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經天緯地 --僧一行,大科學家--郭守敬,全才太師--劉秉忠,中醫鼻祖--扁鵲,橋樑專家--李春,天文學家--張子信,大數學家--張丘建,珠算學家--郭伯玉,
經天緯地 --僧一行
僧一行重新造出了觀測天象的“渾天銅儀”和“黃道游儀”,新造出來的渾天銅儀上面畫著星宿,儀器用水力運轉,每晝夜運轉一周,與天象相符。還裝了兩個木人,一個每刻敲鼓,一個每辰敲鐘,其精密程度超過了張衡的“渾天儀”。這已經接近於近代的鐘表了。僧一行機械方面的水平也很高。黃道游儀“的用處,是觀測天象時可以直接測量出日、月、星辰在軌道的座標位置。僧一行使用這兩個儀器,有效的進行了對天文學的研究,發現了好多天文學的現象。僧一行還創造了《太衍歷》比過去有許多創新,比過去的《麟德歷》與印度傳入的九執歷更精確,是當時最好的一部曆法。並於733年流傳到日本,影響甚大。一行重新測定了150多顆恆星的位置,發現古籍上所載的這些恆星位置與實際位置不符。他第一次發現了恆星運動現象,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1712年提出恆肯故整星自行觀點早一千年。一行主持了在全國範圍十二個觀測站中 規模宏大的天文大地測量,在大量新的實測數據的基礎上,編制出《開元大衍曆法》即《大衍曆》(初稿)二十卷,糾正了過去曆法中把全年平均分為二十四節氣的錯誤,是我國曆法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旬甩 一行在《大衍曆》“步晷漏術”中建立了一個從0度到80度的每度影長與太陽天頂距對應數表,這是世界數學史上最早的一張正切函式表 。還編寫了《七政長曆》、《易論》、《心機算術》、《宿曜儀軌》、《七曜星辰別行法》、《北斗七星護摩法》等。為了紀念一行的功績,人們將小行星1972命名為“一行小行星”。
大科學家--郭守敬
郭守敬和王恂、許衡等人,共同編制出我國古代最先進、施行最久的曆法《授時曆》。為了編歷,他創製和改進了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仰儀、立運儀、景符、窺幾等十幾件天文儀器儀表;還在全國各地設立二十七個觀測站,進行了大規模的“四海測量”,測出的北極出地高度平均誤差只有0.35;新測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誤差還不到5';測定了黃赤交角新值,誤差僅1'多;取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與現今通行的公曆值完全一致。有17項科學成就領先世界幾十到幾百年,郭守敬大都(北京)治水設計了白浮堰24道閘壩和斗閘,創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蹟,至今北京水繫結構依然是當年郭守敬治水時的框架,郭守敬編撰的天文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歷議擬稿》、《儀象法式》、《凶樂再您上中下三歷注式》和《修歷源流》等十四種,共105卷。
全才太師--劉秉忠
劉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邢台市)人,邢州五趨譽道傑之首,元朝的開國元勛和丞相,郭守敬的老師,元朝國號的擬定者,北京城的修建者,是著名的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陰陽風水學家和建築專家。
