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全文
才離汴水又并州,馬上光陰易白頭。出處每懷心耿耿,是非誰較論悠悠。
貂裘不畏三冬雪,燕頷終封萬里侯。珍重晚來風景好,黃花老圃殿高秋。
注釋
遣懷
猶遣興。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香山·達道》:“ 白氏 集中,頗有遣懷之作,故遠道之人,率多愛之。” 元 元懷 《拊掌錄》:“公文采甚奇,但前次被公吃了酒,後極索寞,今次不敢相留,留此酒以自遣懷。” 清 惲敬 《〈堅白石齋詩集〉序》:“是故愁苦可以遣懷,歡娛亦可以致感,知此者,可以讀堅白石齋之詩矣。” 清 毛秀惠 《乙卯秋外赴金陵省試不售詩以慰之》:“重陽風雨滯幽齋,失意人難作遣懷。”
并州
古州名。相傳 禹 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 并州 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 河北 保定 和 山西 太原 、 大同 一帶地區。《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州之國……正北曰 并州 ,其山鎮曰 恆山 。”
馬上
(1).馬背上。多指征戰武功。《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陸生 時時前說稱《詩》《書》, 高帝 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 陸生 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八:“ 明 興, 高帝 創自馬上,亦復優禮儒碩。”《醉醒石》第十五回:“深心薄馬上,抑志延清流。”
(2).比喻在職做官。《中國現在記》第二回:“既而一想,我亦是個男子漢大丈夫,小雖小,到底還在馬上,不比他失勢之人,我又何必怕他?” 從維熙 《遠去的白帆》六:“ 寇安 老頭當時還在馬上,他把這對情侶飼養在龍眼葡萄棚架之下。”
(3).即時;立刻。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三折:“爺,有的就馬上說了罷!” 明 唐順之 《請游兵疏》:“命下之後,即便馬上差人齎文星馳付 山西 保定 二巡撫處。” 老舍 《黑白李》:“ 老四 也不催我,顯然他說的是長久之計,不是馬上要乾什麼。”
光陰
(1).景象。 南朝 齊 王融 《秋胡行》:“光陰非或異,山川屢難越。” 宋 蘇軾 《二月三日點燈會客》詩:“蠶市光陰非故國,馬行燈火記當年。”
(2).時間;歲月。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光陰可惜,譬諸流水。” 唐 韓偓 《青春》詩:“光陰負我難相偶,情緒牽人不自由。” 明 李贄 《復鄧石陽》:“年來每深嘆憾,光陰去矣,而一官三十餘年,未嘗分毫為國出力,徒竊俸餘以自潤。”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序》:“這一個春天,在迷人的南國的古城裡,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陰。”
(3).光亮、光芒。 唐 王度 《古鏡記》:“見龍駒持一月來相照,光陰所及,如冰著體,冷徹腑臟。”
白頭
(1).猶白髮。形容年老。《戰國策·韓策三》:“中國白頭游敖之士,皆積智欲離 秦 韓 之交。”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意志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 宋 曾鞏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閒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狀》:“況臣母子,各已白頭,兄弟二人,皆任遠地。”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八五:“白頭相見 山東 路,誰惜荷衣兩少年。”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六十:“ 騾馬街 南 劉二家 ,白頭詩客戲生涯。”
(2).謂夫婦互相敬愛,共同生活到年老。 金 曹之謙 《變白頭吟》:“奈何及末流,不知再醮羞。中路多反目,幾人能白頭?”
