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是在《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7-2030)》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修改,一是對接有關規劃,將規劃期限進行了延伸;二是結合新的發展要求,補充部分規劃內容。

《邢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以明確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範圍,邢台古城即邢台歷史文化名城,廣義上指市域範圍內約1.24萬平方公里土地所代表的歷史、文化等方面的集合體,其中邢台歷史城區是最為重要的。邢台古城,特指邢台歷史城區。邢台歷史城區範圍是以團結東大街、新華路、建設大街、開元路等城市道路為邊界圍合而成的區域,面積約4.1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 規劃期限:2021-2035年
規劃概況,範圍與期限,保護框架,歷史文化價值特色,保護要素,主要內容,規劃措施,

規劃概況

範圍與期限

  • 規劃範圍
市域範圍為1.24萬平方公里,重點規劃範圍為歷史城區範圍,面積4.1平方公里。
  • 規劃期限
2021-2035年。

保護框架

全面保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價值特色引領的5個層次,具體是指市域、歷史城區、歷史地段、保護性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價值特色

  • 八大核心價值特色
邢襄文化的起源、發展、延續地;中華文明的重要孕育地;遍布四野的古泉、古水、古河;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和彌足珍貴的文物古蹟;形態典型的古代北方府縣城“臥牛城”;世代傳承的傳統美德與禮儀文化;商業興盛的“邢台好南關”;彪炳史冊的冀南革命老區。
  • 八大保護主題
多元文化邢襄城;中華文明發源城;居皋跨澤百泉城;歷史悠久古都城;內府外關臥牛城;賢良俊才信德城;千年絲路商貿城;英雄先烈革命城。