劉秉忠十七歲時為邢台節度使府令史。1238年,辭去吏職,先入全真道,後出家為僧,法名子聰,號藏春散人,他“鑿開三室,混為一家”,熔儒、釋、道三者為一身,亦釋亦道亦儒亦官亦科學家亦風水學家,心中始終懷有“士以天下為己任”的人文精神。他以出世的身份做入世的事業,名利不渉,無欲則剛,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本色。 劉秉忠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為“大元”,忽必烈旋乘狼採納了,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來。劉秉忠的作品有詩、詞和散曲。著有詩集《藏春集》6卷,藏春詞》一卷、《詩集》二十二卷、《文集》十卷、《平沙玉尺經》四卷、《玉尺新鏡》二卷等,他是元代早期的著名散曲作家。他設計的開平城和大都城(今北京城),成為中國古典建築中的典範,他的親傳學生張易、王恂、張文謙、郭守敬,各自成為著名的數學家、農學家、天文學水利學家、和大學者,對我國當時天文、數學以及水利事業的發展有著埋請榜白突出的貢獻,被譽為邢州五傑。劉秉忠先後為朝廷舉薦的張文謙、張易、姚樞、許衡、李德輝、劉肅、李簡、張耕、馬亨、王恂、劉秉恕、張三豐(後來出家成為武當祖師)等數十人。這些人或為當時名流,或為大儒,或起自民間,都各有所長,先後成為元朝重臣或名士,他還是著名的陰陽學家,他撰寫定盼朽的《平砂玉尺經》成為後世陰陽學家的珍寶,他不僅整治了邢台的風水,而且安排郭守敬、張文謙等人徹底扭轉整治了北京的風水,效果顯著,通過開鑿通惠河、建築大都城等工程,從使打通了北京龍脈,使北京此後700年間至今成為歷代政權做為首都的首選地。
中醫鼻祖--扁鵲
扁鵲,原名秦越人,戰國時著名醫學家。齊國渤海莫人,扁鵲醫術高超,在《史記》扁鵲傳中,晉國“專國事”的大夫趙簡子生了重病,已五天不省人事。扁鵲為趙簡子治好病後,為答謝扁鵲,趙簡子便將今邢台市內丘縣蓬山4萬畝土地賜封予扁鵲。扁鵲接受了這份賜封,從此便在此居住下來,上山採藥,入鄉巡醫,邢台便成為他的第二故鄉、和主要活動地。
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扁鵲擅長望診。《史記》非常生動的記載了他四望齊桓侯(公)為其開列醫方,而齊桓侯(公)不聽,終於死亡的病案。 扁鵲後來週遊到虢國,治好了虢太子假死的病。從此,天下人便稱扁鵲能“起死回生”。 著有《內經》、《外經》等著作.
橋樑專家--李春
根據趙州橋下挖出的石碑記載趙州橋為隋朝大業年間邢州唐山縣匠人李春、李通兄弟設計建造,唐山縣又稱堯山縣,為今邢台市隆堯縣,堯山為平原上聳起的小山,離趙州橋最近,(另說李春為邢台市臨城縣人),李春、李通為隋代造橋匠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蹟之一。
邢州堯山匠人李春、李通兄弟建造的舉世聞名的趙州橋,開創了我國橋樑建造的嶄新局面,為我國橋樑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趙州橋建造所需要的石料大部分來自堯山,一部分來自臨城一帶的太行山。偉大的橋樑專家的作品不會是單一的,根據地方志記載,邢台市內邱縣的九龍橋建造於隋朝大業年間,結構模式和趙州橋完全一樣,同樣為堯山匠人李春、李通兄弟建造,存世1300多年,為邢州古代九大石橋之首,由於位於山區九水匯流處,在1963年邢台山區遭遇2000毫米的特大暴雨,被沖毀,今僅存玉石欄板、吸水獸、石麒麟等構件,今扁鵲廟前的九龍橋為1963年後重建,另外建造於隋朝開皇年間的邢台市南和縣的澧水橋同樣是得到了李春的指點,由於建築技術高超,邢台人民都稱其為魯班在世(魯班,春秋時期著名的建造專家),為了紀念李春修築趙州橋的偉大功績,在李春的故鄉邢台一帶,人們把當地最有名的兩位神仙張果老、和柴王爺聯繫到了一起,張果老:邢台廣宗人,修煉於邢台縣張果老山,柴王爺,即柴榮,五代後周皇帝,邢台隆堯人,民間尊為財神爺。