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ì jiù,意思是避免罪過或過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避咎
- 拼音:bì jiù
- 注音:ㄅㄧˋ ㄐㄧㄨˋ
- 釋義:避免罪過或過失
避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ì jiù,意思是避免罪過或過失。
避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ì jiù,意思是避免罪過或過失。釋義 (1).避免罪過或過失。(2).避免禍害。出處 《孔子家語·曲禮子夏問》:“ 孔子 曰:‘ 晏平仲 可謂能遠害矣,不以己知是駁人之非,愻辭以避咎,義也夫!
括囊避咎 括囊避咎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kuò nánɡ bì jiù。 比喻說話辦事十分謹慎,儘量避免犯錯。括囊: 結紮袋口,喻閉口藏知。
藉茅期免咎,咽李恐傷廉。病退仍求藥,神清少食鹽。每逢同志語,相勉律身嚴。作者簡介 陶安(1315—1371),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
逭咎 逭咎,拼音是huàn jiù,漢語辭彙,釋義為逃避罪責。解釋 逃避罪責。出處 明·張居正《答廬鳳按院陳公用賓》:“朝廷明見萬里,儻於他處發之,則當事者無所逭咎矣。”
後咎 後咎,讀音是hòu jiù,漢語辭彙,解釋為後日的災禍。解釋 後日的災禍。出處 《戰國策·魏策二》:“公今言破趙大易,恐有後咎。”《漢書·趙充國傳》:“雖亡尺寸之功,媮得避慊之便,而亡後咎餘責。”
思咎,讀音為sī jiù,漢語詞語,意思是反省過失。解釋 反省過失。出處 《舊唐書·太宗紀下》:“﹝貞觀十五年六月﹞己酉,有星孛於太微,犯郎位。丙辰,停封泰山,避正殿以思咎,命尚食減膳。”《宋史·蘇軾傳》:“﹝神宗﹞手...
《懲咎賦》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先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作者錯在何處”這個問題,接著在進行歷史追述的過程中揭示了古今之間、理想與現實之間和生死進退三方面的矛盾,最後寫願意繼續承受各種不幸而絕不改變自己志向。全賦...
【出處】《宋史·五行志》:“臣等不能燮理陰陽,而上煩陛下責躬引咎,願守散秩以避賢路。”責躬引咎的概述圖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2438次 編輯次數:5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冇色彩多崎作(2016-07-21) 突出貢獻...
官墊 賦役用語。清代賦稅徵收中弊端之一。各地方官經征地丁錢糧,納戶無力完糧,經征官邀功避咎,常以欠作完,由官墊給,挪移規避,稱為官墊。此為嚴行禁止者,該管上司應嚴行查參。
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群司勉修職事,極言無諱。”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直言得失。帝覽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頒示百官,詔曰:“群僚所言,皆朕之過。人冤不能理,吏黠不能禁;而輕用人力,繕修宮宇,出入無節,喜怒過...
城中士民,鹹咎良玉召寇。乘夜殺其監紀,石雲亦不敢問。石雲,諱楊基,南直安慶府潛山縣人,天啟五年己丑進士。予思當時,自成兵勢固強,然良玉以二十萬眾,攻之雖不足,守之則有餘,何為乎宵遁哉?叮!大帥如此,天下事概...
倘諭後仍不檢點,一經勘出,不獨奏稟文章概不收閱,而且有蹈故違之咎,致乾罪戾也。切切凜遵,毋貽後悔。此諭。 [1]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出處收錄 編輯 太平天國敗亡後,其文獻遭毀禁之厄運。雖經學界多方搜求,其印書...
“初九”爻辭的“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是說君王不能一開始就用 “壯”的辦法去解決,不能用武力去對付武力。因為君王所依賴的衛戎武裝是不能與將帥擁有的能征善戰兵力作較量的,若果君王依賴自己僅有的衛戎力量去討伐擁有雄兵...
行相避逃謂之逭。――《爾雅·釋言樊》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太甲》(2)又如:逭暑(避暑);逭誅(逃避殺頭);逭責(逃避責任);逭咎(逃避責任)(3)免除 [remit]如逭我罪,施材百具,絮衣百領,肯之乎?――《聊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