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均(1903—1977),林學家、林業教育家,中國森林經理學的開拓者之一。先後在多所林業院校講授森林經理等課程。長期從事森林主伐與更新、次生林改造和利用、中壯齡林撫育等的研究和實踐,提出過許多學術論點,並在他擔任黑龍江省林業領導期間加以貫徹實行,為黑龍江林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宜興縣
- 出生日期:1903年8月19日
- 逝世日期:1977年12月18日
- 職業:林學家、林業教育家
- 畢業院校: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
個人簡介,個人簡歷,主要論著,培養林業人才,綜述,積極培養人才,擴大林業隊伍,著書立說,出國考察,引進國外先進經驗,學術思想建樹,森林全面經營,因地制宜,林業生產實踐,綜述,提供科學依據,組建研機構,主持制定技術規程和質量管理辦法,積極樹立典型,
個人簡介
中國森林經理學的開拓者
邵均,字維坤,1903年8月19日出生在江蘇省宜興縣(今宜興市)高堘鎮賦村前九苞一個江南文化水鄉的詩書世家。父親邵輔周是前清秀才。邵均3歲喪父,9歲進私塾接受啟蒙教育。1917年考入南京市江蘇省立第一農業學校森林科,畢業後到上海大同英文班補習英語。1922年東渡日本,在東京東亞預備學校補習英語和日語。一年後考入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今北海道大學)農學部林科。1926年轉入林學研究室攻讀研究生,翌年回國。
邵均回國後到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森林系任講師。不久到南京任江蘇省教育林技師。1928年任浙江大學農學院森林系講師。1933—1934年在無錫江蘇省立教育學院任講師。1934年應保定河北省立農學院之聘,任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七七”事變後,到成都任四川大學農學院森林系教授,同時兼任重慶中央大學農學院森林系教授。1941年接受重慶國民政府農業部委任,任理番(今理縣)岷江林管處主任。1944年又兼任沙坪大渡河峨邊林管處主任。1945年出版了他的早期著作《樹幹解析法》。1945年應貴州湄潭浙江大學農學院之聘任教授。抗戰勝利後參與了恢復杭州浙江大學農學院森林系的工作。1950年受林墾部委託,在浙江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增設了林業專修科,併兼任林專主任。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時,邵均帶領浙江大學森林系全體師生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併入新組建的東北林學院,任教授兼林學系主任、科研部主任。1954年出版了《森林經理學》教材,從1954年起,他兼任黑龍江省林業廳副廳長(1956年起正式任副廳長)。在擔任副廳長期間,他還領導林業廳技術研究會解決全省森林經營、造林更新和種苗生產的技術問題。1957年,他隨林業部副部長李范五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考察林業。1960—1964年,他兼任過黑龍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1963年與王戰等合作出版了《東北森林的採伐與更新》,該書至今對東北林區生產還有指導意義。
邵均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他認為沒有正確的政治思想,是不能掌握正確的科學方向的。1951年邵均在杭州浙江大學第一批申請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1年加入中國林學會,並被選為該會第一屆理事和中國林學會杭州分會常務理事。1960年及1962年,邵均連續被選為中國林學會第三、四屆常務理事。1959年黑龍江省林學會成立,相繼被推選為第一、二、三屆副理事長。1955年,民盟黑龍江省支部委員會成立,邵均先後被選為支部委員、副主任委員和代主任委員。1963年任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64年邵均被評為黑龍江省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和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1955年、1958年和1963年連續被選為黑龍江省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省人代會上曾為黑龍江省森林“青山常在”作過多次發言。在中國民主同盟任職期間,他經常向盟員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策,積極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同舟共濟、肝膽相照”的方針,不斷開展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推動盟員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文化大革命”開始,邵均的工作權利被剝奪,於1969年被迫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但仍擔任中國民主同盟黑龍江省代理主任委員的職務。
個人簡歷
1903年8月19日,生於江蘇省宜興縣(今宜興市)。
1917年—1921年,南京江蘇省立第一農業學校森林科學習。
1921年—1922年,在上海大同補習班英文組學習。
1922年—1923年,日本東京東亞預備學校補習英文和日文。
1923年—1926年,在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林科學習。
1926年—1927年,在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林不研究室進修。
1927年—1927年,任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森林系講師。
1927年—1928年,任南京江蘇省教育林技師。
1928年—1933年,任杭州浙江大學農學院森林系講師。
1933年—1934年,任無錫江蘇省立教育學院講師。
1934年—1937年,任保定河北省立農學院森林系教授兼主任。
1937年—1941年,任成都四川大學農學院森林系特約教授兼重慶中央大學農學院森林系教授。
1941年—1944年,任四川大學農學院森林系特約教授兼四川理番(今理縣)重慶國民政府家林部岷江林管處主任。
1944年—1945年,任重慶國民政府家林部沙坪大渡河峨邊林管處主任。
1945年—1946年,任貴州湄潭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
1946年—1952年,任杭州浙江大學農學院森林系教授、系主任兼浙江大學林業專修科主任。
1952年—1956年,任哈爾濱東北林學院林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54年起兼任黑龍江省林業廳副廳長。
1956年—1958年,任東北林學院科學研究部教授、主任,兼黑龍江省林業廳副廳長。
1968年—1969年,任黑龍江省林業廳副廳長(1960年—1964年兼黑龍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1969年退休。
1977年12月18日病逝於哈爾濱市。
主要論著
1 邵均.日本森林組合之一斑.林學,1929(創刊號):119—124.
