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延滿足效應

從小時候的自控、判斷、自信的小實驗中能預測出他長大後個性的效應,就叫遲延滿足效應或稱糖果效應。

簡介,內容,實驗證明,注意技巧,延遲一分鐘,不要過分關注,採用代幣法來,概念,

簡介

遲延滿足效應也稱為糖果效應, 薩勒對一群都是4歲的孩子說:“桌上放2 塊糖,如果你能堅持20分鐘,等我買完東西回來,這兩塊糖就給你。但你若不能等這么長時間,就只能得一塊,現在就能得一塊!”這對4歲的孩子來說,很難選擇——孩子都想得2塊糖,但又不想為此熬20分鐘;而要想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塊。實驗結果:2/3的孩子選擇寧願等20 分鐘得2 塊糖。當然,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閉起來傻等,以防受糖的誘惑,或者用雙臂抱頭,不看糖或唱歌、跳舞。還有的孩子乾脆躺下睡覺——為了熬過20分鐘!1/3的孩子選擇就吃一塊糖。實驗者一走,1 秒鐘內他們就把那塊糖塞到嘴裡了。經12年的追蹤,凡熬過20 分鐘的孩子(已是16歲了),都有較強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滿信心,處理問題的能力強,堅強,樂於接受挑戰;而選擇吃1 塊糖的孩子(也已16歲了),則表現為猶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經質、好惹是非、任性,頂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傷害。這種從小時候的自控、判斷、自信的小實驗中能預測出他長大後個性的效應,就叫糖果效應。

內容

延遲滿足是指為了長遠的、更大的利益而自願延緩或者放棄目前的、較小的滿足。

實驗證明

自我控制能力是個體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抵制誘惑,延遲滿足,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綜合能力。

注意技巧

延遲一分鐘

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要遵循小步遞進的原則。也就是說,不要期望孩子一開始就能等待20分鐘。只要孩子能等上一小段時間,而且在等待的時間裡不哭不鬧,就是在自我控制了。最初的延遲時間不要過長,否則會讓孩子灰心喪氣,放棄追求的目標和信心。

不要過分關注

延遲滿足是一種自律行為,可是孩子還小,往往需要通過他律才能做到延遲滿足。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可以讓孩子嘗試自我監督。孩子在等待時,爸爸媽媽可以做自己的事,不要讓孩子感覺正在看著他。

採用代幣法來

代幣法也是延遲滿足的好方法之一。等孩子年齡稍大一點時,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買新玩具,要用平時積累起來的“五角星”來進行交換。“五角星” 是平時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獲得的“獎勵”。一般在孩子積累到5次或10次後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獲得“獎勵”的過程就是一種等待。爸爸媽媽每次給予獎勵的標準一定要統一,不能失去原則

概念

發展心理學研究中有一個經典的實驗,稱為“遲延滿足”實驗。實驗者發給4歲被試兒童每人一顆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就給吃兩顆。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則耐住性子、閉上眼睛或頭枕雙臂做睡覺狀,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來轉移注意消磨時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從而獲得了更豐厚的報酬。
研究人員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那些以堅韌的毅力獲得兩顆軟糖的孩子,長到上中學時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自信心和獨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經不住軟糖誘惑的孩子則往往屈服於壓力而逃避挑戰。在後來幾十年的跟蹤觀察中,也證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兩塊糖果的孩子,事業上更容易獲得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