(3).指年老的尊親。 清 孫枝蔚 《客句容》詩之三:“婦呻女吟常滿屋,音書早晚慰白頭。”
(4). 清 代豪紳富戶組織領導的鄉勇。頭裹白布,故稱。《太平天國歌謠·破假大炮》:“鄉紳、財主也有兵勇,個個頭上圍白布,叫白頭。”
(5).鳥名。即白頭翁。 宋 曾慥 《高齋漫錄》:“禽鳥之名,多不可紀,白頭稱公,黃頭稱子,群飛且鳴,是將斗矣。
出處
(1).謂出仕和隱退。 漢
蔡邕《薦皇甫規表》:“修身力行,忠亮闡著,出處抱義,皦然不污。” 唐
韓愈《與崔群書》:“無入而不自得,樂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況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輩,豈以出處近遠累其靈台邪!”《古今小說·葛令公生遣弄珠兒》:“ 蕭何 治獄為 秦 吏, 韓信 曾官執戟郎。蠖屈龍騰皆運會,男兒出處又何常。”
(2).行進和靜止。 宋
梅堯臣《翠羽辭》:“ 秦 女乘鸞遺翠羽,落在人間與風舞。風休不歸誰作主,此郎拾取妝金縷。郎家主婦愛且憐,系向裙腰同出處。” 宋
陸游《雨復作自近村歸》詩:“可憐鳩取招麾速,誰似雲知出處齊。”
(3).詞語、典故等的來源和根據。《魏書·儒林傳·李業興》:“ 異 曰:‘圓方之說,經典無文,何以怪方?’ 業興 曰:‘圓方之言,出處甚明,卿自不見。’”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 晉 張望 詩曰‘愁來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處也。” 明
陶宗儀《輟耕錄·詩法》:“作詩用虛字,殊不佳。中兩聯填滿方好。出處才使 唐 已下事,便不古。”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德言工容’不是我瞎編,是聖人說的,有出處。”
(4).源頭。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谷水》:“ 徐廣《史記音義》曰:‘ 黽 或作 彭 , 谷水 出處也。’” 宋
周煇《清波別志》卷下:“然 河 之本源,未見出處。”
(5).產地;來源。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小人》:“有術人攜一榼,榼中藏小人……至 掖 , 掖 宰索榼入署,細審小人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有一天,來了一個人,買了幾件鼻煙壺、手鐲之類,又買了一掛朝珠,還的價錢,實在內行;批評東西的毛病,說那東西的出處,著實是個行家。” 許地山《美底牢獄》:“我想所有美麗的東西,只能讓它們散布在各處,我們只能在它們底出處愛它們。”
(6).出路;出去的地方。 梁斌《播火記》第一卷十五:“﹝ 李霜泗 ﹞平靜下來,慢搭搭地說:‘可是,去,也有好處,將來有了個出處。’” 茹志鵑《高高的白楊樹·澄河邊上》:“ 澄河 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來得太急,開一點口子,水一有了出處,流頭就緩了。”
耿耿
(1).煩躁不安,心事重重。《詩·邶風·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楚辭·遠遊》:“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煢煢而至曙。” 洪興祖 補註:“耿耿,不安也。” 三國 魏
曹丕《樂府燕歌行》之二:“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 唐
李郢《秦處士移家富春發樟亭懷寄》詩:“離別幾宵魂耿耿,相思一座發星星。” 清
唐孫華《聞惠研溪明府訃》詩:“耿耿歿猶視,銜痛當何如?” 冰心《寄小讀者》十三:“我素不輕許願,無端破了一回例,遺我以日夜耿耿的心。”
(2).誠信貌。 漢
劉向《九嘆·惜賢》:“進雄鳩之耿耿兮,讒介介而蔽之。” 清
顧炎武《答次耕書》:“耿耿此心,終始不變!” 茅盾《脫險雜記》二三:“﹝國民黨保全隊和正規軍﹞有很大可能在敵人面前對游擊隊來一次‘圍剿’,以表示他們對於‘皇軍’的耿耿忠忱。”
(3).指一片忠心。 宋
文天祥《正氣歌》:“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明
高啟《沁園春·寄內兄周思誼》詞:“莫厭棲棲,但存耿耿,得失區區何足哀。” 季新《紅樓夢新評》:“ 紫鵑 一生心神注於 黛玉 ,惟其於中有耿耿者存,故一語一默一動一止,其精專真摯之意,宛然如見。”
