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邊疆節”,是由環球時報、新浪網等機構和個人共同倡議設立的國家節日。在今日之中國,邊疆已不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而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樣本,一扇展示中國模式的窗。設立國家“邊疆節”,旨在讓中國民眾更加認識邊疆,體驗邊疆,充分了解到邊疆地區的重要性,讓邊疆在民眾心中不再陌生遙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邊疆節
- 英文名:Frontier Festival
- 發起者:環球時報、新浪網等機構和個人
- 發起時間:2011年12月21日
節日的起源,節日倡議書,關於設立國家“邊疆節”的倡議書(全文),倡議書發起人,關於國家“邊疆節”日期確立的論證,
節日的起源
2011年12月21日,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召開的第一屆“中國十大邊疆重鎮”高峰論壇暨頒獎盛典上,環球時報、新浪網、十大邊疆重鎮黨政代表、眾邊疆研究專家共同發起設立該節日,並發表關於設立國家“邊疆節”的倡議書。
2012年3月“兩會”期間,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主任金碩仁為代表的人大吉林代表團,以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於沛為代表的人大天津代表團,全國政協常委葛東升 、葛劍雄 ,全國政協委員包明德、羅援,共六方代表委員均向“兩會”正式提交了關於設立國家“邊疆節”的議案。
2012年9月3日,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正式答覆“關於設立國家‘邊疆節’的建議”(人大民委[2012]6號檔案)。檔案中指出,邊疆地區的各族人民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邊疆地區的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做出了重大貢獻,也付出了許多的犧牲、錯過了許多機遇。設立國家“邊疆節”,不但體現了國家對邊疆地區的關心和重視,也有利於維護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繁榮,增強邊疆地區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和全體國民的國防觀念。下一步將視情況與有關部門就邊疆節的設立問題進行聯繫和協商,將代表的意見轉國務院有關部門研究處理,共同推動和促進邊疆節的設立。
2012年9月10日,“國家‘邊疆節’日期”專題研討會在環球時報社召開。會議圍繞邊疆節日期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全國政協常委、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葛劍雄 ,全國政協委員、社科院原文學所黨組書記包明德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於沛以及諸多從事邊疆問題研究的專家參會。會上,專家們經過反覆論證、協商,終於達成共識,將每年9月15日作為“邊疆節”日期首選。
節日倡議書
關於設立國家“邊疆節”的倡議書(全文)
我們———環球時報、新浪網,以及獲得“中國十大邊疆重鎮”的憑祥市、亞東縣、集安市、延吉市、西雙版納自治州、滿洲里市、河口縣、綏芬河市、阿克蘇市、丹東市和喀什的代表,還有中國邊疆史的專家學者們,共同倡議設立國家“邊疆節”。
中國有著一條人類文明史上令人肅然起敬的陸地國境線。它歷經滄桑,記錄了戰爭與交流,也記錄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挫折和驕傲。設立國家“邊疆節”,首先是當代中國人對這條國境線送上一份遲到的集體敬仰。
邊疆在中國文化中占有特殊位置,邊疆情結像中國歷史一樣古老,有著如泣如訴的感染力。中華文明的主體一直以中原為中心,但那些讓中國歷史刻骨銘心的碰撞,又有很多發生在邊疆。邊疆經常被中原文化所忽略,但又總是在幾十年、上百年一遇的危難關頭挺身而出,為塑造中華民族的命運迸發出決定性力量。
中國邊疆移動了無數次,但中華文明長盛不衰,歷久彌新。邊疆既是中國疆域的邊境,又始終關係著它的核心。今天讓我們對邊疆做一次虔誠的追蹤,用13億人的胸懷擁抱、溫暖它,並把它長留我們中間。邊疆和邊疆文化被忽視得太久了,我們再也不應和它疏遠。
設立國家“邊疆節”,就是讓所有中國人每年都有一天,重溫我們與邊疆相濡以沫的歷史親近,記得它曾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和鞏固作出的不朽貢獻,以及直到今天,它仍是保衛我們利益和安全的偉大屏障。
邊疆不僅是一條線,它還意味著邊防和發展。邊疆像是環邊疆各民族與內陸民眾休戚與共、祝福祖國的一條哈達。中國的繁榮必須包括邊疆繁榮,中國的團結也必須包括邊疆對塑造國家凝聚力的參與。邊疆和內陸在心理和感情上融為一體,是中國在崛起路上必須具有的精神狀態。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邊疆地區的平均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至今落後於內陸及沿海發達地區。國家“邊疆節”設立,將有助於提升全國人民對邊疆地區發展的關注與支持,讓中國的和諧持續發展有更多精神動力。