保護要素

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要素一覽表
要素類別
要素名稱
具體內容
自然環境
山體山脈
太行山脈為主,包括:紫金山、凌霄山、北武當山、天河山、鼎梅山、不老青山、雲夢山、天梯山、仙翁山等
河谷盆地
碟仙谷、紅河谷
江河水系
主幹江流:北澧河、沙河-南澧河、滏陽河、老漳河、老沙河
江河支流:汪洋溝、洨河、北沙河、午河、泜河、李陽河、小馬河、白馬河、牛尾河、七里~順水河、沙洺河、留壘河等;
大型水庫:東石嶺水庫、朱莊水庫、馬河水庫、臨城水庫、野溝門水庫。
自然公園
森林公園:邢台前南峪國家森林公園、邢台蠍子溝國家森林公園、邢台森林公園
風景名勝區:白雲山-小西天風景名勝區、秦王湖-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王硇風景名勝區、崆山白雲洞風景名勝區等
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
邢台
邢台市有3500年建城史,距今五萬至十萬年以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 ,是華北歷史上第一座城市,也是中國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區之一,被譽為“燕趙第一城”。
歷史地段
歷史村鎮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25個)
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1個):皇寺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9個):英談村、王硇村、北盆水村、西溝村、綠水池村、崔路村、魚林溝村、內陽村、龍化村;
河北省歷史文化名村(21個):駕游村、竇馮馬村、神頭村、上申莊村、西溝村、綠水池村、安河村、冊井村、北盆水村、大坪村、漸凹村、樊下曹村、小桃花村、崔路村、李梅花村、東石善村、桃樹坪村、魚林溝村、龍化村、南會村、內陽村。
中國傳統村落
第一批(2012年):神頭村、英談村;
第二批(2013年):王硇村;
第三批(2014年):樊下曹村、上申莊村、大坪村、漸凹村;
第四批(2016年):冊井村、北盆水村、安河村、綠水池村、西溝村、城灣村、彭硇村、石門溝村、後漸寺村、口上村、王茜村。
第五批(2019年):崔路村、姚坪村、大賈鄉村、皇寺村、桃樹坪村、魚林溝村、茶舊溝村、內陽村、龍化村、石坡頭村、東石善村、白楊莊村、龍門村、郝莊村、黃岔村、小西村、西南溝村、白莊村、通元井村、馬峪村、陳硇村、杜硇村。
第六批(2023年):賀家坪村、坡子村、天明關村、杜彬村、小戈廖村、牛豆台村、安莊村、前南峪村、寨上村、菜樹溝村、宋家峪村、馮家溝村、南口村、道溝村、押石村、石板房村、東莊村、前河岔村、下解村、杏花莊村、東溝村、大康村、高莊村 、柴關村、銀河溝村、白錯村、三王村、賈溝村、八十縣村、漸灘村、前漸寺村、溫家溝村、小汗坡村、寺莊村、石盆村。
歷史文化街區(4片)
天寧寺歷史文化街區、古官道歷史文化街區、羊市道歷史文化街區、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文化風貌區(1片)
馬市街歷史文化風貌區
保護性建築
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
邢窯遺址、普利寺塔、東先賢遺址、邢國墓地、隆堯唐祖陵、扁鵲廟、邢台開元寺、京杭大運河、宋璟碑、義和拳議事廳舊址、補要村遺址、柏人城遺址、鹿城崗遺址、後底閣遺址、臨清古城遺址、南賈鄉石塔、天寧寺前殿、平鄉文廟大成殿、普彤塔、邢台道德經幢、清風樓、貝州故城遺址。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63處)
