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地花鼓戲曲劇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陽地花鼓
- 別名:兩小戲、對子花鼓
- 類別:戲曲劇種
- 流傳地區:邵陽地區
邵陽地花鼓戲曲劇種。
邵陽地花鼓戲曲劇種。到清嘉慶、道光年間,,受祁陽戲的影響,邵陽地區出現了“有股優場男女衣飾,暮夜沿門歌舞者,曰花鼓燈”(引自道光十年修《寶慶府志·藝文志》)的地花鼓形式。這是一種在花燈舞的基礎上,加入簡單的故事情節和內容...
湖南花鼓戲是一種湖南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作為湖南各地花鼓戲流派的總稱。但湖南花鼓戲卻是一個籠統的劇種概念,因為湖南花鼓戲根據流行地區的不同可細分為:長沙花鼓戲(益陽花鼓戲)、岳陽花鼓戲(臨湘花鼓戲)、衡州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永州花鼓戲(零陵花鼓戲)等六個流派。因此,嚴格...
《湖南花鼓戲劇目:一》是2017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湖南花鼓戲是湖南各地花鼓戲、花燈戲、地花鼓的總稱,具有豐富濃郁的湖湘文化幾點和藝術表現特色。湖南花鼓戲的傳統劇目共有400多個,這些劇目大多為勞動人民和藝人集體創作。新中國鞥里後,湖南現代花鼓戲也得到空前發展。本書根據湖南省藝術職業學院...
流行於湘潭、瀏陽、茶陵、攸縣、醴陵一帶。唱腔以“川調”為主,因鄰近衡陽、邵陽,故曲調風格近似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長沙派 活躍於長沙市及鄰近效區一帶。長沙派由於特殊的政治文化環境而形成了特殊的演出形式,故其藝術風格表現為吐字清晰,行腔細膩,特彆強調聲音表情,將喜怒哀樂融於清唱之中。曲調以小調為...
《非遺保護視野中的湖南花鼓戲研究》是2020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詠北。內容簡介 湖南花鼓戲是湖南各地方小戲花鼓、燈戲的總稱,是我國戲曲百花園中一朵艷麗的奇葩;湖南花鼓戲形成於清代初年,通過歷代劇作家、編導家、作曲家、表演家的共同創造傳承,迄今業已形成一個自成源流、獨樹一幟的表演體系;...
湖南有16個地方戲曲劇種,其中地方小戲8個,即長沙花鼓戲、常德花鼓戲(克克戲)、岳陽花鼓戲(亦名提琴戲、翁琴戲)、衡州花鼓戲、邵陽花鼓戲、永州花鼓戲、陽戲、花燈。根據舞台語言的規範,益陽花鼓戲和益陽的花鼓戲均屬長沙花鼓戲劇種。又因聲腔、劇目的不同,長沙花鼓戲又分有五個藝術流派(俗稱路子),即...
湖南花鼓戲又稱湘劇,源自於湖南益陽,後發展到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戲花鼓、劉海砍樵"維多"燈戲的總稱。由於流行地區不同而有長沙花鼓戲、岳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等等之分,各具不同的風格。它源自湘南民歌發展而成,從一旦一醜演唱發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戲的傳統劇目約有四百多個,音樂...
以長沙花鼓戲為例,小丑又分褶子醜、短身醜、官衣醜、爛布醜、奶生醜;小旦又分正旦、二旦、花旦、閨門旦;小生又分正小生、風流小生、武小生、爛布小生、奶生子等。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各地的花鼓戲都各有一些著名演員,近期有長沙的何冬保(醜)、湘潭的廖春山(旦)、邵陽的王佑生(老旦)、桃源的張樹生...
2019年1月9日,憑藉地花鼓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2023年,南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0.62億元,比上年增長4.1%。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晚期,華夏先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後因地殼構造運動,這裡淪陷為澤國。唐宋時期,縣境尚在浩渺洞庭之中,僅有寄山、明山、宋田山和太陽山浮峙水面。清鹹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