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剛(江蘇革命烈士)

邵志剛(江蘇革命烈士)

邵志剛(1907-1931),浙江紹興縣陶堰鎮邵家漊人,出生於江蘇吳江盛澤鎮。江蘇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志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吳江盛澤鎮
  • 出生日期:1907
  • 逝世日期:1931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祖籍浙江紹興縣陶堰鎮邵家漊
人物經歷,職責,

人物經歷

邵志剛烈士“和平老人”邵力子的次子,生母屠玉瑛為紹興縣平水鎮上灶人。
9讀蔣經國先生的傳記,發現年輕時的蔣先生曾經傾向國民革命,加入過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但很少有人知道介紹蔣經國入團的共產黨員邵志剛。) 邵志剛(1907-1931),浙江紹興縣陶堰鎮邵家漊人,出生於江蘇吳江盛澤鎮。“和平老人”邵力子的次子,生母屠玉瑛為紹興縣平水鎮上灶人。
1920春,邵力子與陳獨秀共同發起組織了上海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會,研究會九名成員經常到打浦橋三益里5號邵力子家活動。時年13歲的復旦大學附中學生邵志剛常為研究會傳遞資料,送發通知,成為研究會的“地下交通員”;同時,他也開始閱讀馬列主義書籍和由他父親主編的上海《民國日報》“覺悟”副刊上的文章。
1922年10月,已跨國民黨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邵力子被黨中央批准為特殊黨員,他與國民黨元老於右任一起,接收上海東南高等師專,創辦了上海大學。經李大釗介紹,共產黨員鄧中夏出任總務長,瞿秋白出任社會系主任。由於父親與這些人的工作關係,年少的邵志剛得以有機會結識了李大釗、鄧中夏、瞿秋白等共產黨人,受到很大的思想影響。同年,經時任團中央書記的施存統介紹,15歲的邵志剛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5年5月,上海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時在澄衷中學上高中的邵志剛在父親和鄧中夏、瞿秋白等領導人的指示下,積極聯合復旦附中和澄衷中學的同學,勇敢地組織大家遊行,並且走在隊伍的前面,帶領民眾高呼口號,還帶隊衝進租界,包圍了巡捕房。此後一度被巡捕房通緝。
“五卅運動”後,邵力子接受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的邀請,到廣州出任軍校秘書長。邵志剛仍留在上海,在瞿秋白的領導下,參加了我黨第一張日報《熱血日報》的創辦工作。他白天去工廠、學校採訪,晚上回來協助編稿,工作十分稱職。他還利用父親編過《民國日報》的聲望,積極擴大報紙影響。同年6月,18歲的邵志剛經瞿秋白推薦介紹,由共青團員正式轉為共產黨員。
1925年月10月,蘇聯共產黨決定正式在莫斯科創辦中山大學,專收中國學生。國共兩黨中央決定各選派一批優秀青年前往學習,邵志剛就是其中之一。同行的還有以後回國成為共產黨領導骨幹的任弼時、鄧小平、廖承志、烏蘭夫、楊尚昆、王若飛、張聞天、王稼祥、林伯渠、沈澤民等及國民黨中央選派去的蔣經國、谷正綱、傅學文、於芝秀等,共90餘人。
當時正國共合作,同學們雖由兩黨分派,但彼此相處融洽。由於父輩的關係,加上在上海時都參加過“五卅運動”,邵志剛與蔣經國的關係特別親密。邵志剛在國內時,俄語已學得相當好,蔣經國比他小三歲,英語很好,但開始時不會俄語。邵志剛便常常輔導他學習俄語,甚至在假日上大街,蔣經國也喜歡邵志剛陪著他,為他當口頭翻譯。1925年12月底,經邵志剛介紹,蔣經國被批准加入了共青團。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中山大學開始遣返中國學生。邵志剛被中山大學校長兼第三國際東方部部長調到第三國際遠東局工作,以後還擔任了遠東局國際部部長,“少共國際”書記等職。
1930年春,邵志剛奉第三國際指派回國,在上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期間,結瞿秋白夫人楊之華介紹,他結識了楊的胞妹楊之英,並與之結婚。由於對敵形勢的險惡,加上受到極“左”路線的排擠,1930年6月,他不得不離開已懷身孕的妻子,再一次遠走歐洲。
1931年12月19日,邵志剛從法國巴黎去義大利途中,在旅館被白俄歹徒槍殺,年僅24歲。死因至今尚難查明。其女邵美成是中國近現代物理化學家與化學教育家。
文章出自(紹興市華通花園5—403室 婁國忠 312000)

職責

協助書記處理縣委日常事務,分管縣委黨校、縣委黨史辦公室、工會、共青團、婦聯和縣委辦公室、政研室、機要保密、密碼通信、檔案管理工作;聯繫國土資源、城市建設管理、扶貧、水務、水保和縣人大、縣政協、軍地關係方面的工作。受書記委託,處理縣委有關工作事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