清風樓、隆堯碑刻群、南良舍造像碑、北柴村造像碑、南和造像碑、澧水石橋碑、宋君碑、賈母貞節碑、重修南宮縣學碑、曹演莊遺址、巨鹿故城遺址、張霍村寺廟遺址、冢子村古墓、吳村古墓、塔底村古墓等。
邢台市文物保護單位(130處)
封巒寺遺址、孔莊聖母宮舊址、綦陽冶鐵遺址、五指靈山媧皇宮舊址、且停寺遺址、青龍寺遺址、天仙觀遺址、堯台遺址、雲台寺遺址、臨邑古城遺址、北小霍遺址、桃源洞遺址、小磁窯溝遺址、南磐石遺址、天梯山徘徊洞遺址、象氏城址、聖井、張賓墓等。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11處)
盧公墓碑、西大寺遺址、商店佛爺廟遺址、馬允中墓、西街士祠、東大佛寺遺址、佛爺廟遺址、天齊廟遺址、后土元君行宮遺址、菩薩廟遺址、谷景昌墓、西羊泉墓地、西鎮墓地、龍泉寺遺址、官都西墓地等。
註:河北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共60處,其中有1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1處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公布不可移動文物(1942處)
古遺址:古魯東遺址、東羊泉西北遺址、衛羅寺遺址、安莊遺址、大西莊黑虎關、北陽遺址、東劉十八畝地遺址、東劉遺址等;
古墓葬:東羊泉西北溝墓地、路津眾墓、南滑村墓群、張居敬家族墓地、東小京墓群、趙守禮墓地、南江劉氏家族墓地等;
古建築:南海聖母廟、夫子岩關一號烽火台、永安橋、白虎橋、北蘇村民居、燕紅龍村古井遺址、王柏社靳雪民居、郝莊趙抱一宅院、郝莊村東皋閣洞等;
石窟寺及石刻:南黃泥村石造像、大汪村石造像、板台集村北碑刻、石佛寺碑、西鎮東劉氏祠堂創建碑、曉諭事照碑、白雲山梳妝樓碑;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馬坊營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指揮所、政治部舊址、東召村烈士墓、東董里村烈士墓群、四一渠、魏家莊天主堂、崔村烈士墓;
其他:全呼化石地點、通源井化石地點、渡口化石地點、崗冶化石地點、東葛泉化石地點、下解化石地點。
歷史建築
邢台市第一批歷史建築(34處)
楊家巷19號民居、東大街102號民居、西大街333號建築、北大街44號民居、密市水台10號民居等。
邢台市第二批歷史建築(22處)
伍仲-富民街21號民居、西北留-陽春巷5號民居、洛西-西長安巷3號民居、洛西-東長安巷6號民居、趙孤莊-穆氏民居、趙孤莊-孟氏民居等。
市域範圍內其餘各市、區、縣歷史建築(43處)
太行渡槽、鋼結構製造總廠廠房、二十冶職工俱樂部、二十冶水塔、郄莊百年老宅、百泉大橋、觀音殿、大雄寶殿等。
歷史城區建議歷史建築(152處)
天主堂、北長街新四巷1號民居、北長街124號民居、北長街79號民居、北長街61號民居、北長街59號民居等。
歷史城區內以布袋院或布袋院群落為代表的各類傳統風貌建築(4089處)
歷史環境要素
城市城區古樹名木共273株,其中國家一級古樹45株、二級62株、三級161株、名木0株;後備資源5株(群)。古坑塘1處;古鐘1處;古井1處;古碑2處;古城牆遺址4處;古炮1處;石刻1處。
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
廣宗道教音樂、隆堯澤畔抬閣、隆堯招子鼓、隆堯秧歌戲、巨鹿四股弦、威縣亂彈、威縣梨花威縣冀南梨花大鼓、邢台梅花拳、沙河藤牌陣、威縣梅花拳、王其和太極拳、廣宗柳編、邢窯陶瓷燒制技藝、威縣土布紡織。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3項)
內丘牛郎織女傳說、內丘縣郭巨孝文化、邢台縣長信排鼓、平鄉縣南路絲弦、沙河四匹繒布製作技藝等。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79項)
臨西縣羅竹林的故事、廣宗八面鼓、沙河道教音樂、麵塑、冀南泥人等。

