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爪鯢

遼寧爪鯢

遼寧爪鯢,頭後至尾基部脊溝較顯著。體背麵皮膚光滑,眼后角至頸褶有一淺縱溝;頭腹面光滑。背面黃褐色、橘黃色和淺橘紅色,頭背面有細密褐色小斑點,體尾背面有不規則粗的黑褐色網狀斑;腹面淺橘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遼寧爪鯢
  • 拉丁學名:Onychodactylus zhaoermi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
  • 亞綱:滑體亞綱
  • :有尾
  • 亞目:隱鰓鯢亞目
  • :小鯢
  • :爪鯢
  • :遼寧爪鯢
  • 分布區域:遼寧岫巖、遼陽
  • IUCN:極危(CR)
  • 國家保護:三有保護動物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種群狀態,分布,

形態特徵

成鯢體形細長。雄性全長145.0~164.4mm,雌鯢全長143.3~176.1mm,雄、雌鯢尾長分別為頭體長的136.8%和107.5%左右。頭較扁平,吻端鈍圓,無唇褶;前頜囟大而圓,犁骨齒明顯彎曲,外枝長於內枝,左右彼此不相遇,每側有齒12~16(通常13~14)枚。軀幹圓柱狀,頭後至尾基部脊溝較顯著;尾長明顯大於頭體長,尾前段呈圓柱形,向後逐漸側扁,尾後1/3背鰭褶弱,尾末端鈍尖。體背麵皮膚光滑,眼后角至頸褶有一淺縱溝;肋溝11~12條(Poyarkovetal.,2012),14~15條(LiJL,2004);頭腹面光滑,頸褶清晰。後肢較前肢長而粗壯,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末端僅相遇;掌、跖部無黑色角質層;前足4個指,後足5個趾,內側指、趾較短,末端均具黑爪。背面黃褐色、橘黃色和淺橘紅色,頭背面有細密褐色小斑點,體尾背面有不規則粗的黑褐色網狀斑;腹面淺橘黃色。雄性在繁殖期間後肢甚寬大,跖腹面及第五趾擴展成皮膜狀;肛部隆起顯著,肛孔呈“Y”形。卵呈淡黃色,橢圓形,短徑3.5mm左右、長徑5.0mm左右。幼體全長25~30mm時,具3對很短的外鰓,無平衡枝;四肢外側膚褶明顯;指、趾末端已具黑爪。
遼寧爪鯢
全長:
雄性全長145.0~164.4mm,雌鯢全長143.3~176.1mm
體型:
細長
頭:
較扁平
吻:
鈍圓
唇褶:
犁骨齒:
犁骨齒明顯彎曲,外枝長於內枝,呈“M”形,左右彼此不相遇,每側有齒12~16(通常13~14)枚
頸褶:
明顯
軀幹:
圓柱狀
肋溝:
肋溝11~12條或14~15條
後肢:
較前肢長而粗壯
前後肢貼體相對:
指、趾末端僅相遇
指、趾式:
指式:3>2>4>1;趾式:3>4>5>2>1;指、趾末端具黑色角質爪
指、趾角質鞘:
尾型狀:
尾前段呈圓柱形,向後逐漸側扁,尾後1/3背鰭褶弱,尾末端鈍尖
第二性徵:
雄性在繁殖期間後肢甚寬大,蹠腹面及第五趾擴展成皮膜狀;肛部隆起顯著,肛孔呈“Y”形。
皮膚、體色:
頭後至尾基部脊溝較顯著。體背麵皮膚光滑,眼后角至頸褶有一淺縱溝;頭腹面光滑。背面黃褐色、橘黃色和淺橘紅色,頭背面有細密褐色小斑點,體尾背面有不規則粗的黑褐色網狀斑;腹面淺橘色。
卵:
卵呈淡黃色,橢圓形,短徑3.5mm左右、長徑5.0mm左右。
幼體:
幼體全長25~30mm時,具3對很短的外鰓,無平衡枝;四肢外側膚褶明顯;指、趾末端已具黑爪。

生境繁殖

該鯢被發現於海拔600m左右的植被茂密的山區。常棲於水質清涼、石塊較多的流溪或泉水溝的近源處及其附近。4月上旬出蟄,多營陸棲生活,但不遠離水域。白天隱伏於潮濕環境中;黃昏或雨後活動頻繁,捕食小蝦、蚯蚓、馬陸、蝌蚪、昆蟲成蟲及其幼蟲。5月初至6月初為繁殖期,多在夜間產卵,雌鯢產卵袋一對,呈紡錘形,一端互連成“柄”黏附於石上(一般不產在樹枝上);卵袋長21~28mm,直徑6~10mm,共有卵12~17粒(李建立,2004);雌鯢懷卵3~24(18.8,n=6,Poyarkovetal.,2012)。幼體發育需要2年完成變態。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目前在中國僅發現該鯢有1個分布點,由於森林被砍伐和農藥施放,其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種群數量很少。受脅等級:Poyarkovetal.(2012)建議列為易危VU;。

分布

遼寧(岫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