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邕江,位於廣西南部,在南寧市境內,居東經108°06’—108°49’,北緯22°50’—22°52’。是珠江水系西江支流
鬱江自西向東流經南寧市河段的別稱。起於南寧市
西鄉塘區宋村(
左江和右江匯合點),止於
橫縣六景鎮道莊村,流經南寧市的江南區、西鄉塘區、
興寧區、
良慶區、
邕寧區、
青秀區、橫縣。全長全長133.8公里,流域面積6120平方公里,水面面積26.76平方公里。(一說起自左、右江匯合處宋村,由東流至邕寧縣城
蒲廟鎮與
八尺江匯合處止,全長約95公里),是鬱江上段,屬西江水系。邕江一名始於唐代。一說因邕州得名,又因南寧市郊原有邕溪故名。
水文特徵
南寧市邕江河段實測最大水深23米,最大流速2.8米每秒,最大河面寬1000米,正常水位寬300米至400米,大洪水漲落變幅15米至18米。枯水河床平均坡降為0.1‰,流速每秒0.3米;灘險局部坡降6‰,流速達3.5米每秒。
邕江邕寧段河水的年際變化:據縣水利部門在蒲廟觀測,水位一般為海拔60米左右,最低1955年4月54.8米, 最高1968年8月19日72.78米;流量多年平均1550立方米/秒,枯水期最低1955年4月27日115立方米/秒,汛期最高洪峰流量1968年8月19日達到13300立方米/秒。
邕江邕寧段河水的年內變化:一般是10月~次年4月為枯水期,5月水量增加,7~9月為汛期,10月水量開始減少。
河流在沙江水處分為東西兩段,西段彎曲,特別是流經蒲廟處,先由北向南,再由南向北,把北岸的莫村包圍成半島,江水上下游相距最近處僅100多米; 東段較直,在伶俐石塘有轉彎。河面寬270~300米,最寬處是石塘灣,但該處江北岸經侵蝕後,河床出露石筍群,最窄處是牛灣吊橋至砧板一段。自西而東有飯灘、鯉魚基、東瓜灘、石燕灘,最淺處是飯灘,航道經疏浚後枯水期水深僅有60公分;最深處是蒲廟鎮自氣象站至氮肥廠河段南邊,枯水期水深約16米。
邕江河床由砂、 砂卵石、砂礫及淤泥組成。邕江河谷屬壯年期U型對稱河谷,形成兩級明顯階地及超漫灘內迭階地,兩岸岸坡為一級階地前緣,屬第四紀地層,為粘土、亞粘土或砂卵石層組成,天然坡角40度至45度,坡高15米至20米。側蝕作用明顯,西鄉塘段兩岸為黃色亞粘土或亞砂土,凸岸有河漫灘沙堆積,凹岸塌岸嚴重。自邕江鐵橋至陳村、西鄉塘河段,側蝕速度平均每年0.5米至0.7米,20世紀80年代以來因水位抬高、機動船舶增加、洪水沖刷和沿江炸取石塊,大量掏沙,造成塌岸或淺層滑坡。1987年3月21日, 民生碼頭髮生大型滑坡,給市政建設帶來困難。1989年12月19日上午9時許,民生碼頭至邕江大橋北中間地段的江岸又發生滑坡,約2000多立方米泥土傾刻間滑入江中。
主要支流
良鳳江,又名那利河、水塘江。古稱扈江、烏水江。古稱如和水、烏水江。江有二源:一源於蘇圩鎮北面邕扶交界諸高山南麓和蘇圩仁德以西的石山群,諸水經蓄入壇蓬、六思、淥桃等水庫,匯合於定英村附近,稱派歡江;一源於扶綏公高山東麓,稱派樂江,匯入天堂水庫,到毛村西北,與派歡江匯合。二源匯合後始稱良鳳江。良鳳江納吳圩諸水,於小那丹流向南寧市郊,再入縣境成為郊縣界河,在水塘口注入邕江。良鳳江流經蘇圩吳圩,流域面積536.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6.8立方米/秒,河流曲線長度65.33公里, 寬20~30米,水面面積0.8平方公里,天然落差305.9米。