主要內容

市域的保護
構築“一山兩帶,一城兩軸九片”整體保護空間結構。
一山:指邢台西部太行山脈。對其進行嚴格保護山體,建議劃定與主山脈山系相關的山體保護線。
兩帶:指山前文化帶和大運河文化帶。
一城:指邢台歷史城區,是邢檯曆代州、縣、府中心所在地,是邢襄文化的核心區。劃定重點保護歷史城區“府城+關城”的城市格局,強調對內部文物保護單位、古樹古木、非遺等要素進行保護和延續。
兩軸:兩軸指古官道歷史文化發展軸和邢襄文化發展軸,兩者呈十字形分布。太行山東麓的古官道是邢襄文化的起源、發展、傳播、興盛最為重要的軸線;邢襄文化發展軸串聯了整個邢台市域的歷史文化發展路線。
九片:指邢窯文化聚集區、仰韶文化聚集區、扁鵲文化聚集區、古村鎮文化聚集區、民俗文化聚集區、巨鹿文化聚集區、古樂文化聚集區、紅色文化聚集區和大運河文化聚集區。
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市域整體保護結構圖
歷史城區的保護
  • 歷史城區範圍
本次規劃以“府城+關城”歷史格局為基礎,納入1945年以前形成的城市建成區範圍,考慮新修建的建設大街對整個歷史城區範圍的切割,確定歷史城區範圍為以團結東大街、開元北路、開元南路、建設大街、新華南路、新華北路的圍合區域,面積4.1平方公里。建設大街以南為歷史城區協調範圍,面積0.73平方公里。
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歷史城區保護區劃圖
功能定位:集文化展示、傳統商業服務、休閒旅遊、居住生活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綜合功能區。在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構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爭取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實施全域旅遊,加快旅遊與文化產業發展相融合,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文化旅遊城市。
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歷史城區保護結構圖
職能調整:(1)保留傳統、特色商業,中興東大街兩側作為市級商業中心,其商業功能繼續發展,將促進商業的升級、商品和服務種類的增加。通過改善南關的購物環境和交通條件,積極引導商業功能向街區內部主要商業街道延伸,南關商業宜以適合普通市民消費的生活日用品、糧食、服裝、餐飲等內容為主,同時鼓勵發展體現邢台歷史文化特色的商業經營項目。
(2)限制工業企業進入,提高古城整體環境質量,完善歷史地段的生活服務設施。鼓勵利用外遷工業企業用地改造為文化創意、公共綠地、遺產公園等功能。
(3)完善其他文化設施節點的建設,包括城隍廟(現商業用地)文化設施節點、文廟(現為市政府)文化設施節點、古邢台碑(現市直幼稚園)文化設施節點等,這些節點位置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公共建築的位置,在城市建設中宜引導用地功能向市區級、居住區級文化設施方向發展,如邢台博物院、老年人活動中心、兒童活動中心等。
保護邢台“府城“+”關城”的歷史城區傳統格局,構建“一道兩城六坊”整體保護框架。
一道:古官道。
兩城:“府城“+”關城”。
六坊:開元寺街坊、天寧寺街坊、清風樓街坊、北大街街坊、馬市街街坊、羊市道街坊。
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歷史建築高度控制圖
核心保護範圍:維持現狀建築高度不變,新建或擴建的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高度不應高於街區內傳統建築的高度,層數不超過3層,檐口高度原則上不超過9m;
建設控制地帶:維持現狀建築高度不變,新建或擴建的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高度不應高於街區內傳統建築的高度,層數不超過4層,檐口高度原則上不超過12m;
環境協調區:檐口高度原則上不超過18米。第一類針對現狀已改造項目,按照現狀實際高度保留;第二類針對已批未建的建築設計條件超過18米的區域,考慮民生安置進行專題研究。
古城輪廓:本規劃古城輪廓是指1945年以前古城輪廓舊址的輪廓。嚴格保護並標識現存城廓遺址,結合交通、綠地與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保護古城輪廓的歷史空間格局。
水系空間格局保護:加強對圍寨河以及與古城密切相關的歷史河道的整治和保護。河道邊緣向外兩側各15米,劃定“藍線”範圍,建議藍線範圍內,結合防洪建設步行道,加強沿岸綠化,有條件的地方適當加寬河道,並建設自然岸線。
“鴛水靈井”在“鴛廟遺址公園”內,配合鴛廟遺址的修建進行水景的設計,該處水景以水井為主。重建八角漢白玉水井,井壁設定噴霧並在井中放養“錦鯉”;井旁種植楊柳,設定“鴛水靈井”井碑;重建八角古亭,採用唐代的亭台建造樣式。
古官道-歷史中軸線的保護:由北關街-北長街-南長街-西門裡街-清風樓-府前街-北大街-花市街-馬市街-東南街構成的歷史中軸線,這些道路嚴格保護名稱、走向、尺度及傳統風貌不變。
傳統街巷分級保護:歷史城區內嚴控新建或拓寬道路,如確需新建或拓寬,應符合歷史城區原有的傳統街巷格局。嚴格按照本規劃中關於建築高度控制及整體風貌控制的要求整治改造街巷兩側建築。全面深入挖掘與傳統街巷相關的歷史文化內涵,設定標識牌展示相關歷史信息。
傳統街巷分類表
街巷類型
現用名
嚴格保護以下街巷的名稱、走向、尺度及傳統風貌不變
北長街、南長街、東門裡街(清風樓前段)、府前南路、北大街、花市街、東大街、馬市街、羊市道、牛市街、西大街(靠北大街段)、羊市街(靠花市街段)
嚴格保護以下街巷的名稱、走向及尺度不變
鳳麟街、珍珠街、南巷、東羊市道、吳家巷、北鄭家巷、大黃家巷、孫家巷、和睦巷、楊家巷、七道灣、東門裡街(清風樓東段)
嚴格保護以下街巷的名稱、走向不變
光明街、驢夫營街、西大街、羊市街、崇禮巷、探花街、納涼園街、西倉巷、西門裡街、衛生街、小東街、順德路、西崇禮街、團結一巷、團結二巷、白家巷、新西街背後、新市場巷、西羊市街、靛市街、鳳凰街、東大街(小東巷以東段)、牛市街(小東街以東段)
建議恢復展示名稱的傳統街巷
紅影壁巷、和家巷、大井巷、仁義巷、真武巷
歷史城區內共有28處歷史環境要素,其中古樹名木14處、古坑塘3處(其中2處同時為歷史建築)、古鐘1處、古井1處、古橋1處、古碑2處、古城牆遺址4處、古炮1處、古牆1處(同時為歷史建築)、石刻1處。
歷史地段的保護
邢台現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25個,其中國家歷史文化名村9個、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1個、河北省歷史文化名村15個。
邢台現有中國傳統村落40個(其中19個同時是歷史文化名村),其中第一批為2012年公布共2個,第二批為2013年公布共1個,第三批為2014年公布共4個,第四批2016年公布共11個,第五批2019年公布共22個。綜上所述,目前邢台納入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的村鎮一共46個。
規劃劃定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四片歷史文化街區和一片歷史文化風貌區,分別為古官道歷史文化街區、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羊市道歷史文化街區、天寧寺歷史文化街區,以及馬市街歷史文化風貌區。
保護性建築的保護
邢台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共526處,共分四個等級。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3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11處。邢台全市已等級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共1942處。
