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情況,歷史淵源,規模,遺址保護及公園規劃,遺址保護,公園規劃,資金支持,
基本情況
歷史淵源
邛窯始燒於南朝衰於宋朝,時間跨度約800年,是我國古代著名民間瓷窯之一。是一處未載於古文獻、卻又改寫了中國古陶瓷史的民窯,也是在西南地區連續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民間磁窯。
規模
邛窯遺址位於邛崍市南河沿岸,已發現大漁村遺址、十方堂遺址、瓦窯山遺址等三個遺址區。僅十方堂遺址,面積就達39萬平方米,集中分布了14個窯包。
遺址保護及公園規劃
遺址保護
早在2006年,邛窯遺址就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大遺址保護重點項目名單。有關單位根據《邛窯遺址保護總體規劃》要求,編制了邛窯遺址公園詳細規劃,其中包括一號窯包龍窯遺址、作坊遺址保護展示大棚的設計,以及五號窯包保護與展示設計方案等。
公園規劃
作為邛窯遺址公園建設內容之一,邛崍將白鶴山至回瀾塔南河沿岸規劃為歷史文化旅遊廊道。為配合邛窯遺址公園建設,邛崍擬規劃選址建設的演藝中心、歌舞廳、文化館、圖書館等文化項目將儘量選址在十方堂片區,有利於形成文化圈。
資金支持
成都市大遺址保護片區重點項目邛窯遺址公園與邛窯文化產業園建設獲國家文物局2500萬元資金支持。該項資金將專門用於邛窯本體保護,包括考古發掘,一、二期工程及相關規劃方案編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