(4).明亮貌。《文選·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李善 註:“耿耿,光也。” 唐
韓愈《利劍》詩:“利劍光耿耿,佩之使我無邪心。” 宋
蘇軾《夢與人論神仙道術》詩:“照夜一燈長耿耿,閉門千息自濛濛。” 明
方孝孺《鄭氏四子加冠祝辭》:“日之方升,其輝耿耿。愈進而崇,無物不炳。”
《紅樓夢》第四五回:“秋花慘澹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5).顯著;鮮明。 唐
戴叔倫《哭朱放》詩:“人世空傳名耿耿,泉台杳隔路茫茫。” 宋
蘇軾《次韻答袁公濟》:“歸來讀君詩,耿耿猶在目。”《明史·列女傳三·石氏女》:“賊擁薪焚之,厥後所焚地,血痕耿耿,遇雨則燥,暘則濕。” 清
王士禛《香祖筆記》卷二:“﹝《谷音》三卷,皆 宋 末人詩。﹞知 弘正 以來,此書蓋不一刻矣。集中諸人本末,各有耿耿不沒者,宜有神物在在護持之也。”
(6).超凡之貌。 元 辛文房《唐才子傳·李山甫》:“ 山甫 詩文激切,耿耿有奇氣,多感時懷古之作。”《水滸傳》第一回:“明眸皓齒,飄飄並不染塵埃;綠鬢朱顏;耿耿全然無俗態。”《再生緣》第二二回:“耿耿英姿無敵將,堂堂壯志少年郎。”
是非
(1).對的和錯的;正確與錯誤。《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晉
陶潛《擬輓歌辭》之一:“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辭》:“對實現四個現代化是有利還是有害,應當成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標準。”
(2).指辨別是非。《孟子·公孫丑上》:“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3).褒貶;評論。《史記·太史公自序》:“ 孔子 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 元
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三折:“我避不的人恥笑,人是非。” 清 沉復《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余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
(4).指是非的標準。 唐
劉禹錫《天論中》:“是非存焉,雖在野,人理勝也。” 宋
蘇軾《劉壯輿長官是是堂》詩:“閒燕言仁義,是非安可無!” 曹禺 等《膽劍篇》第四幕:“臣以為 泄皋 大夫太沒有是非了。”
(5).糾紛;口舌。《莊子·盜蹠》:“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若是押發人是個學舌的,就有一場是非出來。” 老舍《四世同堂》六五:“好傢夥,再招出一場是非來,我非死在獄裡不可!”
(6).指錯事。《金瓶梅詞話》第八六回:“我為下甚么是非,作下甚么歹來,如何平空打發我出去。”
悠悠
(1).思念貌;憂思貌。《詩·邶風·終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鄭玄 箋:“言我思其如是,心悠悠然。”《後漢書·章帝紀》:“中心悠悠,將何以寄?” 唐
喬知之《定情篇》:“去時恩灼灼,去罷心悠悠。”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三折:“心緒悠悠,不明白這場迤逗。”
(2).遼闊無際;遙遠。《詩·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毛 傳:“悠悠,遠意。” 晉
陶潛《飲酒》詩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楊朱 所以止。” 康有為《除夕答從兄弟沛然秀才時將入京上書》詩:“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萬里別離難。”
(3).久長;久遠。《楚辭·九辯》:“去白日之昭昭兮,襲長夜之悠悠。” 唐
杜甫《發秦州》詩:“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唐
白居易《長恨歌》:“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明
李東陽《次錢與謙修撰韻》:“有口莫問天,天道長悠悠。” 韓北屏《非洲夜會·非斯印象》:“我們可以從那裡讀到歷史的章節,可以辨認出悠悠歲月的容貌。”
貂裘
貂皮製成的衣裘。《淮南子·說山訓》:“貂裘而雜,不若狐裘而粹。” 唐