八尺江,是邕江在縣境內最大的支流。江有三源:正源鳳亭河,東源南洲江,西源平江。鳳亭河又名山子峒江,發源於上思縣蕾帽嶺北麓,流入縣境後,攔河築壩,建起鳳亭河水庫。南洲江發源於崬尖山北麓, 有4條河源,西河源出自上思縣吉彩,其餘出自縣境,1958年在培茶、 橫其、橫斗、屯六4處攔河築壩,建起鳳亭河水庫東乾渠結瓜庫群和屯六水庫,這兩處水庫的流水至大塘康力匯合成滑石江, 滑石江再納來自那梨、那形2小水,至公安與鳳亭河匯合,至大王灘又建起大王灘水庫,至良慶新蘭匯合新江河,再匯合沿途諸小水,於蒲廟寨上村邊流入邕江。
新江河,原稱那岳江、 仁利水,是八尺江的最大支流,是邕江的3級支流,其主要源流有新江河、那翁江、思靈江。1. 新江河有3條主要河源,正源出自鎮龍帽子嶺水庫和屯良、那他,西源出自百濟那徐、屯盧,東源出自那樓壇墩,至三江附近先後匯合,流量為0.32立方米/秒,至團陽附近納那翁江,再至蒲廟那岳納思靈江,於良慶新蘭流入八尺江。2.那翁江又名迎利江,有3源,其正源匯集了百濟、屯茶和南曉團城諸小水,西源匯集了大塘那鋪、那浮、南榮諸小水和百濟文筆水庫的流水,正源、西源於百濟迎利匯合,東源匯合了百濟、南華兩水, 至新江華聯與正、西源合流,再納上游建了英雄水庫的2條小水,至新江那桃附近流入新江河。3.思靈江又名思陵江,一源出那陳定止嶺東麓,另一源出大塘園林坡,兩源於那陳百派匯合後,河寬10~30米,深1.5~3米,又至良慶那岳與新江河匯合,新江河至良慶新蘭附近流入八尺江。
青龍江,正源出自那樓屯六,至那樓佃馬建起那淋水庫,沿途納諸水,至劉圩那布附近又建起青龍江水庫,於長塘仲豆流入邕江;東源匯集劉圩那救、那裡、麓陽、槐里諸水,至團黃附近建起馬安水庫, 然後匯入青龍江水庫。 青龍江流經那樓、劉圩、長塘,流域面積218平方公里, 年平均流量2.87立方米/秒,河長30公里,河寬10~15米,河深3~5米,河流經過的均是丘陵、平原地區。
三塘江,源、流均在南寧市郊三塘以北,其下游於長塘鄉那舅村入境,至剪刀江口流入邕江。
四塘江,又稱石楞河,正源兩支,皆發源於武鳴縣,匯合後自高峰林場延河分場流入縣境,自北向南流,經那筆、四塘,至創新轉東流,於寶蓋附近匯入沙江。西源出自頂香山西麓, 經同仁,至那下坡與正源合流。四塘河只流經四塘鄉,境內河長50.45公里,流域面積171.1平方公里,河寬50~100米,河深3~5米,年平均流量2.96立方米/秒,天然落差54.8米。
沙江,又名大沖江,是邕江的二級支流,縣境的第二大支流。正源為八塘江,支流較大的6條(包括四塘江)均自北向南相匯。八塘江有3源,東源出自派仙山西麓,中源出自九塘古稀、古棣匯於九塘,西源出自白鑿山東邊匯於那灰,東、中、西三源匯於八塘後稱八塘江,八塘江進入五塘境後稱沙江。沙江自東向西流,經王竹、兩山、友愛,至合江進入四塘鄉,轉向南流,於寶蓋附近納四塘江水,進入長塘鄉境,於大沖江口附近流入邕江。
伶江,又名
伶俐江、沱江,正源出自賓陽縣高田圩一帶,至那樟納九塘來水,至下王附近再納馬篤、黃嶺來水,流經沱江,於伶俐圩邊流入邕江。伶江在縣境內流經九塘、伶俐,過去為流放竹木要道,縣境內流域面積256.3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5.2立方米/秒,縣境內河段長53.97公里,江寬15~20米,深3~5米,水面面積0.81平方公里,天然落差781.8米。
那車江,有3源,皆出邕賓界上三狀嶺南麓,至伶俐那車村邊流入邕江。流域面積只有伶俐鄉小部分地方,河長10多公里。
可利江,又名相思河,古稱天瀑江、可攄水、向攄水。源自武鳴縣尾燕嶺,分水界高程412米, 在武鳴縣境沿構造線向西南流15公里,然後折向南流,穿越高峰嶺丘陵,進入天雹水庫後流經南寧盆地I級階地, 下經相思湖注入邕江。流域面積63.4平方公里(界外22.5平方公里),河長33.7公里,平均坡降3.98‰,年總徑流量2853萬立方米。
