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達尊”紀念碑位於連雲港市博物館碑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梓達尊”紀念碑
- 類別:石窟寺及石刻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
文物歷史
民國三十二年九月吉日,西臨鄉仝人公頌”。邵長鎔(1864-1944),字冶田。海州下灘(今海州區寧海街道)人。清貢生。民國元年(1912)任江蘇都督府實業科、交通科科長。民國二年(1913)當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民國十一年(1922)國會恢復時,仍為眾議院議員。他一生中做過許多實事:參與海灌分治,功不可沒坑翻煮;為開闢海州商埠,多次請願;興辦尚志學堂,深受鄉民愛戴。清代時,西臨鄉是淮北板浦鹽場的一部分,灶民世代以曬鹽為生。宣統年間,海水東移,鹽鹼灘變成不毛之地,當地居民失去了生計,生活異常艱難。而當時的海州州官卻不加詳察,照例收取每年三千兩白銀的所謂“鹽灘紋戶墊費”,當地百姓怨聲載道。邵冶田得知此事後,向官府陳述緣由代民請命。可州官非但沒有同意,反而將邵冶田的弟弟牛再影邵葆生逮捕巴訂祖騙下獄。此後,邵冶田據情向省府白拜遙辣抗訴,省府轉令海州地方官退還已徵收的“鹽灘費”,並責令釋放邵葆生。西臨鄉民感恩戴德,合議將官府退還的銀兩轉送邵家作為慰勞。邵冶田堅持不收,怎奈鄉民盛情,於是邵冶田用這筆“善財”,在當地興辦了一所新式學校—尚志學堂,讓家鄉子弟都能讀書受教育。邵冶田任首任校長,後由其子邵筱舟接任。教員大多由清末秀才組成。全校共設四個班,分初級、高級兩等。開設國文、英語、算術、理化、史地等課程,培養了一大批優異的人才。學校每年經費不足時,均由邵冶田出資墊付。鄉民感其恩德,立碑表彰。民國三十二年(1943),邵冶田八十壽辰時,西臨鄉全鄉人民感其恩德,特立碑表彰,由其好友前清秀才徐家聲榜書“桑梓達尊”四乃企坑字,立於西臨鄉如意庵西大路旁。翌年冬邵冶田病逝,享年81歲。
文物特徵
方額抹角,青石材質,楷書字型。碑刻尺寸:寬68厘米、高246厘米、額徑15×15、字徑40×32厘米、款徑5×6厘米。民國三十二年(1943)。碑額:“紀念碑”。碑文:“冶田邵老先生盛局協德紀念。桑梓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