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分期
王朝按考古發掘的資料而稱之為豎井墓王朝和圓頂墓王朝,豎井墓王朝約持續百餘年,到公元前1500年後為圓頂墓王朝所取代。
前王朝時期
邁錫尼人屬於印歐語系民族,約公元前2000年,定居伯羅奔尼撒半島,進入前王朝時期。此時的邁錫尼人尚未立國,受克里特文明影響,邁錫尼人逐漸過渡到文明時期,約前1600年,邁錫尼人立國。
豎井墓王朝
豎井墓王朝的主要文物是發現於邁錫尼城堡內外的兩座墓園。園內有眾多王族墓葬,內藏豐富的金銀陪葬飾品,其數量之多為世界所罕見(僅其中一墓穴就有870多件)。工藝水平也很高,其中大多數為
克里特特產,也有來自埃及、
小亞、和
敘利亞等地的。這說明邁錫尼王族和貴族曾經以僱傭兵頭領的身份服務於克里特和埃及等地,隨著與海外先進文明地區的交往密切,邁錫尼的經濟與文化迅速發展起來,國力強盛。
圓頂墓王朝
圓頂墓王朝時期,邁錫尼成為可以與克里特抗衡的強國。
圓頂墓不像豎井墓那樣只在地下結構簡單的豎穴墓室,而是在地面鑿岩和砌石築成的圓形墓室,前有墓道,上覆高冢,室內以疊澀法砌成圓錐狀屋頂,形如蜂巢,故又名蜂巢墓。構築這類墓陵需要較高的石砌工程技術,它的形制雖源自克里特,在邁錫尼卻規模日益宏大。現存最大的一座圓頂墓內高13.2米,墓門高10米,門內過道以一塊重達120噸的巨石為蓋,可見其工程的艱難。
機構
政治
邁錫尼文明的早期還處於氏族社會時期,根據考古發掘和邁錫尼文字的破譯,前1500年,邁錫尼進入圓頂墓王朝時期,泰林斯、派羅斯等地出現了大型的宮殿及城堡,標誌著邁錫尼人進入到文明社會。根據解讀後的泥板文書記載:城邦的統治者包括國王、將軍、王室僕從以及土地所有者(特勒斯太)、各級官吏、祭司;機構有民眾大會和貴族議事會;基層的社會組織是由長老組成的公社。
宗教
迄今為止,
神壇只有在宮殿裡面被發現過,這可能證明了國王在自己手中也掌握著宗教的權力,比如他們本人可能就是高級
祭司。整個地區的早期宗教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主要特徵包括如對主神的崇拜,他們寓居於自然界的主要形象中(太陽、星辰、山嶽、樹木等)並掌握著豐產的秘密。這種崇拜經歷了一段無偶像(aniconic)時期,從那衍生出了神物,比如石頭、立柱、樹木、武器(雙面斧或
盾牌)等等。當偶像階段於前2000年來到的時候,我們發現正如其他地中海東部地區一樣,他們有一個女神代表神靈,加上一個年輕的下屬神,可能是女神的兒子和配偶。這一對代表了同人類息息相關的生殖力。女神有時同代表
烏拉諾斯(天堂)的
鴿子一起出現;有時同代表
崇尼克(大地)的蛇一起出現。在儀式上,神物,通常為小雕像,起了很大的作用:所有的植物和動物都是神聖的,人們使用
祭品(非人、不被焚燒)、所有形式的貢奉和擬像(simulacrum)、附身等等宗教實踐,有死者崇拜現象。這種早期的自然崇拜解釋了許多
古希臘宗教中的非正常現象,特別是對於
阿爾忒彌斯和
阿芙羅狄忒的崇拜中所表現出的。
經濟
土地制度
邁錫尼的土地分為兩大類:一是私有土地,一是公社保有地。私有土地為統治者所占有,而公社保有地則在公社內部成員中進行分配。
奴隸制度
邁錫尼的奴隸制度也分為國王所有和私人所有,奴隸數量非常之多,從事農業和手工業,但僅能獲得一點口糧以度日。
商業貿易
商業活動在非常早期就已經發展到相當的程度,這點從傳播到整個愛琴地區的米洛斯