竹排沖又稱竹筏坑,上游稱茅橋江,支流稱沙江河。主流源出邕寧、武鳴兩縣交界的高峰嶺, 分水點高程443.6米,向南穿越林區高丘,至邕武公路三塘附近人低丘地帶,中游流經四方嶺、天獅嶺,至茅橋匯合來自老虎嶺(舊烏石)的支流,至長堽嶺又納沙江河,再下匯黃茅坪水庫壩下河道, 於江濱醫院附近南注邕江。流域面積105.3平方公里,河長38.8公里, 坡降1.95‰,年徑流總量4761萬立方米。坑口年排污量293萬噸。綜合污染指數1.49,屬重污染河溝。
龍潭河,古稱鐃鈸溪。 源自江西鄉雙雞嶺,分水嶺高程319.1米。源頭系季節河,東流14.5公里納那審溪,折北流3.2公里匯大王嶺支流,向東北流入龍潭水庫,壩下舊河道長6.3公里,向東折北,於大岸村北注入邕江。幹流長28.5公里,坡降3.17‰,流域面積87.8平方公里(市境56.9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3512萬立方米。
流域概況
邕江流域地處亞熱帶北側內部邊緣,距北部灣海洋較近,受海洋季風影響,接近海洋性氣候,年均氣溫21.6℃,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為1304.2毫米。
邕江流域人類文明的發祥地。1989年7月,市文物部門在市區那龍和壇洛一帶的邕江兩岸的5處嶺坡(分別是壇洛鄉小崩山、那龍鄉虎頭嶺、那龍鄉岜貢山、那龍鄉上林村、壇洛鄉新閘村)上發現一批打制石器散布點,採集到一批共94件以礫石為原料,採用單向锺擊法打制而成的石器。表明了早在一萬多年前邕江就哺育著南寧古人類的繁衍生息,從此開啟了南寧的早期歷史,並且連續不斷地傳承下來。往後不斷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數十處,均分布在邕江兩岸。說明了邕江這一水源是南寧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是南寧文化的源頭。
邕江流域以南寧為中心的,解放後經濟得到長足發展。1958年後,南寧市先後開始建設江南工業區、西郊工業區、北湖工業區,東郊工業區。2002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56億元,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整體效益不斷提高。
水利概況
城市供水
邕江解決了南寧賴於生存的供水問題。南寧市擁有陳村、河南、中堯、西郊、凌鐵五大淨水廠,取水點均來自邕江,設計日供水總能力為94萬立方米,供水區域面積為115平方公里,市區供水率達100%。2002年全年水質綜合合格率為99.89%,優於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城內140多萬人的飲水問題得到了解決。
航運情況
邕江河面寬敞,水流平緩,水位變化幅度不大,十分有利於航運,給南寧帶來了便利的水路交通,內河水上運輸是南寧市交通運輸的重要方式之一。歷史上,南寧素以商貿發達著稱,溯左江而上可達龍州,溯右江而上可達百色,順邕江而下可達梧州、廣州、香港、澳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南地區東向的水上通道。尤其是明朝商貿更旺,明嘉靖年間駐南寧廣西左參議汪必東有詩云:“西粵觀諸郡,南寧亦首明,正音前漢葉,奇貨左江通”,南寧發展成為左、右江商品集散中心。南寧的“繁華不亞於中原城市”,有“小南京”之稱。清朝桂東南及廣東、福建籍商人大量西來經商,利用水運,溝通南寧與粵、港商品交流。