根據《河北省歷史建築確定和保護技術規定(暫行)》(冀建規[2017]18號)的有關評定標準,符合評定標準的建築均可按規定程式認定為歷史建築。邢台市歷史建築評定標準為以下三點:
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楊家巷19號民居、北大街44號民居
1.具有突出歷史文化價值:著名人物的故居、舊居、紀念地以及和重大歷史事件相關連;在城市發展與建設史上具有代表性;在某一行業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具有紀念、教育等歷史文化意義。
2.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反映一定時期的建築設計風格,具有典型性;建築樣式與細部具有一定的藝術特色和價值;反應所在地域或民族的建築藝術特點;在城市或鄉村一定地域內具有標誌性或象徵性,具有群體心理認同噶;著名建築師的代表作品。
3.能夠體現一定的科學技術價值:建築材料、結構、施工技術反應當時的建築工程技術和科技水平;建築形體組合或空間布局在一定時期具有先進性。
邢台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公示名單
序號
編號
建築名稱
建築年代
建築地點
使用現狀
歷史特徵歷史特徵
所屬縣(市、區)
01
LSJZ1-01
楊家巷19號民居
清末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辦事處東大街社區楊家巷19號,沿楊家巷南行40米,路西。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02
LSJZ1-02
東大街102號民居
清末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辦事處東大街社區東大街102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03
LSJZ1-03
西大街333號建築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辦事處東大街社區西大街333號
商業
店鋪作坊
襄都區
04
LSJZ1-04
北大街44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辦事處東大街社區北大街44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05
LSJZ1-05
密市巷10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辦事處東大街社區密市水台10號,密市巷東側。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06
LSJZ1-06
花市街27號民居
清末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辦事處東大街社區花市街27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07
LSJZ1-07
花市街37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辦事處東大街社區花市街37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08
LSJZ1-08
花市街41號民居
清末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辦事處東大街社區花市街41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09
LSJZ1-09
東大街107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辦事處東大街社區107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10
LSJZ1-10
牛市街52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辦事處東大街社區牛市街52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11
LSJZ1-11
牛市水台9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八十初東大街社區牛市水台9號,牛市街與和睦巷交叉口北行80米,路西。
傳統民居
宅邸民居
襄都區
12
LSJZ1-12
羊市道23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西大街辦事處北羊市道23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13
LSJZ1-13
羊市道25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西大街辦事處北羊市道25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14
LSJZ1-14
羊市道27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西大街辦事處北羊市道27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15
LSJZ1-15
羊市道29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西大街辦事處北羊市道29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16
LSJZ1-16
羊市道61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西大街辦事處北羊市道61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17
LSJZ1-17
馬市街北橋
清代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辦事處北大街社區,馬市街跨圍寨河上
古橋
橋涵碼頭
襄都區
18
LSJZ1-18
北關橋
元代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與小黃河相交處,北關街跨小黃河上
古橋
橋涵碼頭
襄都區
19
LSJZ1-19
先予橋
清代
邢台市襄都區牛尾河與圍寨河上,大吳莊北
古橋
橋涵碼頭
襄都區
20
LSJZ1-20
電報大樓
20世紀70年代初
邢台市信都區中興西大街107號
公共服務建築
其他建築
信都區
21
LSJZ1-21
靛市水坑
明代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辦事處東大街社區靛市水台
池塘
池塘井泉
襄都區
22
LSJZ1-22
牛市水坑
明代
邢台市襄都區北大街辦事處東大街社區牛市水台
池塘
池塘井泉
襄都區
23
LSJZ1-23
花市街74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西大街辦事處北羊市道74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24
LSJZ1-24
羊市道13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西大街辦事處北羊市道13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25
LSJZ1-25
羊市道19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西大街辦事處北羊市道19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26
LSJZ1-26
