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陽戲曲
- 代表:湖南省祁劇院
- 地址:邵陽
- 類型:戲劇
在邵陽市繁華熱鬧的東風路中段,有兩塊引人注目的標牌。一邊是湖南省祁劇院,一邊是邵陽市花鼓戲劇團。如今這兩個戲曲藝術團體,天天琴聲不斷、歌聲繞樑,構成一道亮麗的藝苑風景線。解放前,祁劇和花鼓戲都沒有專業劇團,只有以舊戲班的...
邵陽地花鼓戲曲劇種。到清嘉慶、道光年間,,受祁陽戲的影響,邵陽地區出現了“有股優場男女衣飾,暮夜沿門歌舞者,曰花鼓燈”(引自道光十年修《寶慶府志·藝文志》)的地花鼓形式。這是一種在花燈舞的基礎上,加入簡單的故事情節和內容,男女角色化妝並穿著戲劇服裝進行表演的戲曲形式,民間稱其為“地花鼓”。...
邵陽小調,一般是指在民間流傳較廣、形式較規整的短小精悍的歌唱藝術。藝術簡介 邵陽小調有時稱之為“時調”、“俗曲”、“俚曲”等。小調吟唱於民眾生活、休息、娛樂、吉慶等場合中,它是在山歌、田歌及生活語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爾後又受戲曲、曲藝音樂的影響、發展,並增強了敘事性、抒詠性,常見的是反映...
邵陽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掛牌成立於2012年12月4日,文化體制改革前原名為邵陽市花鼓戲劇團,成立於1950年,座落於邵陽市雙清區東風路140號。歷史沿革 邵陽市花鼓戲劇院始建於1980年5月,建築面積3010平方米,當時是我市唯一一座功能齊全、設計合理的專業影劇院,幾十年來為我市的文化藝術演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
湖南花鼓戲是一種湖南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作為湖南各地花鼓戲流派的總稱。但湖南花鼓戲卻是一個籠統的劇種概念,因為湖南花鼓戲根據流行地區的不同可細分為:長沙花鼓戲(益陽花鼓戲)、岳陽花鼓戲(臨湘花鼓戲)、衡州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永州花鼓戲(零陵花鼓戲)等六個流派。因此,嚴格...
這個曲種用湖南方音表演,在湖南各地的流傳中又形成了以常德為中心的“常德絲弦”、以長沙為中心的“長沙絲弦”、以瀏陽為中心的“瀏陽絲弦”、以平江為中心的“平江絲弦”、以衡陽為中心的“衡陽絲弦”和以邵陽為中心的“邵陽絲弦”等各具特色的支派,其中以“常德絲弦”最為繁盛。流派分類 包括常德絲弦在內的...
湘劇,即湖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源出於明代的弋陽腔,後又吸收崑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崑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36、祁劇 祁劇,又稱“祁陽戲”,流行於湖南祁陽、邵陽一帶,源出明代弋陽腔,聲腔以...
流行於湘潭、瀏陽、茶陵、攸縣、醴陵一帶。唱腔以“川調”為主,因鄰近衡陽、邵陽,故曲調風格近似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長沙派 活躍於長沙市及鄰近效區一帶。長沙派由於特殊的政治文化環境而形成了特殊的演出形式,故其藝術風格表現為吐字清晰,行腔細膩,特彆強調聲音表情,將喜怒哀樂融於清唱之中。曲調以小調為...
周光榮,男,國家二級導演。現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戲曲導演學會會員,邵陽市劇協副主席,市第十屆人民代表。自80年代起曾分別擔任邵陽市花鼓戲劇團分團團長、總團業務副團長兼黨支部副書記等職。1986年任團長至今。歷年來,該同志曾多次被評為單位和市文化系統、市宣傳戰線“先進工作者”、“積極分子”、...
《兒大女大》創作於1988年,是邵陽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原邵陽市花鼓戲劇團)改革開放以來現實題材創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劇通過聚焦普通小人物的人生命運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用喜劇的手法來表現正劇的主題。語言輕鬆詼諧、幽默風趣,讓觀眾在笑聲中品味苦澀,發人深省。劇情提要 《兒大女大》講述敦厚質樸的貴滿...
湖南省祁劇院成立於1960年5月,1963年遷入長沙。1969年下放到邵陽市新寧縣,1970年入邵陽市成立邵陽地區祁劇團,1984年6月更名為湖南祁劇團,2000年12月恢復湖南省祁劇院。獲得榮譽 湖南省祁劇院院曾幾度進京演出,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接見劇院的演職員併合影留念。1958年創作演出現代戲《黃公略》進京演出受到好評...
