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安油菜花節

遠安油菜花節

地處湖北省西部,宜昌市東北位置的遠安縣,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黃帝之妻嫘祖的故里。遠安縣屬於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較足,四季分明。全縣年平均氣溫 12-16.C,年降商量1000-1100毫米,使之成為我國主要油菜籽生產基地之一,遠安油菜籽榨出的油,油質渾厚香氣四溢。

每年清明前後,遠安成片的油菜花盛開了,在春風裡昂首怒放,盈盈招手,展示其迷人的風姿,在秀美的丹霞群山,其間點綴金色田園,風光無與倫比煞是喜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遠安油菜花節
  • 外文名:Yuanan Rape Flower Festival
  • 地理位置: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舊縣鎮
  • 氣候類型:屬於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鳴鳳山 靈龍峽 龍潭河 鹿苑寺
遠安油菜花節
遠安油菜花節,在2014年首次舉辦“楚園春”杯“美麗遠安村村詩畫”全國攝影大賽成功後,藉助油菜花海及縣境內獨特的生態農業、 迷人自然景觀,展示遠安縣的油菜花海、山水風情、農副產品深加工產品,及本土產品推薦。
美麗遠安是繅絲養蠶始祖嫘祖的故里、是著名的絲綢之鄉。為進一步展示絲綢文化,同時讓城鄉居民了解都市元素,感受時尚潮流,提升生活品味,美麗遠安以舉辦“昊坤”杯第二屆油菜花節為契機,將自然與時尚、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開展鄉村T台走秀大賽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回響和廣泛參與。來自全縣各鄉鎮、村、學校、協會、企業等各行各業的400餘人自發組成了20多支參賽隊伍,其中不少是全家總動員,年齡最小的僅3歲,走上鄉村T台展示風采,開展賞花交友會;腳踏車慢騎比賽,鄉村T台秀決賽,選出10支隊伍進行走秀PK。
同時,為進一步全方位展示遠安絲織產品,彰顯絲綢魅力,本賽事的支持企業湖北銅化昊坤公司將邀請獲得:2013年國際旅遊小姐最具親和力獎、2010中國職業模特大賽湖北季軍、2012年第12屆中國職業模特大賽湖北省冠軍、2013年環球模特大賽最佳才藝獎、2014年新絲路模特大賽中國湖北賽區季軍、第54屆國際小姐大賽最佳才藝獎等知名職業模特,現場進行具有遠安特色的嫘祖故里絲綢服飾展示,和全縣各行各業角逐出來的T台達人共同傳播時尚、展示風采、詮釋美麗。
遠安縣主要自然資源
遠安自然資源豐富,有占全縣71.49%的面積為山林,森林覆蓋率達65.41%,是“湖北省綠化達標第一縣。”遠安的“埡絲”中外馳名,鹿苑茶聞名遐邇,香菇產量成為在南五省第一縣,鹿苑茶、鳴鳳米、花菇和遠安沖菜四大名優特產飲譽海內外。
遠安,是一塊富饒的寶地。水能蘊藏量10萬千瓦,遠安縣礦產品種多,儲量大。全縣已探明礦產資源5大類50多種,以磷礦石、煤炭、紫砂陶土、矽石最為豐富,磷礦石、煤炭保有儲量分別為2000萬噸、1900萬噸。全縣年產磷礦石、原煤各100萬噸左右,是全國磷礦石生產大縣、重點產煤縣。工業上的磷化工業、新型建材業、機械加工業、農產品加工業四大主導產業和農業上的優質米、食用菌、桑蠶、草食畜四大主導產業比翼齊飛。 
遠安縣主要旅遊景點
鳴鳳山
鳴鳳山景區在遠安縣城之西,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鳴鳳山道觀,距今1500多年,其間幾經擴建與修葺,到清鹹豐年間,廟宇達到鼎盛時期,與武當山全真派一脈相傳。
靈龍峽
靈龍峽景區,位於遠安百萬畝小林海之中,景區內由4億多年的奧陶系石灰岩地貌構成一個 封閉式大峽谷。景區裡面的”靈龍大拐彎”被譽為”三峽漂流第一彎”。
大堰原始森林
大堰原始森林,位於茅坪場鎮白雲村廟兒埡,總面積10.3605萬畝,海拔在500一800米之間,境內山嶺交錯,溝谷縱橫,年均氣溫攝氏12-16度,年降雨量1100毫米,平均日照時數1878.5小時,無霜期240-250天。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樹種有省定點優良種源紅薄皮馬尾松原始群落784畝,其樹齡均在120年以上、胸徑80公分以上。景區內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銀杏、水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中國粗榧、芒樹、蓮香、楠木、厚朴、樟樹、椴樹、杜仲;省級珍貴樹木有白皮松、野核桃、金縷梅、青檀、紫薇、紫莖、山拐棗、鼠李、楸樹等。景區主要棲息的野生動物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林麝,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斑羚、岩羊、獼猴,省級保護野生動物50多種。
龍潭河
龍潭河位於遠安縣花林寺鎮內,距縣城11公里。河岸兩側擁有山、岩、洞、峽、溪、潭、瀑、泉等多種溶山水景觀以及湖北省內罕見的蝴蝶生態景觀。景區內的太清洞洞深400米,洞室面積1800平米,是我省迄今發現的最闊大、氣勢最恢弘的天然溶洞之一。
鹿苑寺
鹿苑寺風景區位於鳴鳳鎮西北的鹿苑溪畔,距依託城鎮鳴鳳鎮約3公里,景區內古鹿苑寺曾為全國著名的佛教寺院。
遠安回馬坡
回馬坡位於宜昌市遠安縣城西北18.5公里的羅漢峪溝中游地段。回馬坡所在的羅漢峪溝長約15公里,在回馬坡腳下小溪里的石岩上,留下了幾個清晰的馬踢印,人稱”馬踢灘”。相傳是赤兔馬被絆倒後,在溪流中掙扎時踏出來的。馬踢灘中還有幾處呈赭紅色的石頭,傳說是赤兔馬受傷後流血染成的。為了紀念關公,後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在此建立了一座3層、6邊形的石亭,亭下立有一石碑,上刻”嗚呼,此乃關聖帝君由臨沮入蜀遇吳回馬處也”。後亭和碑全毀。1982年,又在原處重建了回馬坡紀念亭,高8米,共兩層,八角形,內徑四米,上蓋黃綠相間的琉璃瓦。亭中立一石碑,正面碑文與清代的相同,後面為刻線關公騎馬像,碑帽兩面均雕飾有二龍戲珠圖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