址謂之邿邑故城。
遺址處東邿山的頂部,遭受人為破壞嚴重,已看不出城址。遺址西北部因開山取石,破壞掉大部分,其它三面也闢為梯田,將文化層多數破壞掉。現存遺址東西長130米,南北寬100米。文化層南部向陽坡較厚,深約2米。斷崖上暴露有灰坑、灶坑、紅燒土塊、紅灰陶器殘片、獸骨、蚌殼等物。並偶可見磨製石器。採集到的標本有:石斧、素麵尖細紅陶鬲足、口沿平直、淺腹外飾凸弦紋的灰陶豆盤,飾繩紋和附加堆紋的紅灰陶片、扁鑿形紅鼎腿等物。據此考證,此居住遺址的年代上限是岳石文化,下限在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