傳說李春、李通兄弟在趙州建造了安濟橋後,聲名遠播,趙州、邢州的百姓紛紛稱其為魯班,聲音傳到他的同鄉柴王爺耳朵里,他不太相信李春的橋足夠堅固,於是去張果老山約好邢州的另一位大神仙張果老一同去趙州試橋,試橋那天,趙州橋熱鬧非常,先是柴王爺推著他那輛破獨輪車走來,李春不以為然,可是等到橋上後,橋就震顫異常,李春大驚仔細一看,原來柴王爺的推車上顫巍巍放著兩架大山,情急之中李春跳下河中,用手托起趙州橋,柴王爺的推車方才安然走過,再一看趙州橋上 已經留下一道深深的車轍了,李春剛鬆一口氣,又見張果老騎著他那頭破毛驢向橋上走來,李春素知張果老是本地大名鼎鼎的神仙,不敢大意,近前一看,果然,張果老的布搭袋裡放著一日一月走來,李春道聲不妙,已經跳到水中重新托起橋來,等張果老走過,只見橋面上留下許多驢蹄印,而李春托橋的石頭上也留下了一雙手印,李春的橋經過兩大神仙的試驗,安全過關,從此李春的大名在邢州本地和趙州紛紛流傳開來,至今邢台仍流傳,“趙州石橋什麼人修,什麼人騎驢橋上走,什麼人推車軋了一道溝;堯山石匠李春來修,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就軋了一道溝。。。”的民謠。李春、李通兄弟以其精湛的技術成為邢台古代平民科學家的代表。
天文學家--張子信
張子信,清河(邢台市清河縣)人,北齊著名的天文學家。
他經歷北魏、北齊兩個朝代,以“學藝博通,尤精歷數”(《隋書·天文志》)聞名於世。公元526—528年間,中原戰亂,張子信跑到了某一海島隱居起來。在海島上,他製做了一架渾儀,專心致志地測量日、月、五星的運動,探索其運動的規律。在這一相對安定的環境中,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了30多年。大約在公元565年前後,他敏銳地發現了關於太陽運動不均勻性、五星運動不均勻性和月亮視差對日食的影響的現象,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計算方法,它們在中國古代天文學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這三大發現及其計算方法在孟賓歷和孝孫歷(公元576年)中大約已被套用,在以後劉焯的皇極曆(公元604年)和張胄玄的大業歷(公元607年)中,這三大發現的具體套用均有明確的記載,此後各曆法無不遵從之,並不斷有所改進。
張子信的三大發現:
1)發現太陽運動的不均勻性,發現了修正值與交食所處的恆星背景密切相關,給出了二十四氣節時太陽實際運動速度與平均運動速度的差值,即所謂日行“入氣差”,這實際上就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份太陽運動不均勻性改正的數值表格(日躔表)。
2)發現五星運動的不均勻性關於五星運動不均勻的現象.而且給出了獨特的描述方法和計算五星位置的“入氣加減”法。這些都對後世曆法關於五星位置的傳統算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發現月亮視差對日食的影響.張子信在這一發現的基礎上,還發明了定量地計算月亮視差對日食食分影響的方法,正如僧一行(一行,邢台巨鹿人,唐朝著名天文學家)所指出的:“舊曆考日食深淺,皆自張子信所傳。”(《新唐書·歷志三下》)即張子信已經奠定了後世曆法關於日食食分計算法的基石.