湖南不僅山川秀麗,而且文化傳統悠久。湖南地方戲劇以其奇異的風姿,高聳於中華藝林。湘劇、祁劇、辰河戲、衡陽湘劇、武陵戲、荊河戲、巴陵戲、湘昆、長沙花鼓戲、邵陽花鼓戲、衡州花鼓戲、常德花鼓戲、岳陽花鼓戲、永州花鼓戲、陽戲、花燈戲、儺戲、苗劇、侗戲等19個湖南地方戲劇劇種,如同19朵藝術奇葩,綻開在祖國的...
湘劇,即湖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源出於明代的弋陽腔,後又吸收崑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崑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36、祁劇 祁劇,又稱“祁陽戲”,流行於湖南祁陽、邵陽一帶,源出明代弋陽腔,聲腔以...
由中國戲劇家協會和文聯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戲曲紅梅大賽”於12月12日至16日在京舉行決賽,這是一場全國地方戲曲精品交流與展示的盛會。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00人參加初賽,最後有22個省、市、自治區的128名選手進京參加決賽。邵陽花鼓劇團的傳統劇目《磨豆腐》作為我省惟一一個參加本次“紅梅獎”角逐的劇目,喜獲...
第二章 湖南(邵陽傳統)花鼓戲《打鳥》第三章 湖南(邵陽傳統)花鼓戲《送表妹》第四章 湖南(傳統)花鼓戲《書房調叔》第五章 湖南(傳統)花鼓戲《討學錢》第六章 湖南(傳統)花鼓戲《打鐵》第七章 湖南(傳統)花鼓戲《扯蘿蔔菜》第八章 湖南(傳統)花鼓戲《蘆林會》第九章 湖南(現代)花鼓戲《打銅鑼》第十章...
邵陽教育學院 1990年,邵陽市教師進修學院更名為邵陽教育學院。邵陽市藝術學校 1986年5月,湖南省邵陽戲曲學校在湖南省藝術學校邵陽祁劇科的基礎上成立。1995年6月,改為邵陽市藝術學校。合併發展 2017年4月,邵陽師範學校、武岡師範學校、邵陽教育學院、邵陽市藝術學校合併升格,創辦湘中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20年10...
特別是2005年8月,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播出了邵陽布袋戲專題節目,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更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和關注。木偶戲·高州木偶戲 申報地區或單位:廣東省高州市 高州木偶戲,也稱“傀戲”、“傀仔戲”,是一種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戲曲藝術。高州木偶屬杖頭木偶,始於明朝萬曆年間,是在福建布袋木偶...
其中主要有“大庸絲弦”、“長沙絲弦”、“瀏陽絲弦”、“平江絲弦”、“衡陽絲弦”、“邵陽絲弦”等。此外武岡、辰溪、益陽、衡山、湘潭、大庸、桃源、澧縣、祁陽等地的絲弦也都有各自的獨特風格。以大庸絲弦最為盛行。簡介 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2008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
湖南邵陽:劉永安和劉永章 邵陽布袋戲 邵陽人喜歡親昵地稱為被袋戲、被窩戲,是因為她一切的一切,統統囊括在被袋似的小小的舞台上。一個戲班,獨自一人包打包唱;一個劇團,就那么一副挑擔,閃悠悠走村串戶,幾多輕便。難怪人們又把她叫做扁擔戲哩。一塊土色土香的藍色印花布,圍著一張普普通通的方桌撐起來就...
雷沛霖 1937年生,湖南邵陽人。邵陽市花鼓戲團團長兼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市舞協會員,二級演員先後在100餘個大小劇目中擔任角色,代表作有《人面桃花》中崔護,《十五貫》中婁阿鼠,《洪基逼退》中楊青龍等。主演《打鳥》、《裝灶王》、《捉泥鰍》、《送表妹》。1976年冬曾為毛主席作專場演出。《捉泥鰍...
遠去的風箏》獲湖南省首屆小品賽一等獎。論文《"對腳跡"、"裝灶王"與邵陽花鼓戲》發表於《劇海》。論文《發展祁劇必須超越傳統》發表於《戲劇春秋》,論文《新寧八峒瑤鄉瑤儺初探》入選1991年國際儺戲學術研討會,宣讀並交流。改編傳統戲《金釧會》輯入《中國戲曲志·湖南卷》。傳略輯入《湖南當代文藝家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