黑曜石以及尼羅河藝術對早期米諾斯藝術的影響上可以看出。考古學家發掘出出口至米洛斯、埃及以及希臘大陸的克里特器皿。米洛斯陶器也同樣傳到了克里特島。在前1600年之後,同埃及之間的貿易非常發達,愛琴產品出口到整個地中海沿岸。學者沒有找到貨幣存在的證據,然而一些斧頭的重量不合實際地過輕,或許具有此種性質。人們還找到了標準重量,以及代表這種標準的錠塊。不過目前為止,仍未在這個地區以外發現愛琴語言的書面文獻以證明他們同國外存有書信來往(epistolary)。對船隻的描繪不太常見,只在愛琴寶石、寶石的封印和瓶罐上發現了一些,是帶有
桅桿而乾舷高度較低的艦隻。裝飾中對海洋場景的熟練使用顯示出他們對大海的熟悉。同時在二十世紀對愛琴海沿岸沉沒商船的研究為這個領域帶來大量新的信息。
遺蹟
迄今為止最有代表性的考古遺址為
克諾索斯,它不僅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材料,同時它在從新石器時代直到古典文明萌芽如此長時間的跨度內的連續性也是很珍貴的。其他重要的考古遺址有希沙立克、
邁錫尼、斐斯托斯、
聖三一、
梯林斯、費拉科庇、帕萊卡斯楚(Palaikastro)以及古爾尼亞(Gournia)。
內部見證
·建築
結構:宮殿的
廢墟、宮廷別墅、民房、圓頂墓、墓室腔、工事(愛琴海島嶼、希臘大陸以及安納托里亞西北);沒有發現明顯的
神廟建築,但在凹雕和壁畫上辨認出神龕和“temene”(宗教圍牆,如同J.L.Myres於1904年在帕萊卡斯楚附近的
佩特索法(Petsofa)所發現的遺蹟)。資料和鑲嵌裝飾中還有對宮殿和房屋的表現。
·
裝飾結構:建築元素,如圓柱、檐壁雕帶以及不同的裝飾線條;牆飾,如
壁畫、彩色浮雕以及
馬賽克拼貼。
·家具
日常家具,如多種材料所制的各式器皿,從巨大的儲物罐到微小的軟膏瓶;廚房用具;寶座、椅子、桌子等等,都用石頭或赤陶製成。
神聖的器物,如儀式所用物件及其模型,還有不少描繪它們的圖像。
葬禮器具,如彩繪赤陶製的棺材。
·藝術作品:塑形作品,如石頭或象牙雕刻,澆注或鍛打出的金屬(金、銀、銅及青銅),或粘土、釉陶、糊料等所制的模型; 極少有跡象表明存在大型的立像,不過有許多小型雕像;各種花瓶,有大理石或其他石刻的、有金屬鑄造或鍛造的、有粘土所制的,尤其是後者有許多種類並且存量巨大,裝飾以精美的彩色主題,有時帶有裝飾塑形;透明或不透明的石頭上的繪畫;大量鐫刻作品,如環座及寶石;以及從它們上翻印的許多大量粘土印模。
·武器、工具及器具:石、粘土、青銅和(在最晚期)鐵制,時有豐富的裝飾和鑲嵌;有許多對它們的描繪。沒有找到實際上的盔甲,只有一些同死者合葬的儀式性的類似物件,如邁錫尼圓形墓中發現的金質的
胸甲等。
·
私人用品:
胸針(fibulae)、大頭針、剃刀、
鑷子等,經常被發現作為對神的祭品,比如在克里特的
迪克泰恩(Dictaen)洞中發現;沒有任何織物留存。
·
書面材料:例如粘土泥版和盤子(只在克里特發現),沒有發現更脆弱的材料如動物皮、
紙莎草等;寶石的鐫刻和刻模;在陶器上用顏料書寫的傳奇(罕見);石頭或陶器上刻畫的人物。包括兩種書寫系統(
線形文字A和
線形文字B)。
·
墓葬發掘:
洞穴或坑式,死者在裡面同各種日常和奢侈品物件一同埋葬,置於棺材或小室內或只是簡單地包裹起,沒有火葬。
外部證據
·
其他同時代文明的見證:如埃及
壁畫中對外來民族的描繪;在非愛琴地區對愛琴產品和風格的仿製;在埃及、
閃米特及
巴比倫文獻中對愛琴海民族的指稱。
·
後世文明的文學記錄:尤其是希臘文明。例如