設立國家“邊疆節”的倡議,出於我們對中華民族大家庭如此持久的讚嘆,寄託了我們對國家未來的祝福,也寄託了我們對鄰國人民和全人類美好未來的企盼。
我們期待並相信這個倡議一定能得到中國政府和立法機構的重視,經必要的論證研究,最終確定國家“邊疆節”的具體日子,通過立法將它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節日。
倡議書發起人
媒體:環球時報、新浪網。
市縣黨政代表:中共憑祥市委副書記蘇勇,亞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格桑德吉,集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偉民,中共延吉市委常務副書記吳健,中共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州長陳啟忠,滿洲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鬍浩,中共河口瑤族自治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段家宏,中共綏芬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鐘攀,中共丹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宋立躍,中共喀什地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彭銀星。
專家學者: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會長巴忠倓中將、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糜振玉中將、公安部邊防管理局副局長周書奎少將、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葛劍雄教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馬大正、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厲聲、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彭光謙少將、遼寧社科院邊疆研究所所長呂超、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院長何明、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諾布旺丹。
關於國家“邊疆節”日期確立的論證
一、需迴避政治敏感、歷史過度解讀等因素。
應該迴避具有政治敏感性的日期,避免刺激周邊國家。例如,有人提出將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日期(9月7日)作為“邊疆節”日期,理由是認為該條約是兩個主權國家的正常邊界條約,是平等條約,維護了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在歷史上有顯著貢獻。但是,考慮到由於該條約簽訂之後,中俄邊界有所變化,如果將其作為“邊疆節”日期,很可能會刺激俄羅斯,認為中國有宣誓“奪回”協約中領土的意願。所以,類似這樣的日期不適宜作為國家“邊疆節”日期。
“邊疆節”日期應避免引發在歷史上過多解讀。引發對歷史事件的過多解讀。中國的邊境線有過重大的歷史變遷,尤其在很長的一段時期,漢民族為主要統治民族,少數民族所在區域被視為位於邊境線以外,所以,與歷史上當朝者取得的固邊成就有關的歷史日期,都不適合作為國家“邊疆節”的日期。
國家“邊疆節”日期應該避免與國際上已有的其他重要紀念日期相重合,以免弱化傳播力度。
二、需考慮氣候因素。
我國陸路疆域廣大,各邊疆地區氣候差異較大。國家“邊疆節”選定的日期,應該儘量選在使全國大部分邊疆地區利於開展慶祝活動的時節,如8、9、10月份。
三、需考慮多民族因素。
國家“邊疆節”的日期應該考慮到各民族、各地區的利益。有些日期對於某一地區或民族非常重要,但是不應成為一個全國範圍共同的節日的日期。
四、其他相關因素。
9月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月(此概念由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政府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提出,已有18個省、市、自治區都在每年9月進行慶祝)。如果將國家“邊疆節”設立在9月的某一天,各邊疆地區在民族團結月慶祝國家“邊疆節”,能夠進一步增強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此外,10月1日為國慶日,如果將國家“邊疆節”設立在10月,可以讓民眾認識到邊疆是國家的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也是許多專家較為認可的備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