東羊市道37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西大街辦事處北羊市道社區東羊市道37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27
LSJZ1-27
北鄭家巷19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西大街辦事處北羊市道社區北鄭家巷19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28
LSJZ1-28
北鄭家巷3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西大街辦事處北羊市道社區北鄭家巷3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29
LSJZ1-09
羊市街84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西大街辦事處北羊市道羊市街84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30
LSJZ1-30
羊市街88號民居
清末
邢台市襄都區西大街辦事處北羊市道羊市街88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31
LSJZ1-31
觀音寺
始建於唐,20世紀80年代重修
邢台市襄都區馬市街151號
宗教
宗教建築
襄都區
32
LSJZ1-32
龍鳳橋
明代
邢台市開發區七里橋村
古橋
橋涵碼頭
開發區
33
LSJZ1-33
大通街49號建築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大通街49號
商業
店鋪作坊
襄都區
34
LSJZ1-34
戲樓巷52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馬市街戲樓巷52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35
LSJZ1-35
伍仲-富民街21號民居
清末
邢台市信都區李村鎮伍仲村富民街21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信都區
36
LSJZ1-36
西北留-陽春巷5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信都區李村鎮西北留村陽春巷5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信都區
37
LSJZ1-37
洛西-西長安巷3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信都區李村鎮洛西村西長安巷3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信都區
38
LSJZ1-38
洛西-東長安巷6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信都區李村鎮洛西村東長安巷6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信都區
39
LSJZ1-39
趙孤莊-穆氏民居
清代
邢台市信都區南大郭鎮趙孤莊村北街街北23巷5號西側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信都區
40
LSJZ1-40
趙孤莊-孟氏民居
清代
邢台市信都區南大郭鎮趙孤莊村北街街南6巷1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信都區
41
LSJZ1-41
李馬-崔氏大院
民國
邢台市信都區南大郭鎮李馬村中街26-1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信都區
42
LSJZ1-42
李馬-趙氏民居
清末
邢台市信都區南大郭鎮李馬村南街27-6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信都區
43
LSJZ1-43
李馬-南街27-5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信都區南大郭鎮李馬村南街27-5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信都區
44
LSJZ1-44
東馬莊-關王廟
明代
邢台市信都區張寬辦事處東馬莊村
宗教
宗教建築
信都區
45
LSJZ1-45
靛市水台34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靛市水台34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46
LSJZ1-46
西倉巷23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西倉巷23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47
LSJZ1-47
西倉巷35號民居
清末
邢台市襄都區西倉巷35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48
LSJZ1-48
北長街88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襄都區北長街88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襄都區
49
LSJZ1-49
市委辦公室老幹部科辦公樓
清末
邢台市襄都區新華路與新西街交叉口西北側
辦公
其他建築
襄都區
50
LSJZ1-50
河會-閻里大街1號民居
民國
邢台市開發區王快鎮河會村閻里大街1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開發區
51
LSJZ1-51
北陽東村-389號民居
清代
邢台開發區留村鎮北陽東村389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開發區
52
LSJZ1-55
北陽東村-趙氏民居
清代
邢台開發區留村鎮北陽東村241號西側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開發區
53
LSJZ1-53
青界-劉家胡同8號民居
清代
邢台開發區留村鎮青界村劉家胡同8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開發區
54
LSJZ1-54
北俎-侯氏民居
清代
邢台開發區留村鎮北俎村中心大街35號巷內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開發區
55
LSJZ1-55
沙河城鎮-北閣樓
清代
邢台開發區沙河城鎮
公共服務建築
堡門寨牆
開發區
56
LSJZ1-56
景家屯-中新六巷8號民居
清代
邢台開發區東汪鎮景家屯中新六巷8號
傳統民居
宅第民居
開發區
根據目前較完整的統計數據,現邢台市歷史城區共有各類傳統風貌建築4089棟。邢台市重點保護的傳統風貌建築為具有類型典型代表性的民居或居民群落及其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截至2021年,全市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7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個、省級67個(不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個)、市級96個(不含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3個)。
涵蓋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類體系中的全部10個門類。

