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冶田(1863-1944) 名長容,字冶田,灌雲縣(寧海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冶田
- 出生日期:1863年
- 逝世日期:1944年
- 出生地:灌雲縣
邵冶田(1863-1944) 名長容,字冶田,灌雲縣(寧海鄉)人。
邵冶田(1863-1944) 名長容,字冶田,灌雲縣(寧海鄉)人。清光緒年間,受業於板浦敦善書院,海州鄉試秀才,復經歲科兩試,以字冠全場,成績優等,補為稟生。未久,膺選為江蘇省咨議局議員,是灌雲縣建治力主者之一。民國元...
邵冶田任首任校長,後由其子邵筱舟接任。教員大多由清末秀才組成。全校共設四個班,分初級、高級兩等。開設國文、英語、算術、理化、史地等課程,培養了一大批優異的人才。學校每年經費不足時,均由邵冶田出資墊付。鄉民感其恩德,立碑表彰。民國三十二年(1943),邵冶田八十壽辰時,西臨鄉全鄉人民感其恩德,特...
邵冶田(1863-1944) 名長容,字冶田,灌雲縣(寧海鄉)人。清光緒年間,受業於板浦敦善書院,海州鄉試秀才,復經歲科兩試,以字冠全場,成績優等,補為稟生。未久,膺選為江蘇省咨議局議員,是灌雲縣建治力主者之一。民國元年(1912),國民政府成立,任江蘇省都督府審計員。因受當時新學影響,他十分關心...
民國三十二年(1943),邵冶田八十壽辰時,西臨鄉全鄉人民感其恩德,特立碑表彰,由其好友前清秀才徐家聲榜書“桑梓達尊”四字,立於西臨鄉如意庵西大路旁。翌年冬邵冶田病逝,享年81歲。文物特徵 方額抹角,青石材質,楷書字型。碑刻尺寸:寬68厘米、高246厘米、額徑15×15、字徑40×32厘米、款徑5×6厘米。
至此,江蘇臨時議會在邵冶田等人的活動下,回復國務院及內務部,認為“灌雲”一縣已經列入《縣名一覽表》,“咨復在案”,不能更改,而堅持自己的意見。強行征糧紛爭九年 不久兩縣又在東、西兩路鎮的區劃上發生爭執。省都督責令東海縣,民政長交出東、西兩鎮的糧冊,而袁不顧省令,派人到灌雲的鬱林鄉、蒼梧鄉...
清末民初灌雲名士邵冶田、陳百川、張偉如、吳翔甫、章倫清皆出身於此。清末廢科舉興學堂,在此背景下,地方一些開明紳士踴躍興學,將書院改為學堂。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敦善書院改名為“北鹺中學堂”。1914年(民國3年)撤州建縣,縣治所板浦。灌雲縣第一高等國小在板浦大寺巷國清禪寺原址上創立。1924年(...
民國初,宋球與邵冶田、張竹樵、江問漁、吳翔甫、 陳百川等地方有識之士一道奔走呼號,在省議員張謇的支持下,實現海灌分治,1912年成立灌雲縣。1927 年,宋球出任大伊市和大牛鎮( 後改為天乙鄉) 南隅保衛團團總。在任期間,為民請願,治理河道。抗戰期間,宋球親率壯丁抗擊日寇。1928年重遊東磊,刻石紀念,...
第四節地位和待遇 第五節教師組織 第十二章勤工儉學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部分校辦廠簡介 第十三章經費與設施 第一節經費的來源 第二節經費的使用 第三節校舍與設備 第十四章人物傳略 李味辛 邵冶田 陳百川 江問漁 方楚湘 朱仲琴 孫佳訊 張汝忠 劉震東 宋球 宋長祿 張福年 丁蓮峰 編後語 ...
辛亥革命後,原海州地區以盛產食鹽的板浦鎮為中心的東部地區要求分治,在包括著名教育家江問漁、曾任民國國會議員的邵冶田、老同盟會會員陳百川等一批板浦士人的努力下,於民國元年(1912年)獨立建灌雲縣,引領本省分治之先。但分治後海、 灌紛爭九年,一直鬧到當時的民國江蘇省府和國務院,原灌雲縣博物館陳龍山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