荷馬史詩、有關克里特和邁錫尼的傳說等;對於神祇、教派等起源的說法,通過希臘古典學者如
斯特拉博、
保薩尼亞斯、西庫魯斯·
狄奧多羅斯(Diodorus Siculus)等傳到我們的手中。
·習俗、條令、儀式等的痕跡:在後來的愛琴地區,這些方面多少存在一些不和諧,可能顯示出一套與當前文明不同的古代傳統的存在;可能還有早期系統的語言學甚至實物遺存。
考古史
邁錫尼城堡的幕牆以及
箭塔、它的
紋章式的獅子門以及宏偉的“阿特柔斯寶庫”在
海因里希·施里曼的時代前在人們的面前靜靜地守候了數十世紀,所有人都認為它們所代表的只是荷馬的英雄時代,希臘文明粗陋的開端。然而施里曼在這個門後面的墓穴中所發現的珍寶令世人大為震驚,特別是學者為它為它們所展現出的邁錫尼史前居民的精湛工藝而重新改變了對愛琴文明的看法。
然而在1867年之前就已經有大批的證據存世,如果它們能夠被認真地收集和研究的話,施里曼的發現就不會顯得這么戲劇性了。雖然有一些納貢,比如埃及的底比斯第十八王朝的萊克瑪拉(Rekhmara)墓中所發現的瓶罐帶有特別的樣式,已經被確認為屬於地中海的一個民族;然而當時在地中海發現的史前殘存為數甚少,不足以認定他們的棲居情況或是文明的程度。同樣,1870年左右默默存放在各個博物館的愛琴文物也不足以提供揭露隱藏在
阿爾戈斯、特洛阿斯(Troas)和克里特神話之下的希臘秘密的鑰匙,使它們能夠得到更認真的對待。愛琴器皿自1840年起就在塞夫爾(Sèvres)和
納沙泰爾(Neuchâtel)展出,它們的來源一是米洛斯的費拉科庇,另一個是
凱法利尼亞島(Cephalonia)。
希臘王國成立之初被任命為雅典文物掌管人的德國考古學家
羅斯(Ludwig Ross),在他始於1835年對於希臘諸島的考察中對一些早期凹墓(intaglio)產生了興趣(此後它們以孤立石,德語“Inselsteine”著世);不過還要等到1878年
牛頓(C.T.Newton)證明它們不是變形的腓尼基產品。1866年為了修建
蘇伊士運河而在錫拉希亞島(Therasia)開採白榴火山灰,一種
二氧化矽質的火山灰,在開採的過程中採礦工人們發現了一個原始的建築結構。之後,1870年法國雅典學院在
聖托里尼(錫拉島)上發現了一批陶器,它們的風格在現在看來明顯屬於稍早於愛琴晚期的器具,此外同時發現了許多石質和金屬的物件。地質學家福凱(Ferdinand A. Fouqué)根據所覆蓋的噴發地層,多少有些武斷地將它們定為前2000年。
同時,1868年比利奧蒂(Alfred Biliotti)在羅得島伊阿利蘇斯(Ialysus)的墓中發現了許多繪有圖案的瓶罐,後來人們稱之為第三和第四“邁錫尼”時期作品,它們由
拉斯金(John Ruskin)帶回並在
大英博物館內展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被認為只是年代未定的亞洲當地製品。也沒有人試圖將它們與四年後在
阿提卡的墨尼第(Menidi),靠近
阿爾戈斯赫拉神廟(Argive Heraeum)的一個陵墓中發現的石刻“蜂窩墓”內所發現的物件所關聯。
甚至施里曼在
特洛伊(Troas)的希沙利克的第一次發掘也沒有激起多大反響。直到第二層“焚毀的城市”於1873年出土,同它的工事和器皿、以及發掘者認為是其貯藏的大量金、銀和青銅物件一起進入世人的視野後,才在圈內引起了廣泛的興趣,並且最終跨越了這個圈子獲得了普世的影響力。因此,當