規劃措施

一、完善法規制度,加強執法力度。制定《邢台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定》、《邢台市文物保護規定》、《邢台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規定》,在名城保護工作中應嚴格執行上述法規,建議將本次規劃中的部分內容(特別是文本中的強制性內容)列入。
二、推動名城保護規劃的落實,建立全覆蓋的保護規劃體系。建議加大力度推動保護規劃的落實,同時完善保護規劃體系,及時編制各級、各類保護規劃,包括各類文物保護規劃、歷史建築保護規劃、傳統風貌建築保護規劃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歷史文化街區(風貌區)保護規劃、古驛道保護利用專項規劃等,科學指導各類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修繕工作。
三、設立財政專項保護資金,建立多層次融資渠道。加大政府財政投入,積極將保護資金納入市、縣、區和鄉鎮財政預算,並隨經濟成長幅度逐年遞增;結合投融資制度改革,多渠道籌資金,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資金保障機制,建立健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資金的規範化、制度化的分配機制,優先用於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的保護與修繕。
四、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實施管理力度,強化城市紫線的管理。加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實施的管理力度,加強邢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公室的審議、協調、監督、指導的職責,強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強化市、區、鎮、村各級政府的保護責任,涉及名城保護的區、鎮、村應逐級設立相應的保護機構、配置人員、加大資金投入。
五、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制度,落實公眾參與和宣傳監督。建立健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公眾參與機制。明確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制度,在城市更新改造與文化遺產保護出現矛盾時,通過召開專家評審會、公眾參與等方式保護文化遺產。
六、提高保護技術手段、培養保護專業人才。採用文字、錄音、錄像、測繪、數位化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全面系統整理邢台歷史文化名城的各類檔案材料,保存好各種歷史信息,通過人才引進和與科研機構合作等方式,培養符合當地發展需要的保護專業技術人才。
七、建立保護、利用與發展的一體化機制。保護、利用與發展要統籌考慮,保護的同時要考慮到未來發展利用的可能性,深入研究城市歷史文化的挖掘、保護、利用、展示等關係,建立保護、利用與發展的一體化機制、
八、合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旅遊開發。旅遊開發應當堅持統一規劃、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科學管理、永續發展的原則,不得破壞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生態環境,並應最大程度惠及當地社區,既有利於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又有利於促使名城色社會經濟活力的保持。
九、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展示體系。通過建設標識系統、博物院系統、名城主題路徑、城市大型活動與體育活動、名稱特色旅遊線路等方式,全面展示邢台歷史文化遺產及其與當代邢台社會的融合。
十、以具體項目為抓手,實施古城復興。以城牆、府衙、六坊為項目抓手,包括城牆(界定古城界面,展現古城格局的重要載體)、府衙(府衙作為歷代王朝的地方行政中心,也是體現古城格局的重要建築)、六坊(集中體現了古城風貌的歷史街區和相鄰區域。包括:天寧寺街坊、開元寺街坊、清風樓街坊、北大街街坊、馬市街街坊、羊市道街坊),八個項目共同締造,彰顯古城格局,展現古城風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