薛逢《俠少年》詩:“綠眼胡鷹踏錦韝,五花驄馬白貂裘。” 明
宋應星《天工開物·裘》:“服貂裘者,立風雪中,更暖於宇下;眯入目中,拭之即出,所以貴也。” 清
納蘭性德《於中好》詞:“蕭蕭一夕霜風緊,卻擁貂裘怨早寒。”
三冬
(1).三個冬季,即三年。《漢書·東方朔傳》:“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 王先謙 補註:“案:三冬謂三年,猶言三春三秋耳。” 元 武漢臣《王壺春》楔子:“憑著我三冬足用文章絕,揮翰墨,走龍蛇。”
(2).冬季三月,即冬季。 唐
楊炯《李舍人山亭詩序》:“三冬事隙,五日歸休。” 宋
張元乾《好事近》詞:“三冬蘭若讀書燈,想見太清絕。” 清
顧炎武《寄李生雲沾》詩:“歲晚 漳河 朔雪霏,僕夫持得尺書歸;三冬文史常堆案,一室弦歌自掩扉。”
燕頷
(1).形容相貌威武。頷,下巴。 唐
王宏《從軍行》:“兒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膚。” 宋
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三:“ 童貫 彪形燕頷,亦略有髭,瞻視炯炯,不類宦人。”《群音類選·蟠桃記·誕孫相慶》:“看蘭孫,虎頭燕頷,知不是等閒人。”
(2). 東漢 名將 班超 自幼即有立功異域之志。相士說他“燕頷虎頸”,有封“萬里侯”之相。後奉命出使 西域 三十一年,陸續平定各地貴族的變亂,官至 西域 都護,封 定遠侯 。見《後漢書·班超傳》。後以“燕頷”為封侯之相。 南朝 陳
徐陵《出自薊北門行》:“生平燕頷相,會自得封侯。” 唐
岑參《送張都尉東歸》詩:“封侯應不遠,燕頷豈徒然。” 清
趙翼《贈相士彭鐵嘴》詩:“倖免鼠目求官訊,本無燕頷封侯狀。”
(3).指武將;勇士。 明
徐渭《次夕降摶雪徑滿鵝鴨卵燒竹照之八十韻》:“燕頷不醒頹錦帳,蛾眉邀醉疊金椑。” 清
孫致彌《詠史次王玠右先生韻》:“燕頷何年馳鐵馬,羊頭此日總金貂。” 清
陳維嵩《賀新涼·和竹逸江村遇伎之作》詞:“風前小進休仍卻,從古是、蛾眉燕頷,此身奚托?”
萬里侯
古代由立功邊遠地區而受封的侯爵。《後漢書·班超傳》:“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 唐
王勃《春思賦》:“都護新封萬里侯,將軍稍定三邊地。”
珍重
(1).愛惜;珍愛。《楚辭·王逸〈遠遊序〉》:“是以君子珍重其志,而瑋其辭焉。” 元
無名氏《碧桃花》第一折:“量小生之詞,有何才能,蒙小娘子如此珍重。”《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 郭沫若《蘇聯紀行·七月五日》:“我送過他一小條 四川 出產的竹絲簾,他說,他的夫人甚為珍重。”
(2).保重。常用於道別。 南朝 梁
王僧孺《與何炯書》:“所以握手戀戀,離別珍重。” 唐
元稹《鶯鶯傳》:“臨紙嗚咽,情不能申。千萬珍重,珍重千萬。” 宋
楊萬里《送劉覺之皈蜀》詩:“相逢幾日又相別,珍重兩字不忍說。” 鄒韜奮《經歷·同情和厚意》:“再三叮嚀,叫我要為國珍重身體。”
(3).珍貴。 唐
白居易《初與元九別後忽夢見之悵然感懷》詩:“珍重八十字,字字化為金。” 清
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三○四:“丹黃字字皆珍重,為裹青氈載一車。” 劉大白《五一運動歌》:“五一運動,光榮啊!成功底代價多么珍重。”
(4).尊重。 清
侯方域《與方密之書》:“吾他日幸而得見吾 密之 ,將出其完好如初者以相示焉,蓋仆之所以珍重故人者如此。” 周君適《〈偽滿宮廷雜憶〉前言》:“為了珍重史實,我所敘述的事實情節,儘量存真,不加虛構。”
(5).鄭重地告誡。 宋
楊萬里《白蓮》詩:“珍重兒童輕手摺,綠針刺手卻渠憎。” 元 侯克中《偶成》詩之一:“黃精鉤吻形相肖,珍重良醫子細收。” 明
袁宏道《戒五老峰題石》詩:“珍重後來人,慎勿妄題字。”
(6).鄭重;慎重。 宋 劉正翬《兼道攜古墨來感之為作此詩》:“錦囊珍重出玄圭,雙虬刻作蜿蜒態。”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仔細地數了數這些鈔票,然後珍重地放在 道靜 手中。”
晚來
傍晚;入夜。 唐
杜甫《題鄭縣亭子》詩:“更欲題詩滿青竹,晚來幽獨恐傷神。” 郭沫若《芭蕉花》:“白日裡家務忙,到晚來背著弟弟在菜油燈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時還親眼見過,我至今也還記得。”
風景
(1).風光景色。 南朝 宋 鮑照《紹古辭》之七:“怨咽對風景,悶瞀守閨闥。” 唐
張籍《送李司空赴鎮襄陽》詩:“ 襄陽 由來風景好,重與江山作主人。” 清
