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母鯽

遺母鯽,體較高,口小,鱗大,有一長的背鰭。體型較小,長13∼45公分(5∼18吋)。條紋溝背魚(Amphistichus argenteus)具黃色條紋。

體被較小的薄圓鱗。背鰭鰭棘部有發達的鱗鞘,向後延伸至鰭條部;鰭棘摺疊時可收藏於溝內。在生殖季節雄魚的臀鰭上有明星的腺狀體;鰭條延長。下咽骨癒合,細長,有小齒。冷溫性近海魚類。體長一般160~230毫米。胎生,雌魚子宮分隔成多室,每胎產小魚30~50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遺母鯽
  • 特點:體型較小
  • 類型:冷溫性近海魚類
  • 群種分布:日本海沿岸
起源,形態特態,群種分布,

起源

傳說有一隻遺母鯽產幼魚時,由於幼魚體型稍大,很難產出,機緣巧合在海礁石上摩擦了數次,居然安全產出幼魚。且後代都遺傳了這種產幼魚的方法,因此被稱為遺母鯽。

形態特態

遺母鯽,體較高,口小,鱗大,有一長的背鰭。體型較小,長13∼45公分(5∼18吋)。條紋溝背魚(Amphistichus argenteus)具黃色條紋。
體被較小的薄圓鱗。背鰭鰭棘部有發達的鱗鞘,向後延伸至鰭條部;鰭棘摺疊時可收藏於溝內。在生殖季節雄魚的臀鰭上有明星的腺狀體;鰭條延長。下咽骨癒合,細長,有小齒。冷溫性近海魚類。體長一般160~230毫米。胎生,雌魚子宮分隔成多室,每胎產小魚30~50尾。

群種分布

生活在日本沿海岸,原產於日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