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章(Coat of Arms),指一種按照特定規則構成的彩色標誌,專屬於某個個人,家族或團體的識別物。在歐洲中古時代就有自己的紋章體系。亦稱盾章,指誕生於12世紀戰場上,主要是為了識別因披掛盔甲而無法辨認的騎士;而認為紋章是貴族專利的普遍觀點就源自於此。從13世紀起,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只要遵守紋章術的規則,任何人都可以擁有和使用紋章。至今,它用以識別個人、軍隊、機關團體和公司企業的世襲或繼承性標記的使用、展示和規則的科學和藝術。
基本介紹
中文名:紋章
外文名:Coat of Arms
時間:12世紀誕生
特點:非常明了又易於識別
簡介,基本介紹,誕生,貴族名片,興起,歷史發展,色彩搭配,圖案意義,
簡介
紋章的設計、授予、展示、描述和記錄的專門學問,稱為紋章學(Heraldry)。紋章官(officers of arms)們負責上述活動並且掌管紋章的定級與授予禮儀。
飾章作為紋章圖案的附加,設計甚為華麗,或被誇大比例,或增加倍數,一般都不遵守紋章學有關色彩和圖案的規則。除了用幾何圖案分割紋章以及常見的將兩個或更多的紋章組合為一外,紋章結構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它的層次。在不同的層面依次累積時,應首先從最底下的底層開始解讀。底層確定紋章最初結構和基本成分,中間層面與上層面是相繼底添加成分,一般用以區分同一家族的兩個支系或兩位屬於同一支系的個人。以諾曼第領主紀堯姆·德·熱庫公爵(Guillaume de Jencourt)的紋章來舉例,它的底層(第一層)為黃色底,第二層是紅色十子形和那四隻黑色直立獅子圖案,第三層是十字中心的白色圓形,最後應該是在圓形圖案上所綴的紅色鐵錘圖案(第四層)(圖片暫缺) 紋章在系譜學中的規則紋章的圖案可以確認一個人在某個家族或某個團體中的地位,甚至其姻親狀況、職務和社會地位,以及封號和特權的歷史等等豐富的內涵。這些都是從紋章圖案中細微差別之處所顯示出來。在同一家族裡,只有宗子(長房的長子)才有資格繼承完整的家族紋章,而其他任何人都必須對紋章作細小的改變,以表示自己不是紋章的繼承者及在家族中的地位。這就是所謂的“區別紋章”。 女兒可以合法使用飾有完整家族紋章的衣服,在婚後則將丈夫和父親兩個家族紋章圖案組合在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