2 邵均.談談今後中國林業.浙江省建設月刊,1931,5(6):17-22.
3 邵維坤.大葉楊在河北生長之觀察.林學,1936(6):177—184.
4 邵維坤.木炭問題.四川林學會特刊,1938:41—50.
5 邵維坤.川西伐木造林之單位.林學,1941(8):62—67.
6 邵均.樹幹解析法.商務印書館,1945.
7 邵均.種樹苗.中華書局,1950.
8 邵均.森林經理學(教材).東北林學院,1954.
9 邵均.關於森林採伐幾個基本問題的解釋.黑龍江林業通訊,1955(8):31—35.
10 邵均,王戰等.東北森林的採伐與更新.北京:農業出版社,1963.
11 邵均,周正,孫成壁.黑龍江次生林分類與經營技術問題的探討.林業科學,1964(9):134—150.
12 邵均.根據林業經營方向和紅松林特點確定採伐方式與更新方式.中國林業,1964(7):4—8.
13 邵均.關於天然次生撫育採伐問題.黑龍江林業,1966(1):29—34.
培養林業人才
綜述
邵均在日本留學期間,學習了德國、日本先進的林學理論和林業技術,並利用假期參觀了日本的許多林業試驗場。他綜觀日本的林業之後,回顧自己的祖國,憂心如焚。中國除極少私有人工林之外,用邵均的話來說:“天然林猶如野孩子一樣,除了對它掠奪、破壞、索取之外,沒有人愛惜它、保護它、撫育它”。邵均1927年回國後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教書育人,培養人才,擴大林業技術隊伍,振興中國林業。他先後在北京農業大學等七所高等院校任教。他除講授自己專長的森林經理學和與經理有關的測樹學、森林較利、林價算法、農林測量等課程外,還教過造林學、林學概論和森林保護學等課程。從事林業教育30年,為培養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
積極培養人才,擴大林業隊伍
1945年,邵均重返浙江大學農學院後積極建議恢復浙大農學院森林系。他僅用兩年時間就恢復了森林系,1947年7月開始招生。1950年森林系增設林業專修科後,邵均任教授兼系主任和林專主任。
1952年10月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邵均即率領浙江農學院森林系全體師生,離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西子湖畔,來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哈爾濱,與東北農學院森林系、北安農專林科合併,成立東北林學院。邵均任教授兼林學系主任。1956年任該院科學研究部主任、院務委員會副主任。
1954年,他在兼任林業廳副廳長後,非常重視基層林業技術人才培訓及科學研究工作,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創辦了可容納2000餘名學員的省林業幹部學校。同時還在省內普遍訓練林業員。當時全省生產合作社的林業員約40000人,鄉(村)政府林業員約有7500人。為了提高廣大林業員的水平,他從1956年起規定每年由縣負責對林業點的林業員訓練一次,聘請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工程師、技術員講課指導;省里每年組織1—2次大型技術座談會,交流經驗,參觀學習。
著書立說
邵均為改變中國林業和林業教育的落後面貌,還積極發表論文和專著及研究成果,並大力介紹國外的先進經驗。1945年以來,他先後寫了《森林經理學》、《東北森林的採伐與更新》、《樹幹解析法》、《營林工作手冊》等專著。
《樹幹解析法》是他的早期著作,出版於1945年。該書收集了歐美及日本關於樹幹解析的先進技術和方法,並集中了他十多年教學和研究的成果、資料和經驗,從微觀、動態等方面來研究林木的生長過程及其與環境的相關規律,從中標定樹木生長的數量、質量及其最佳的經營時空點,立論新穎,結構嚴密,科學性、系統性、實踐性都很強,是當時一本很有價值的林業論著。
《森林經理學》是綜合研究了歐、美、日特別是蘇聯的森林經理理論與實踐的優缺點,並結合中國的實際而編寫的。在建國初期較全面地介紹了蘇聯的森林經理理論和方法,為中國全面開展國有林的森林經理工作,提供了理論原則和實踐技術。
