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可追溯到東北文物工作隊,建於1954年,後改稱為遼寧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1986年正式獨立改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擔著全省考古、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對外宣傳、對地方文物部門進行業務指導等任務。多年來,累計6項重大考古發現,姜女石秦漢行宮遺址、喇嘛洞墓地、康家屯城址的發掘工地還分別獲得了全國優秀考古工地二、三等獎。已發表的考古報告和論文達數百篇,專著數十部。1998年被國家人事部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博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1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簡稱:遼寧考古所
  • 創辦時間:1954年
  • 現任所長李向東(研究員)
  • 現任副所長李新全華玉冰呂學明
  • 地址:瀋陽市和平區九緯路19號甲
簡要概況,組織機構,第一研究室介紹,第二研究室,第三研究室,出版圖書,

簡要概況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於1987年,是全省最大、且唯一具有團體發掘領隊資質的文物考古研究機構,主要負責全省地上、地下文物的調查、發掘、保護和科學研究工作,並對各市、縣的文物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遼寧的文物考古機構建國前就已經成立並開展工作了。1948年11月瀋陽解放,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隨即從哈爾濱遷來瀋陽,接管了國民黨政府的“國立瀋陽博物院籌備委員會古物館”。1949年春,東北人民政府決定將“國立瀋陽博物院籌備委員會古物館”定名為“東北博物館”。1954年4月,東北地區文物工作隊成立,由東北博物館代管。9月,東北文物工作隊併入東北博物館,稱東北博物館文物工作隊。1959年1月,東北博物館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東北博物館文物工作隊亦改稱遼寧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
1987年1月,遼寧省編委批准,遼寧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從省博物館劃出,在此基礎上組建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職責是負責全省範圍內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和科學研究工作;受行政部門的委託,開展相關的文物保護工作;對地方文博單位進行業務指導。
東北博物館成立後,尤其是東北文物工作隊成立以來,開展了大量的考古調查、發掘工作。在東北博物館剛剛成立不久的1949年7月,就由李文信先生主持發掘了瀋陽小西邊門外遼開泰四年李進石棺墓,這是東北博物館進行的第一次考古發掘工作。1950年4月又組織了對黑龍江依蘭倭肯哈達新石器時代洞穴等遺址的發掘,1951年8月對旅順牧羊城、營城子壁畫墓,吉林西團山、騷達溝,黑龍江故鄉屯、昂昂溪等重要遺址進行了調查。1953年春,舉辦了東北地區文物博物館幹部培訓班。此後又相繼對鞍山漢墓、遼陽地區漢――戰國墓地、三道壕漢代村落遺址、西豐西岔溝墓地、喀左鴿子洞舊石器時代洞穴、北票豐下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進行了科學發掘。並對全省進行了初步的文物普查。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的考古事業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舊石器時代的金牛山遺址、新石器時代的牛河梁遺址、秦漢時期的姜女石遺址,以及查海、新樂、後窪、小珠山等新石器時代遺址、水泉、康家屯等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五女山山城、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朝陽龍城宮城南門遺址的發掘,都取得了重要收穫,初步建立起了遼寧古代文化編年框架。牛河梁遺址姜女石遺址,康家屯夏家店下層文化城址、五女山山城、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朝陽龍城宮城南門遺址還分別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遼寧省考古所與外國考古學界的學術交流活動也日益增多。除與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保持著長期的友好合作關係外,與美國彼茲堡大學、韓國釜山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東京國立博物館等也都有密切的聯繫。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已編輯出版了《東北文化》、《遼東半島石棚》、《馬城子》、《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與玉器精粹》、《遼代銅鏡研究》、《東北亞考古學研究》、《東北亞舊石器文化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三燕文物精粹》、《五女山》、《遼寧考古文集》、《朝陽北塔考古發掘與維修報告》、《惠寧寺遷建報告》等發掘報告和考古文集。金牛山、小孤山、牛河梁、姜女石、查海等遺址的發掘報告即將出版。
目前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定編59人,專業人員占三分之一略強,以青年居多,均來自於全國各大學考古專業。所內設行政辦公室、保衛科和3個研究室。第一研究室負責藏品、檔案、圖書、標本室管理和業務綜合工作;第二研究室負責考古調查、勘探、發掘、資料整理、報告編寫及相關的文物保護工作;第三研究室負責文物保護與修復、測繪、攝影等技術性業務工作。另外在金牛山、牛河梁、姜女石遺址分別設有考古工作站。
瓷盤(遼寧考古所)瓷盤(遼寧考古所)
近年的主要工作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基本建設中的文物保護、歷年積壓的考古資料整理、編寫報告及與國外的合作與交流。同時還要按照上級的安排,積極推進各項改革工作,加強管理,提高效率,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服務社會。