大數學家--張丘建
張邱建,北魏清河(今邢台市清河縣)人,著名的大數學家。
他從小聰明好學,酷愛算術。一生從事數學研究,造詣很深。“百雞問題”是中古時期,關於不定方程整數的典型問題,邱建對此有精湛和獨到的見解。著有《張邱建算經》3卷。後世學者北周甄鸞、唐李淳風相繼為該書作了注釋。劉孝孫為算經撰了細草。算經的體例為問答式,條理精密,文詞古雅,是中國古代數學史上的傑作,也是世界數學資料庫中的一份遺產。
《張丘建算經》
《張丘建算經》現傳本有92問,比較突出的成就有最大公約數與最低公倍數的計算,各種等差數列問題的解決、某些不定方程問題求解等。「百雞問題」是《張邱建算經》中的一個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問題,它給出了由三個未知量的兩個方程組成的不定方程組的解。百雞問題是:「今有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凡百錢買雞百隻,問雞翁母雛各幾何。」依題意即解
自張邱建以後,中國數學家對百雞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百雞問題也幾乎成了不定方程的代名詞,從宋代到清代圍繞百雞問題的數學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珠算學家--郭伯玉
珠算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創造的。元朝時,邢台的郭伯玉對珠算的發展曾作出過卓越的貢獻,在數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名字。
中醫鼻祖--扁鵲
扁鵲,原名秦越人,戰國時著名醫學家。齊國渤海莫人,扁鵲醫術高超,在《史記》扁鵲傳中,晉國“專國事”的大夫趙簡子生了重病,已五天不省人事。扁鵲為趙簡子治好病後,為答謝扁鵲,趙簡子便將今邢台市內丘縣蓬山4萬畝土地賜封予扁鵲。扁鵲接受了這份賜封,從此便在此居住下來,上山採藥,入鄉巡醫,邢台便成為他的第二故鄉、和主要活動地。
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扁鵲擅長望診。《史記》非常生動的記載了他四望齊桓侯(公)為其開列醫方,而齊桓侯(公)不聽,終於死亡的病案。 扁鵲後來週遊到虢國,治好了虢太子假死的病。從此,天下人便稱扁鵲能“起死回生”。 著有《內經》、《外經》等著作.
橋樑專家--李春
根據趙州橋下挖出的石碑記載趙州橋為隋朝大業年間邢州唐山縣匠人李春、李通兄弟設計建造,唐山縣又稱堯山縣,為今邢台市隆堯縣,堯山為平原上聳起的小山,離趙州橋最近,(另說李春為邢台市臨城縣人),李春、李通為隋代造橋匠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蹟之一。
邢州堯山匠人李春、李通兄弟建造的舉世聞名的趙州橋,開創了我國橋樑建造的嶄新局面,為我國橋樑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趙州橋建造所需要的石料大部分來自堯山,一部分來自臨城一帶的太行山。偉大的橋樑專家的作品不會是單一的,根據地方志記載,邢台市內邱縣的九龍橋建造於隋朝大業年間,結構模式和趙州橋完全一樣,同樣為堯山匠人李春、李通兄弟建造,存世1300多年,為邢州古代九大石橋之首,由於位於山區九水匯流處,在1963年邢台山區遭遇2000毫米的特大暴雨,被沖毀,今僅存玉石欄板、吸水獸、石麒麟等構件,今扁鵲廟前的九龍橋為1963年後重建,另外建造於隋朝開皇年間的邢台市南和縣的澧水橋同樣是得到了李春的指點,由於建築技術高超,邢台人民都稱其為魯班在世(魯班,春秋時期著名的建造專家),為了紀念李春修築趙州橋的偉大功績,在李春的故鄉邢台一帶,人們把當地最有名的兩位神仙張果老、和柴王爺聯繫到了一起,張果老:邢台廣宗人,修煉於邢台縣張果老山,柴王爺,即柴榮,五代後周皇帝,邢台隆堯人,民間尊為財神爺。