1907年1月1日,南寧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後,有21個國家的商人沿著水路來南寧經商,外國工業品不斷經此銷往內地,內地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也銷往國外。解放後,南寧航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到21世紀初,邕江北岸擁有北大碼頭、上堯碼頭、大坑碼頭、陳東碼頭、民生碼頭等港口,開通有8條內河航線,120噸級的輪駁船隊可常年來往於南寧至百色之間;250噸級輪駁船隊可順江東下經貴港、桂平、梧州、廣州到達香港、澳門等地區,邕江使南寧成為水路交通中心。
蓄水工程
邕江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在沿岸支流上。
支流
良鳳江上的良鳳江水壩是解放後南寧市第一項水利工程,也是廣西建的第一座現代型式的引水灌溉工程。壩高58米,長63米。於1951年9月1日建成通水。
支流三塘河的水資源開發利用, 早在明萬曆年間築的大鄧陂可灌田500畝;清鹹豐年間築的那況陂灌溉農田200畝,是較大的引水陂。明代景泰年間築的伏淥陂、嘉靖年間築的淥流陂、崇禎年間築的伏良壩均只各灌溉農田百數十畝。解放後,五六十年代,先後建成東山、延安、躍進、那了、壇龍等蓄水工程,總庫容5834萬立方米,加上提灌引灌,灌田已逾萬畝。
支流心圩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較早,宋皇祐年間(1049—1054)建的銅鼓陂水利工程,位於老虎嶺水庫下游, 在峙村河匯口上約400米處,歷代曾八毀八修,至民國年間尚可灌溉農田2000畝至4000畝。歷代還築有甘燕、寧村、莫村、丁村、峙村、太平、羅賴、龍門等小陂壩,各灌溉農田百餘至千畝。解放後相繼建成老虎嶺、峙村河、上楞、狗兒淥、龍門等水庫,總庫容2080萬立方米,可攔蓄流域來水量38.4%。安吉、蘇盧、心圩一帶灌溉面積達1.7萬畝以上。1956年建成的老虎嶺水庫,按投資本屬限額以下工程,因省會南寧市在其下游,提升為乙類工程,是解放後廣西所建的首批水庫中標準最高的工程,也是心圩最大的蓄水工程之一。
支流可利江水資源的開發,清康熙年間築天雹陂壩,蓄水灌田3000畝。在下雷水溝築堰引灌500餘畝。解放後上游武鳴縣境內已建那添、馬定水庫。原天雹水壩1950年加高1.8米,1959年擴建為小(一) 型,1960年又擴建成中型水庫,集水面積50.8平方公里,有效庫容980萬立方米, 庫容係數0.429,調節利用係數0.9,灌溉面積由1960年的0.4萬畝擴灌到1990年的1.6萬畝。河口建有可利江樞紐工程,有2×5.8×9米控制閘,關閉時蓄水成相思湖,該湖和天雹水庫均為市風景點之一。
支流竹排衝上游稱茅橋江,古稱邕溪水,其下游原流經南湖出邕江。唐景雲年間(710—711),為防止邕江洪水倒灌和其上游來的洪水,邕州民工於邕溪水出口處修築大堤,又在埌邊村附近的邕溪水河段修築攔水堤,把其上遊河水引向南邊的竹排沖,排入邕江。因邕溪水的改道,原邕溪水的下游後來發展成現在的南湖。 民國年間,茅橋江築有淥潯陂、樓霄陂、那齊陂、石村陂等水壩,灌溉面積不滿千畝。解放後1954年建成羅傘嶺水庫,1955年建成黃茅坪、尖嶺、本熒等小(二)型水庫和山塘以及引水工程,灌溉面積逾4000畝。
支流龍潭河流域有中型水庫1座, 1957年11月興建,可攔蓄龍潭河水量的44.4%,實灌溉農田1.5萬畝。比清光緒年間修建的鐃鈸陂壩效益大10倍。
支流沙江1957年建成的牛頭水庫灌溉農田1000畝,同年又建成那舉派水庫;1969年建成羅村水庫,灌溉農田4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