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民間傳說,晉江廚師邵維坤的父親嗜好豬肉,但年老牙齒鬆動,不易食用。孝順的兒媳婦柯烏蒜想出一個辦法,將新鮮的豬肉捶爛,加入地瓜粉,團成丸子,煮熟了孝敬公公。老人嘗之,大喜過望,邀請親戚朋友來品嘗。事後,一傳十,十傳百,肉丸的做法從此流傳開來,並傳入京城。光緒皇帝品嘗肉丸後大喜,下令年年進貢此丸。這便是貢丸的來由。
邵家經營貢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以前。據《邵氏家譜》記載,邵維坤在晉江“始作貢丸”,並摸索出一套精良的手藝傳之後人。其子邵世鏢是個精明的商人,繼承了貢丸技藝,曾幾次到台灣經營。邵世鏢之弟邵世琚早年也在台灣創製貢丸,流傳至今,仍有幾家專營貢丸的食品店。在30年代,邵世鏢闖蕩廈門製作貢丸,不久又回到晉江製作貢丸,但經營規模不大。其子邵子牙自幼跟隨父親學做貢丸,掌握一套祖傳技藝。
1979年,邵子牙一家遷居到廈門,借用一間食堂,利用晚上食堂停業時間做貢丸,白天沿街叫賣出售。由於邵子牙父子苦心經營,貢丸生意越做越大。1989年在濱湖南路開了一家貢丸店。後來又在北京和溫州開設了分店。產品也從當初單一的貢丸,發展到魚丸、牛筋丸、蝦丸、香菇丸、墨斗丸、魚鮫丸等20多種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