李漁《比目魚·肥遁》:“一路行來,山青水綠,鳥語花香,真箇好風景也。” 老舍《貧血集·不成問題的問題》:“專憑風景來說,這裡真值得被稱為亂世的 桃源 。”
(2).景況,情景。 宋 蔣捷《女冠子》詞:“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吾觀孽龍之子,本是害人之物,得我救命,教我等‘七日七夜不動鐘鼓’。今止三日,風景異常,想必是他把言語哄我。” 清
顧炎武《與李子德書》:“ 汾州 米價每石二兩八錢, 大同 至五兩外,人多相食,在此日用之費,三倍華下。至此間風景,大非昨年。”《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 安公子 ﹞看了看家中風景依然,只一個 張進寶 ,管了個內外嚴肅。”
(3).猶風望。《晉書·劉毅傳》:“正身率道,崇公忘私,行高義明,出處同揆。故能令義士宗其風景,州閭歸其清流。”
黃花
(1).黃色的花。《山海經·西山經》:“ 峚山 ,其上多丹木,員葉而赤莖,黃華而赤實。”
(2).指菊花。《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黃華。” 陸德明 釋文:“鞠,本又作菊。” 宋
李清照《醉花陰·重陽》詞:“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明
徐渭《畫菊》詩之一:“東籬蝴蝶閒來往,看寫黃花過一秋。”
毛澤東《採桑子·重陽》詞:“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3).指菜花。 晉
張翰《雜詩》之一:“青條若總翠,黃華如散金。” 唐
司空圖《獨望》詩:“綠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 清
袁枚《隨園詩話》卷十五:“ 張翰 詩:‘黃花若散金’,菜花也。通首皆言春景。 宋真宗 出此題,舉子誤以為菊,乃被放黜。”
老圃
(1).有經驗的菜農。《論語·子路》:“ 樊遲 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何晏 集解:“樹菜蔬曰圃。” 唐
杜甫《種萵苣》詩:“中園陷蕭艾,老圃永為恥。” 鄧子恢《論農業合作社內部矛盾與民主辦社》:“要虛心向當地有經驗的老農老圃學習,和當地農民商量。”
(2).指有經驗的花農。 宋
朱弁《曲洧舊聞》卷四:“ 張峋 撰《譜》三卷,凡一百一十九品,皆敘其顏色容狀及所以得名之因,又訪於老圃得種接養護之法,各載於圖後。”
(3).古舊的園圃。 宋
韓琦《九月水閣》詩:“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節香。” 元 柯丹丘《荊釵記·慶誕》:“慶老圃黃花娛晚。”
高秋
(1).天高氣爽的秋天。 南朝 梁 沉約《休沐寄懷》詩:“臨池清溽暑,開幌望高秋。” 唐
錢起《江行無題》詩之四一:“見底高秋水,開懷萬里天。旅吟還有伴,沙柳數枝蟬。” 明
徐禎卿《送耿晦之守湖州》詩:“遠下 吳江 向 霅川 ,高秋風物倍澄鮮。”
(2).深秋。 南朝 梁
何遜《贈族人秣陵兄弟》詩:“蕭索高秋暮,砧杵鳴四鄰。” 唐 封演《封氏聞見記·第宅》:“宅內有自雨亭子,檐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 明
邵璨《香囊記·聞訃》:“荒涼涼高秋時序,冷蕭蕭清霜天氣。”
作者簡介
【生卒】:1398—1457
【介紹】: 明浙江錢塘人,字廷益,號節庵。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數百。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前後在任十九年。正統末年召為兵部左侍郎。十四年,尚書鄺野從英宗北征,留謙理部事。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監國,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遷尚書,為中外倚任。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帝。瓦剌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少保。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上皇(英宗)得歸。英宗復辟,石亨等誣謙議改立太子,又謀迎立襄王子,被殺害。弘治謚肅憫,萬曆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