《東北森林的採伐與更新》出版於1963年。該書是論述東北森林採伐與更新方面比較全面和系統的一部重要學術性著作。邵均根據自己在東北歷年來對採伐更新大量的調查材料以及有關文獻,把東北森林實行的多種皆伐與人工更新,擇伐與天然更新以及當時出現的采育兼顧伐等作了分析比較的評價,從理論和實踐上提出了科學的論斷。既反對單純從取材滿足經濟需求出發的皆伐觀點,也反對只談順應自然而不顧經濟建設對木材需求的純自然主義的擇伐觀點。同時,還對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三大林區的森林採伐與更新提出了建議。這些建議至今仍可做為制定森林經營、區劃、規劃、計畫的主要原則和依據。
出國考察,引進國外先進經驗
1957年,邵均參加考察團出國訪問後,負責起草考察報告的林業教育部分。他從林業教育史、高等林業學院的培養目標、教學計畫、教學組織與設備、教學方法、考試制度、師資培養、科學研究以及畢業生的分配等方面都作了專門介紹。在學校設定上,他們強調合理的層次結構和多種形式辦學,應有目的有計畫地建立高等林業學校、中等林業學校、林業技工學校、林業經濟訓練班、林業函授與自學進修等多檔次多形式的學校。各種學校培養的任務都應根據國家林業發展的需要,統一安排。學校培養的總方針是培養有政治思想覺悟的、有高水平科學技術的、忠於社會主義祖國的林業人才。考察報告中提出的這些林業教育經驗,對發展中國的林業教育有重要參考價值。
學術思想建樹
邵均除在科研組織工作上卓有成效以外,在學術思想上也頗多建樹。
森林全面經營
邵均的一個重要學術思想是森林全面經營觀點。1955年,他在黑龍江省撫育採伐試點工作會議報告中指出:“我國林業是為滿足國民經濟和人民對木材需要以及利用森林有益特性——氣候、防護、保土、水源涵養、衛生、風景等培育森林的社會主義經濟部門。”同時強調“森林經營不單是針對原始林,而巨必須千方百計加速培育天然次生林和營造大面積人工林”。這個觀點在當時並不被多數人所接受,那時流行的主張是“北砍南造”。他們認為東北原始林是國家木材生產基地,採運工業是林業的主體。因此,大力創辦“突擊式採伐企業”,滿山遍野砍木材,而把森林經營工作放在微不足道的從屬地位。同時還有“自然主義”學派,他們反對大面積砍伐森林,特彆強調東北的紅松林一旦伐光將永遠無法恢復。邵均則博採各家之長,從森林全面經營觀點出發,提出“在全面加強森林保護的基礎上,對東北紅松林繼續進行開發利用”。同時指出:“我國的森林採伐,應該是在獲得國家經濟建設所需木材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多方面的有益特性,並保證森林不斷更新”。歷史證明邵均的主張是合理的。
因地制宜
邵均另一學術思想是:林業技術的運用要因地制宜。1963-1964年,全國林學界開展了森林主伐更新方式的大討論,這是中國林學史上一件大事,全國許多林學界權威人士參與了這次論戰。邵均受《中國林業》雜誌的委託,為這場大討論撰寫了總結文章。他明確指出:就紅松林採伐方式與更新方式討論中的論點來看,概括起來,大致可歸納為三種類別:一是從生物學的基本觀點出發,主張擇伐,天然更新;二是從採運工藝為主的角度出發,主張皆伐,人工更新;三是以林學為基礎從森林經營的見解出發,主張因地制宜地確定採伐方式與更新方式。邵均本人是持第三種觀點的,被當時學術界公認為“因地制宜學派”的代表人物。在選擇主伐方式上,他曾講過一句非常精闢的話:“採伐方式本身並無絕對的好壞,全憑人們套用得是否恰當。”並進一步闡述:“嚴格地說,森林的採伐方式,應該是採伐成、過熟林的林學方法。因此在森林採伐方式的選擇上,一般應本著有利於更新,水土保持和獲得木材的原則,完全符合這些原則的採伐方式是不容易找到的,各種採伐方式在運用到每一具體的森林對象上乃是根據經營的主要目的而有所側重”。他分析了紅松的主要特點以後,針對不同林地和不同林相,建議分別採用經營擇伐、二至三次漸伐、伐區式皆伐等方式,並指出大部分紅松林適合漸伐。
邵均的因地制宜的學術思想,在育苗、造林、病蟲害防治,直到森林撫育措施上都有所體現。1955年,邵均在黑龍江省撫育採伐試點會議上的報告中特彆強調:“我們必須根據我省各個森林不同情況來開展各種不同的撫育措施,不能單純硬性規定進行那種撫育方式。”1960年在黑龍江省林業規劃設計現場會上,他又重申“因地制宜地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才能把國家對林業的方針政策,根據林區的具體情況,落實到經營活動上”。