施里曼三年後來到邁錫尼墓前,所有的燈光都最終聚焦到了希臘史前的這段輝煌時期。發現表明,邁錫尼物件的製造和裝飾風格同已知的所有藝術門派都不相同,而且對於“孤立石”和伊阿利蘇斯器皿越來越廣泛的發現,以及對早期錫拉和希沙利克文物的比對讓我們對這一文明
空間和時間上的深度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人們普遍接受了將
荷馬筆下的物品和邁錫尼珍品作比照的做法,同時,無疑顯示了《
伊利亞特》中的文明是其祖先邁錫尼人的遙遠遺產。
施里曼於1878年重新開展了對於希沙利克的工作,並且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於底面地層的知識,但是他沒有注意到這個“
呂底亞”城市第六層所包含的愛琴遺物,直到1879年起擔任施里曼助手的多普費爾特博士(Dr. Wilheim Dorpfeld)於後者去世之後對希沙利克繼續進行的研究,才抓住了這一點。不過在施里曼1884年對於
梯林斯上層的發掘已經使人們對史前的日常生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的這一貢獻兩年後由特松塔斯(Christos Tsountas)在
邁錫尼宮殿的發現進一步加深。然而施里曼在梯林斯的工作直到1905年才重新繼續,證實了一直被猜想的事情,即在他所發現的宮殿的底下還有另一座更早的宮殿。
自1886年起,所有的發現,包括阿爾戈利德地區之外的墳墓,包括特松塔斯對邁錫尼建築和小墓葬的持續發掘,以及獨立於施里曼所發現的另一座寶庫,統統被收集到雅典的國家博物館。在同一年,許多圓頂墓在不同的地方被發掘出來,包括阿爾基那(Arkina)、阿提卡半島的厄琉息斯、位於色薩利的
沃洛(Volo)附近的
迪米尼(Dimini),泰格圖斯(Taygetus)山西側的
坎波斯(Kampos)以及位於
凱法利尼亞島的馬斯卡拉塔(Maskarata)。許多墓葬都被盜劫過,但還是留有一些器具。其中最富有的墳墓是1889年於
拉科尼亞的
瓦斐奧發現的,除了許多珠寶和金匠工藝品之外,還有一對特別珍貴的刻有獵牛場景的金酒杯。此外有一些繪畫風格粗獷的碎陶器讓人十分困惑,直到對
克諾索斯宮殿的發掘之後這個謎團才得以解開。
在1890年和1893年斯泰斯(Staes)在
阿提卡的托里庫斯(Thoricus)清理出一些不這么富庶的圓頂墓;另一些石頭鑿出的“蜂窩墓”或墓室被發現於
斯巴達、阿提卡的阿斐德納(Aphidna)、愛琴那(Aegina)、
薩拉米、
阿爾戈斯赫拉神廟、阿爾戈利德的瑙普里亞(Nauplia)、
底比斯附近、
德爾斐以及距離色薩利的
拉里薩(Larissa)不遠的地方。在結束於1888年的
雅典衛城發掘中,許多邁錫尼風格的陶器碎片被發掘出來;但是在
奧林匹亞卻沒有任何收穫,或許是它們在引起注意之前就被棄置一旁;德爾斐的神廟遺址沒有任何明顯的愛琴物件。美國人對
阿爾戈斯的
赫拉神廟於1895年的發掘也無法證明它在
史前時期是重要的地址,然而,就像它毗鄰
邁錫尼的地理位置所提示的,在愛琴時代後期有被居住的跡象。
對史前文物的尋找現拓展出了希臘大陸。一些愛琴中部島嶼,比如安提
帕羅斯(Antiparos)、伊俄斯(Ios)、阿莫爾戈斯(Amorgos)、希洛斯島(Syros)以及
錫弗諾斯島都發現有異常豐富的愛琴中期文物。西蘭(Syran)的墓葬系列埋藏著蜷縮的屍體,正是已知在愛琴最典型的發現。
米洛斯島很久以來就以盛產早期物件而著稱,卻一直沒有得到系統的發掘,直到1896年英國雅典學院接手,在費拉科庇發現了除了新石器時代以外愛琴文明各個階段的文物。