傳說李春、李通兄弟在趙州建造了安濟橋後,聲名遠播,趙州、邢州的百姓紛紛稱其為魯班,聲音傳到他的同鄉柴王爺耳朵里,他不太相信李春的橋足夠堅固,於是去張果老山約好邢州的另一位大神仙張果老一同去趙州試橋,試橋那天,趙州橋熱鬧非常,先是柴王爺推著他那輛破獨輪車走來,李春不以為然,可是等到橋上後,橋就震顫異常,李春大驚仔細一看,原來柴王爺的推車上顫巍巍放著兩架大山,情急之中李春跳下河中,用手托起趙州橋,柴王爺的推車方才安然走過,再一看趙州橋上 已經留下一道深深的車轍了,李春剛鬆一口氣,又見張果老騎著他那頭破毛驢向橋上走來,李春素知張果老是本地大名鼎鼎的神仙,不敢大意,近前一看,果然,張果老的布搭袋裡放著一日一月走來,李春道聲不妙,已經跳到水中重新托起橋來,等張果老走過,只見橋面上留下許多驢蹄印,而李春托橋的石頭上也留下了一雙手印,李春的橋經過兩大神仙的試驗,安全過關,從此李春的大名在邢州本地和趙州紛紛流傳開來,至今邢台仍流傳,“趙州石橋什麼人修,什麼人騎驢橋上走,什麼人推車軋了一道溝;堯山石匠李春來修,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就軋了一道溝。。。”的民謠。李春、李通兄弟以其精湛的技術成為邢台古代平民科學家的代表。
天文學家--張子信
張子信,清河(邢台市清河縣)人,北齊著名的天文學家。
他經歷北魏、北齊兩個朝代,以“學藝博通,尤精歷數”(《隋書·天文志》)聞名於世。公元526—528年間,中原戰亂,張子信跑到了某一海島隱居起來。在海島上,他製做了一架渾儀,專心致志地測量日、月、五星的運動,探索其運動的規律。在這一相對安定的環境中,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了30多年。大約在公元565年前後,他敏銳地發現了關於太陽運動不均勻性、五星運動不均勻性和月亮視差對日食的影響的現象,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計算方法,它們在中國古代天文學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這三大發現及其計算方法在孟賓歷和孝孫歷(公元576年)中大約已被套用,在以後劉焯的皇極曆(公元604年)和張胄玄的大業歷(公元607年)中,這三大發現的具體套用均有明確的記載,此後各曆法無不遵從之,並不斷有所改進。
張子信的三大發現:
1)發現太陽運動的不均勻性,發現了修正值與交食所處的恆星背景密切相關,給出了二十四氣節時太陽實際運動速度與平均運動速度的差值,即所謂日行“入氣差”,這實際上就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份太陽運動不均勻性改正的數值表格(日躔表)。
2)發現五星運動的不均勻性關於五星運動不均勻的現象.而且給出了獨特的描述方法和計算五星位置的“入氣加減”法。這些都對後世曆法關於五星位置的傳統算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發現月亮視差對日食的影響.張子信在這一發現的基礎上,還發明了定量地計算月亮視差對日食食分影響的方法,正如僧一行(一行,邢台巨鹿人,唐朝著名天文學家)所指出的:“舊曆考日食深淺,皆自張子信所傳。”(《新唐書·歷志三下》)即張子信已經奠定了後世曆法關於日食食分計算法的基石.
大數學家--張丘建
張邱建,北魏清河(今邢台市清河縣)人,著名的大數學家。
他從小聰明好學,酷愛算術。一生從事數學研究,造詣很深。“百雞問題”是中古時期,關於不定方程整數的典型問題,邱建對此有精湛和獨到的見解。著有《張邱建算經》3卷。後世學者北周甄鸞、唐李淳風相繼為該書作了注釋。劉孝孫為算經撰了細草。算經的體例為問答式,條理精密,文詞古雅,是中國古代數學史上的傑作,也是世界數學資料庫中的一份遺產。
《張丘建算經》
《張丘建算經》現傳本有92問,比較突出的成就有最大公約數與最低公倍數的計算,各種等差數列問題的解決、某些不定方程問題求解等。「百雞問題」是《張邱建算經》中的一個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問題,它給出了由三個未知量的兩個方程組成的不定方程組的解。百雞問題是:「今有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凡百錢買雞百隻,問雞翁母雛各幾何。」依題意即解
自張邱建以後,中國數學家對百雞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百雞問題也幾乎成了不定方程的代名詞,從宋代到清代圍繞百雞問題的數學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珠算學家--郭伯玉
珠算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創造的。元朝時,邢台的郭伯玉對珠算的發展曾作出過卓越的貢獻,在數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