邵均在學術思想中的森林全面經營觀點和林業技術因地制宜觀點,一方面來自專業所長(森林經理是林學中專業面最廣的學科),另一原因是他接受了馬列主義的哲學思想。他常說:“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就是在於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列寧的這段話成了他治學的座右銘。
邵均在中國黑龍江林區既是林業科學技術組織者之一,又是科學研究實踐者。他主持過大規模紅松林主伐更新方式的試驗(1958年);最先提出東北天然次生林分類系統和經營方案(1964年);主張人工更新與天然更新相結合的更新方式(1962年);最早倡導撫育採伐高頻率低強度的原則(1955年)等。邵均的許多學術思想不僅被林學界承認,並大多在林業科技的活動中付諸實踐。
林業生產實踐
綜述
1941年,邵均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接受國民政府農業部的聘請,兼任理番(今理縣)岷江林管處主任,帶領部分青年,長年生活在人煙稀少的松(潘)、理(縣)、茂(汶羌族自治縣)、汶(川)的深山中從事林區勘測、合理採伐和跡地更新等工作,以減輕岷江上游水土砂石的流失,杜絕都江堰排灌工程附近河底淤高的隱患。1944年,邵均又應聘兼任沙坪大渡河峨邊林管處主任1950年暑假,浙江大學森林系受華東軍政委員會農林部的委託,在浙西進行森林普查。邵均任林業調查隊副隊長,率領全系師生,自帶糧油、乾菜,徒步翻山越嶺走遍了浙西的山山水水,調查了森林的組成、破壞程度、現存蓄積量、經濟林的種類以及副產品的產銷情況等,為當時浙江林業的發展、規劃提供了材料。
1952年,在林業部的統一部署下,邵均帶領浙江大學森林系全體師生奔赴祖國的南疆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為籌建橡膠園進行勘測設計。師生們抱著衝破帝國主義封鎖和建國自救的決心,在邵均以身作則的教育鼓舞下,不怕雷擊,頂風冒雨,出色地完成了國家交給的任務,受到林業部的表揚。任務剛完成,邵均又對學生們做思想工作,讓部分學生為祖國的橡膠事業紮根南疆。1952年8月剛從海南島回到杭州,邵均又接受浙江省林業廳的委託,帶領師生到浙江沿海考察海崖防護林,為國防建設做貢獻。
建國初期,東北的林業主要是採伐木材,對營林事業重視不夠。邵均1952年到東北工作後,到處奔走呼籲,請求政府重視和加強原始林區的營林事業。1954年兼任黑龍江省林業廳副廳長以後,他更是身體力行,把全部身心投到黑龍江省的林業建設上。
提供科學依據
首先,邵均抓了森林資源調查規劃,摸清各類森林資源的數量和分布規律。他親自主持森林施業案的編制,並把森林永續利用的原則,貫徹到林業發展規劃中去,為森林合理經營提供了科學依據。在護林防火工作中,他除了強調依靠民眾以外,還強調靠科學技術。他建立了新中國第一個依靠科技護林防火的樣板——虎峰林場,隨後又召開了現場會在全省進行推廣。他對原始林的主伐更新方式非常重視,曾主持並親自參加了全國組織的主伐更新方式調查研究“大會戰”。他對後備森林資源培育格外關心,在當時大家還沒重視這項工作的時候,較早對天然中、壯林撫育進行了試點,並進而主持制定了黑龍江省森林撫育技術規程。天然次生林的全面經營,也是由邵均首先倡導的,並在亞布力林區親自搞了全面經營的試點。他那時提出的一套經營模式,至今仍被東北林區所採用。
組建研機構
其次,邵均重點抓了營林和科研機構的組建。他帶領工作組深入林海雪源,進行定界,劃分施業區,用兩年時間在黑龍江省建成了5個森林經營局,27個營林區和133處森林經營所。這些機構的建立為全面開展營林工作打下了基礎。邵均親自領導各級營林部門制定規劃,培訓技術人員,倡導大學畢業生深入基層擔任經營所的領導工作,從而把黑龍江省的營林事業推向了科學管理階段。後來的歷史證明,配備專業幹部的經營所,如黑龍江省的浩良河、永翠、橫道河子、小白西北岔、天溝、大泉子等經營所,都是當今營林事業成績顯著的先進單位。
