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日子的顏色:中國當代抒情詩歌

那些日子的顏色:中國當代抒情詩歌

《那些日子的顏色:中國當代抒情詩歌》是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那些日子的顏色:中國當代抒情詩歌
  • ISBN:7806684875
  • 頁數:352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3年9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內容簡介

《那些日子的顏色:中國當代抒情詩歌》內容簡介:不知為什麼,我特別喜歡昌耀的早期創作。1957年秋,他被定為右派,“從此掃出文壇,打入最底層”,來到他“戴罪服刑”的祁連山深林河谷,巍巍的青藏高原,那歷代囚犯流放之地。昌耀自己回憶說:“這是一個對於我的生活觀念,文學觀念發生重大影響的時期。我以肉體與靈魂的雙重痛苦,感悟了自己的真實處境與生存的意義。而清白無辜和欲加之罪帶給我的心理衝突終難平息。我感覺到自己從來沒有像那時強烈感受到的與普通勞動者的認同。不,我的處境還要等而下之,一個‘賤民’,即便想融人到‘普通勞動者’一族過一種平和的世俗生活亦不易得。我寫於右派身份初期的一些詩作已見出這種心理流程。此後22年我在勞改農場勞作之餘間或有過的寫作,均可看作是一種留作自慰的心境表述,一種顧影自憐,或是一種自命的雄飛豪情。”

媒體評論

自序
從90年代初到現在,我斷斷續續寫了一些詩論與詩評,數量不算很多,卻得到了詩歌界的一定承認,說也奇怪,寫詩評好像比寫詩更受關拄。這裡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一般而言,詩人往往更關注詩歌寫作本身,所以較少涉及詩論,即使涉及,也往往是關於自己詩歌和一刊、圈子詩人的作品,而很少關注整體的詩壇。另一方面,評論界往往視詩論為畏途,吃力而不討好,所以在當代評論界詩論一直是比較薄弱的,幾乎所有大學的現代文學研究者都關注當代小說的進展,卻很少有人專門研究當代詩歌。雖然近年來有所改觀,但比之一直繁榮的當代小說評論,當代詩歌的評論和研究就顯得太貧乏了。當然,從數量上看詩論是相對貧乏的,但具體到實際的貢獻,當代詩論又幾乎可以說是豐富的,甚至是傑出的。除了謝冕、吳思敬、沈澤宜等老一代詩淪家以外,像唐曉渡、陳超、耿占春、周倫佑、鐘鳴、歐陽江河、陳仲義、王家新等;以他們豐富的理論和評論創作為當代詩壇注入了活力,而以臧棣、敬文東為代表的新北京學院詩人們的詩論是當前最有活力的一支力量。一方面,從總體而言,詩論是多么貧乏;另一方面,從實績上看,又堪稱豐富。我試圖在這種豐富與貧乏之間尋找自己的位置。
為這本書定位是困難的,我本來的想法是寫一本先鋒詩人史論集子,在我的印象里,這樣的書還沒有,落實別人,而不是以派來分。做史的,做論的,太喜歡分派了,結果對每個具體的人和具體的詩都沒有興趣,或喪失了最起碼的敏感。我認為當代濤論中最有意義的是“個人寫作”的提出,只有落實到具體的詩人和詩作,進行合理的分析,才能使更多的人了解當代詩歌的實際進展。太多的概念,太多的沒有必要的游離詩歌寫作本身的“過度解釋”,對詩造成了傷害。一本關於當代先鋒詩人的史論集,回歸個人的,這個想法鼓舞著或,但後來我發現這個計畫太大了,再說何謂先鋒也是個問題;許多詩人太近,看不清,它的意義是不確定的。因此“史論’’這一詞也太沉重了。所以我雖後決定一方面先縮小它的範圍,把它約束在一些(而非全部)抒情詩人身上;另一方面虛化史論性,通過詩化的書名“那些日子的顏色”,來淡化史論的謹嚴,突出一種個人感悟在書中的力量。
它不是我對中國當代詩歌“個人寫作”各個個案進行分析的終結,而只是—個開始。所以,它的不完備是正常的,抒情的詩也只是我個人關注的視角中的一個而已。從我自己的創作而言,我自己的詩也增加了大量反抒情的因素。抒情詩雖然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迄今中國詩歌的主流,但是,其他非抒情的詩歌也出現了大量優秀作品。從抒情詩本身來說,也存在一個如何擴大包容性的問題。抒情只是我關注的第一個浮標,我期待著能夠去解釋那些更複雜、更有包容性的詩歌。
我寫到的有些詩人是很有代表性的?同時,我所寫到的另一些可能是不具有代表性的,但在我的閱讀體驗中曾有過美好的快感。我和這些詩人一起再次經驗那些曾被經驗過的時刻,我希望讀者也能在閱讀中得到自己的快感。那些日子的顏色,那些記憶,那些微笑,那些珍貴的淚水。

目錄

第一章 昌耀
第二章 黃翔和啞默”
第三章 食指
第四章 “白洋淀詩群”及詩人根子
第五章 多多
第六章 “今天派”詩人群
第七章 北島
第八章 柏樺
第九章 西川
第十章 周倫佑
第十一章 梁曉明
第十二章 潘維
第十三章 李絢天
第十四章 龐培
第十五章 楊鍵
第十六章 沈葦
第十七章 方向
第十八章 耿占春和陳超
第十九章 陳勇和太王
第二十章 泉子和顧文濤
第二十一章 陸憶敏
第二十二章 藍藍和杜涯
第二十三章 汪怡冰、千葉、沈娟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