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圍村

邱圍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墾利鎮,位於墾利縣開發區東首,2006年總計99戶,總人口401人,有耕地面積700畝,水庫160畝,人均純收入1000餘元,集體年收入100餘萬元。被縣委評為“五個好”黨支部、“文明信用村”鎮、“加快發展進步獎”等。計畫生育工作自1990年到2006年,連續18年保持100%,受到鎮、縣、市多次佳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邱圍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墾利鎮
  • 人口數量:401人
  • 耕地面積:700畝
經濟概況,社會福利,文明建設,村史簡介,地圖信息,

經濟概況

該村因地制宜,克服土地鹼的不利因素,走出了一條符合該村實際的富村、富民之路。村兩委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首先整頓企業,反管理差的建築公司進行承包,取消賠錢的木器加工廠,成立土建、安裝工程公司,重點發展個人企業。村內耕地每人分1.5畝,其餘的全部包出去,為確保農業生產,反地上水庫改造成地下水庫,在生活有所保障的前提下,把村民逼出家門推向市場,到2006年為止,已發展土建、安裝、維修、機械加工、化工、裝潢、水產養殖等25個,僅此,年利潤達400餘萬元,從事運輸、建材、飲食服務、服裝、畜牧養殖等經營28戶,剩餘勞動力在酒廠或其它企業、單位打工,勞動力得到充分利用,2003年-2006年,年全村年收入達700餘萬元,成全鎮經濟強村。

社會福利

富裕起來的邱圍村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忘推進精神文明建設,2002年投資20多萬元為村民安裝了自來水、有線電視,普及率100%。水、電、氣、合作醫療、家庭財產保險全部集體承擔。對農業重點補貼,凡從事種植、養殖的戶,水費、電費、溝渠、電力、機械維修、管理人員工資費用全部有集體承擔。村集體對小學生車費進行補貼,對考取國家重點本科的學生,3本5000元、2本8000元、1本10000元、清華或北大20000元。研究生10000元。60歲以上老人每人一袋麵粉,70歲以外加30元現金,80歲加50元,90歲加100元,100歲加500元。2005年綠化植樹3500棵,2006年植樹3000棵,2007年投資100萬元建造文明示範街9條,投資30萬元新建裝飾文化大院一處,投資10萬元建村大門一個,高標準村務公開欄一組,安裝路燈28盞。投資50萬元對村至永館路路段進行了改造。

文明建設

該村還積極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文明信用戶”等評選活動,上年評出十星級文明戶90戶,文明信用戶85戶。邱圍村正闊步向殷實的生活邁進。

村史簡介

邱圍村位於墾利縣城以東,鎮政府東3公里處,南鄰縣開發區,北鄰六村、七村,東鄰荊嶺、漁窪、西鄰馮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壽光東北約十七公里北仉村張德先帶北仉村五戶、西畢村四戶、南仉村一戶來利津下游六縣莊東開荒種地,當時雙河以西有一家住戶,周圍其它地方沒有人家,由於地處黃河和其分岐中間位置,故名東雙河。後有壽光多村村民遷入,全村約80戶,為了防洪修建了護莊圍牆,時因姓邱的戶最多,改名為邱家圍子,開荒面積方圓五一、南羊、蒼州、左家、南屋、李呈、民豐,因開墾土地太多種不過來,周圍又來了許多衣,就把一部門土地給了他們。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洪水上漲,全村民基本遷走,唯有張春年、張益山、郭吉元沒走,1939年濰縣芒佃仁、壽光邱法全、邱廣法、張在城等遷入至1955年全村有80多戶,由於一部分戶遷走,現有99戶,總人口401人,擁有土地67河床70畝,三十八戶240畝,勝利大橋兩側120畝,壩壕200畝,村前耕地700畝,水庫160畝,村民收入靠多種經營,農業以水稻為主,1980年以前有2個生產隊,後分為3個生產隊,1993年立村碑時簡稱邱圍村至今。

地圖信息

地址:東營市墾利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