邵均認為經營所提高林業技術必須加強科學研究。在他的積極建議下,黑龍江省於1956年9月創辦了該省有史以來第一個林業科學研究所。邵均兼任該所負責人,建所伊始,在僅有12人的情況下,就結合生產亟需開展了多項科學研究,並把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起來,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林業生產突飛猛進的發展,對林業科學技術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邵均敏銳地觀察到這一歷史趨勢,積極向黑龍江省領導建議,將單一性的黑龍江省林業研究所擴建為綜合性的林業科學院,得到了熱心林業的各級領導(如李范五、張世軍、張志超等)的重視和支持,於1960年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第一個省屬林業科學院。院下設定林業、採運、木工、經營、次生林、防護林等6個專業研究所,差不多覆蓋了當時的林業生產各個領域,成為全國省屬專業最全的林業科研機構。邵均曾兼任該院副院長,主抓科研業務工作,全院的一切建設規劃、科研計畫、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均由他親自籌劃。他特別重視林業科學研究的中間試驗,常說:“林業科研成果主要不是從實驗室產生的,而是要從改造自然的實踐中去獲得。林業上的科學結論沒有幾十年的實驗驗證是得不到的。”因此從1956年開始,他就致力於選擇和建立各種類型的林業中間試驗地,先後建立了紅松林主伐更新實驗基地(麗林林場),次生林經營實驗基地(虎峰林場),人工林實驗基地(江山嬌林場),鹽鹼地造林實驗基地(肇東林場),以及原始紅松林自然保護區和哈爾濱森林植物園等。30多年來,黑龍江省林科院所取得的近千項成果中,絕大部分都來自於這些試驗基地。
主持制定技術規程和質量管理辦法
第三,邵均主持制定技術規程和質量管理辦法。隨著生產對技術要求的逐步提高,需要加強技術管理和質量管理。他根據國家的規程,結合本地的實際,參考國外經驗,主持制定各種營林技術操作規程和技術管理辦法,從調查、採種、育苗、造林、撫育、更新、主伐,直到伐區清理,制定了數十個技術規程、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累計達百萬字。其中由邵均親自起草或主持制定的規程、辦法就有10多個。
邵均是林業生產技術標準的倡導者。早在1965年,他在《黑龍江林業》撰文強調林木種子標準時說:“什麼工作都有一個標準,種子工作也有一個標準,標準化是為生產服務的,有了一個適當的標準,才能保證搞好生產。”邵均那時所倡導的技術標準是近代管理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積極樹立典型
第四,積極樹立典型,推廣先進技術。邵均在林業技術管理上十分注意從實踐中抓先進典型。1958—1959年,他親自主持森林防火地面設施總體規劃試驗,利用當時國內外最新的防火技術在虎峰林場進行實地驗證,取得良好效果之後,便帶領全省護林防火幹部,到虎峰林場召開現場會予以推廣,創建了全國第一個套用現代技術進行林火管理的先進樣板。
1960年,由邵均任團長,吸收各方面專家組成的速生豐產林考察團,深入東北林區,進行實地考察,發現了一批新中國的速生豐產林樣板,其中由邵均總結出來的帶嶺、浩良河、通天一等林場的速生豐產林營造經驗,在《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走帶嶺速生豐產林道路》的社論,對全國林業建設產生過重大影響。
1963年,邵均在虎峰林場主持次生林經營全省現場會。他通過解剖虎峰典型經驗對次生林的概念,次生林類型的劃分,經營方案的制定,技術措施的改進,做了全面的闡述,在理論和實踐上,創立了東北次生林經營的模式,至今仍被廣泛的套用。
邵均是內不愧心,外不負俗,積極為中國的林業教育和林業建設工作的愛國知識分子。“文化大革命”初期被劃為“反動學術權威”,年過花甲的邵均被勒令去鏡泊湖“學習班”勞動,身處逆境的邵均仍然關懷著祖國林業的未來,在空隙時間,還經常記錄、研究黑龍江省森林的分類和鏡泊湖地區天然次生柞木林的改造。
1969年,當獲悉豐林自然保護區的麗林實驗林場下放給豐林林業局成為木材生產的基層單位時,邵均義憤填膺,一再申辯,但此時此刻有誰能聽他的呼聲?他於1969年退休。1977年12月18日,因病情突然惡化,搶救無效,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