在青銅時代晚期的
賽普勒斯地圖上(如米雷斯—J. L. Myres和
李希特—M. O. Richter在賽普勒斯博物館的編目上所給出的)僅在墨薩奧拉(Mesaor'a)地區附近就顯示了多於二十五個的定居點,其中
薩拉米(Salamis)附近的恩科米(Enkomi)所得的愛琴貴金屬珍品是
邁錫尼之外最豐富的。商特爾(E. Chantre)在1894年於
弗里吉亞以及普提里亞(Pteria)找到了類似希沙利克所產的無光澤的物件。而隨後派往
安那托利亞西北的英國考古探險隊每一次都能夠從偏遠的林達庫斯(Rhyn-dacus)、桑加利烏斯(Sangarius)以及
哈里斯(Halys)等
峽谷中帶回愛琴樣式的陶器樣品。
而在埃及,1887年
皮特里(W. M. F. Petrie)於
卡洪(Kahun),在
法尤姆(Al Fayyum)發現了克里特風格的彩繪陶瓷碎片。1889年他溯
尼羅河而上,在阿瑪納山(Tell el-Amarna)幸運地發掘出不少於800件愛琴花瓶。如今在
開羅、
佛羅倫斯、倫敦、巴黎和
博洛尼亞的眾多埃及文物收藏中也已經辨認出不少對愛琴製品的仿製之作,這已經足以償還愛琴文明在之前對埃及藝術欠下的債了。1885年在西頓(Sidon)發現了兩件愛琴陶器;而21世紀初在
巴勒斯坦基金會(Palestine Fund)對於菲利斯丁(Philistines)的發掘中出土了許多愛琴殘片,特別是賽普勒斯陶器。
西西里島東南部自從
奧爾西(P.Orsi)對於
倫蒂尼(Lentini)附近的
西塞爾(Sicel)墓於1877年的發掘以來,已經成為了一個早期文物的源泉,其中有自希沙利克的第二層以來對愛琴裝飾主題的持續模仿。
撒丁島也有愛琴文明的遺址,比如在
特蒂(Teti)附近的阿比尼(Abini)。西班牙也在
加的斯(Cádiz)和
薩拉戈薩附近的墓葬中出土了經辨認為愛琴風格的文物。
然而,在愛琴海有一片土地,它的富饒在任何時候都能使所有其他的地方黯然失色,這個地方就是
克里特。它的豐富使我們不得不認為它就是愛琴文明的源泉,並且可能在很長時間內都是政治和社會中心。1885年伊達山的一個
山洞里發現了精美的青銅器,然後人們又陸續找到了一些有銘刻的紀念物,例如著名的哥提那法律(Gortyna),這些發現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注意。不過第一批被確認為愛琴文物的是1878年卡羅愷利諾斯(Minos Kalokhairinos of Candia)在克諾索斯發現的一些物件。繼而哈爾布赫爾(F. Halbherr)在墨薩拉(Messara)南部平原的發掘工作也很有收穫。施蒂爾曼(W. J. Stillman)和
施里曼在
克諾索斯進行了不太成功的嘗試,最後還是
阿瑟·埃文斯在1893年走進了歷史,他在繼後的幾年內遊歷了整個島嶼,收集了零星的一些意義不詳的材料,使他慢慢感覺到重要的發現即將到來。他也收集了足夠的證據而預期能夠發現書寫的文字,而在此之前沒有人指望能在愛琴文明里找到這種東西。最終的突破出現在1897-98年,
克里特文明終於向人們揭開了它的面紗。
因此這裡所稱的“愛琴地區”已經擴大到了包括
克里特和
賽普勒斯在內的愛琴海群島、希臘半島以及愛奧尼亞諸島以及西安那托利亞。仍需要證據來加入
馬其頓和
色雷斯海岸。它的分支可以延伸到西地中海地區,
西西里、義大利、撒丁那以及西班牙,以及東
地中海地區,包括
敘利亞和埃及。而對於昔蘭尼卡地區還需更多的了解。
