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歌舞,亦稱“邊疆舞”。20世紀40年代對中國邊疆民族民間歌舞的泛稱。1946年3月6日舞蹈家戴愛蓮在重慶舉行邊疆音樂舞蹈大會後,此名開始得到廣泛套用。此次演出含有6個民族的15個舞蹈,主要有藏族的《巴安弦子》、《春遊》、《嘉戎酒會》,瑤族的《瑤人之鼓》,羌族的《端公驅鬼》,維吾爾族的《青春舞曲》,彝族的《倮倮情歌》,漢族的《啞子背瘋》等。以其質樸粗獷的風格,濃郁的鄉土氣息,多姿多彩的形式,真摯的情感和勃發的活力,受到廣大青年喜愛。曾在解放戰爭時期學生愛國民主運動中成為團結青年向反動勢力進行鬥爭的有力武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邊疆歌舞
- 別名:邊疆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