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那壯村
- 海拔:1540米
- 年平均氣溫:17.00℃
- 年降水量:1,400.00毫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人文地理,發展重點,新農村建設,
村情概況
丫口寨、爛泥塘、曼崗、冬瓜林、箐口、麻栗樹、中排、新寨、大寨、新田、岔河、麻子村、大樹腳、下拉勒、中拉勒、老秦坡、上拉勒、中山、篾匠山19個村民小組。至08年底現有農戶636戶,有鄉村人口2518人,其中農業人口2518人,勞動力165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67人。
全村國土面積33.30平方公里,海拔1,540.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1,40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759.00 畝,人均耕地1.88畝,林地25,995.00 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94.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08.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礦業等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759.00 畝(其中:田1,009.00 畝,地3,750.00畝),人均耕地 1.8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擁有林地25,995.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28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70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609.50畝,其中養殖面積66.00畝;荒山荒地面積9,852.00畝,其他面積6,736.00畝。有金礦、銻礦等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618戶通自來水,有1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83%)。有630戶通電,有4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7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06%、7.39%和88.6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20戶(分別占總數的 86.48%和81.76%)。
該村到鄉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67輛,機車28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31.00畝,有效灌溉率為15.3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31.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9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32戶。全村有1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有線電視;有1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於磚(鋼)混結構住房;有367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有26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4.6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7.5萬元,占總收入的24.71%;畜牧業收入110.65萬元,占總收入的28.0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32頭,肉牛154頭,肉羊519頭);漁業收入2.1萬元,占總收入的0.53%;林業收入23.99萬元,占總收入的6.08%;第二、三產業收入92.54萬元,占總收入的23.45%;工資性收入32.3萬元,占總收入的8.19%。農民人均純收入110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礦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9.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9人(占勞動力的4.78%),在省內務工54人,到省外務工25人。
人口衛生
該村至08年底有農戶636戶,鄉村人口2518人,其中男性1452人,女性1066人。其中農業人口2518人,勞動力1652人。該村以哈尼族、拉祜族為主(是哈尼族、拉祜族、阿昌族、彝族和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72人、拉祜族1412人,漢族369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人,占人口總數的0.5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98人,參合率91.26%;享受低保25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9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村距離鄉衛生院2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359.00平方米,擁有教師13人,在校學生185人,距離和平鄉中學22.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65人,其中小學生185人,中學生8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3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32.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制度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內政務和財務。
人文地理
該行政村隸屬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和平鄉政府,地處和平鄉東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2.0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鎮沅縣96公里。東鄰和平鄉麻洋村,南鄰和平鄉麻洋村,西鄰和平鄉那洛村,北鄰和平鄉丫口村。有丫口寨、爛泥塘、曼崗、冬瓜林、箐口、麻栗樹、中排、新寨、大寨、新田、岔河、麻子村、大樹腳、下拉勒、中拉勒、老秦坡、上拉勒、中山、篾匠山 1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36戶,有鄉村人口2518人,其中農業人口2518人,勞動力165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67人。該村以哈尼族、拉祜族為主(是哈尼族、拉祜族、阿昌族、彝族和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72人、拉祜族1412人,漢族369人。全村國土面積33.30平方公里,海拔1,540.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1,40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礦業等為主。有金礦、銻礦等礦產資源。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完善;2、產業發展需要資金和技術支持。3、煙區道路開挖和修繕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大對種植茶葉的扶持力度;2、繼續發展養殖業,促進農民增收。。
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6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76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9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4畝。 該村到2015年底,有47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