組織機構

第一研究室介紹

第一研究室負責文物藏品、業務檔案、圖書雜誌管理和相關業務綜合工作,另外,牛河梁工作站日常管理工作也由第一研究室負責。
筒形罐(遼寧考古所)筒形罐(遼寧考古所)
2008年,第一研究室由資料室、業務辦公室和牛河梁工作站合併而成,現有成員5人。主任萬雄飛負責全面工作;副主任郭明,負責文物藏品管理;朱達負責牛河梁工作站日常管理;萬欣負責業務檔案管理;張桂霞負責圖書室管理。
現登記文物3400多件,其中包括國家一級文物?件,二級文物?件,全部藏品檔案實現電子信息化管理。所藏圖書4000多冊,專業雜誌43種3000餘冊,業務檔案1200卷。
除完成以上本職工作以外,第一研究室主持編輯出版了《遼寧考古文集》(一)、《遼寧考古文集》(二)、《東北亞考古論叢》、《朝陽隋唐墓葬整理與研究》、《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文物精華》、《朝陽市營州路出土瓷器圖錄》等一批專業圖書。
近年來,積極與國內外文博單位交流合作,聯合舉辦了“三燕文化考古新發現展”(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遼寧青銅文化展”(韓國京畿道博物館)、“紅山文化玉器展”(良渚博物館)、“古代中國展”(國家博物館)、“見證輝煌展”(首都博物館)、“秦漢羅馬展”(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許多大型文物展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第二研究室

一、工作範圍
彩陶蓋罐(遼寧考古所)彩陶蓋罐(遼寧考古所)
1、開展地下文物主動性考古發掘、保護與研究:
2、開展配合基本建設項目考古調查、勘探與搶救性考古發掘;
3、金牛山遺址工作站的日常管理;
4、後窪遺址保護與日常管理:
二、簡要沿革
第二研究室的前身是考古隊,2008年在考古隊的基礎上,將後窪遺址、金牛山遺址工作站納入進來,更名為第二研究室。
三、人員組成
李龍彬、白寶玉、徐韶鋼、辛岩、王來柱、梁振晶、薛英勛、蘇鵬力、樊聖英、高振海、熊增瓏、趙少軍、李霞、李海波、司偉偉、王宇、徐政、褚金剛、肖新琦。

第三研究室

一、工作範圍
白瓷十六羅漢雙耳圈足缽(遼寧考古所)白瓷十六羅漢雙耳圈足缽(遼寧考古所)
1、可移動文物保護方案編制與修復;
2、水下考古;
3、姜女石遺址工作站的日常管理;
4、遺址、墓葬保護規劃與方案的編制;
二、簡要沿革
第三研究室的前身是技術保護部,2008年在技術保護部的基礎上,將水下考古、姜女石遺址工作站、遺址和墓葬保護規劃與方案的編制納入進來,更名為第三研究室。
三、人員列表
孫立學、馮雷、穆啟文、王爽、肖俊濤、趙代盈、圖旭剛、柏藝盟。

出版圖書

出版年份
書 名
編撰者
出版社
1994
《遼東半島石棚》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
《馬城子》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館
文物出版社
1995
《東北文化》
徐秉琨、孫守道
商務印書館
1996
《東北亞舊石器文化》
韓國國立忠北大學校先史文化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山文化出版社
1997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與玉器精粹》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出版社
1997
《遼代銅鏡研究》
劉淑娟
瀋陽出版社
1997
《東北亞考古學研究》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中國考古學研究會
文物出版社
1998
《大南溝》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館
科學出版社
2002
《遼寧碑誌》
王晶辰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2
《三燕文物精粹》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3
《遼寧考古文集》(一)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04
《道路建設考古報告集》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04
《五女山城》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出版社
2004
《牛河梁遺址》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陽市文化局
學苑出版社
2006
《遼河文明展文物集萃》
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7
《朝陽北塔考古發掘與維修工程報告》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朝陽市北塔博物館
文物出版社
2007
《遼寧省惠寧寺遷建保護工程報告》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
文物出版社
2010
《東北亞考古學論叢》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
科學出版社
2010
《遼寧考古文集》(二)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科學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