歷史年表
邁錫尼文明的年表是由
瑞典學者Arne Furumark根據所發現物品的類型和所屬地層編纂的,雖然有一些批評,但它還是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這個時期對應於希臘青銅時代(Helladique)晚期(法語:Helladique Récent, HR;英語Late Helladic, LH)。
前1550年–前1500年:青銅時代晚期 I (
邁錫尼的墓坑圈A與B);
前1500年–前1450年:青銅時代晚期 II A ;
前1450年–前1425年:青銅時代晚期 II B (邁錫尼人到達
克諾索斯?);
前1425年–前1380年:青銅時代晚期 III A1 (克諾索斯被毀,大陸邁錫尼宮殿的初建);
前1380年–前1300年:青銅時代晚期 III A2 (邁錫尼宮殿建造的高峰);
前1300年–前1250年:青銅時代晚期 III B1 ;期間邁錫尼王國及其屬國下的人口達到150萬人。
前1250年–前1200年:青銅時代晚期 III B2 (階段末期大陸宮殿被毀);
前1200年–前1125年:青銅時代晚期 III C1 ;
前1125年–前1100年:青銅時代晚期 III C2。
HR I對應於青銅時代中期與晚期的轉換期,邁錫尼文明的文化開始於此時期。
邁錫尼文明的結尾給我們留下許多仍未解決的謎團,無論是對於時間表還是對事件的解釋。
HR III B1的末期標誌為數次破壞,特別是在邁錫尼城。在HR III B2時期,可以觀察到邁錫尼城市的防禦工事有明顯增加,暗示著不安的上升。不過這應該不是一種危機,因為在這些地層所發現的考古材料見證了一個毫不輸於前代的財富。這個時期的結束還是出現了大多數大陸邁錫尼城市的破壞。
HR III C見證了希臘城址的減少,在某些地區甚至非常嚴重(
維奧蒂亞地區9/10的城市,以及
阿爾戈斯地區2/3的城市)。不過邁錫尼城和梯林斯城一直保有居民,並且發掘出的文物仍然表現出邁錫尼的特色,因而HR III C時期應該還是邁錫尼文明的一個時期。然而出現了一種新的所謂“蠻族的”陶器類型,因為它曾經被歸因為外族入侵,或是伴隨著的火葬習俗的增加。
消亡
內部矛盾的尖銳
古希臘神話記載,自公元前1200年起,邁錫尼文明進入衰落期,戰亂頻繁,王朝更迭。生產萎縮,商業衰落。經濟衰敗帶來了財政枯竭,而各個國家又開始加緊榨取錢財,使得民怨沸騰。
特洛伊戰爭的消耗
由於經濟的衰敗,使得各個國家開始對外進行掠奪財富,由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組織的聯軍對小亞細亞的富庶城邦特洛伊的戰爭,持續了十年,雖然希臘聯軍獲勝,但得不償失,各個國家元氣大傷,短時間無以恢復。
周邊民族的入侵
埃及新王國時期,“海上民族”出現在近東和埃及地區,對埃及和周邊民族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在緊隨”海上民族“之後,多利亞人趁邁錫尼諸邦全面衰落之時,出兵南下,一舉滅亡了邁錫尼文明,毀滅了邁錫尼文明的各個城市。使得公元前1100年-前800年間,希臘各地區重新倒退回原始社會的“黑暗時代”。沒有城市、商業、文字和國家,這一時期的歷史情況被後來的古希臘失目詩人荷馬所收錄,並譜寫成史詩,故而又稱此時為“荷馬時代”或“史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