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大連自然博物館承辦的《遠古的生命-中生代古生物化石展》經過緊張的籌辦,2019年12月26日正式和觀眾見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遠古的生命-中生代古生物化石展
- 舉辦地點:大連自然博物館
由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大連自然博物館承辦的《遠古的生命-中生代古生物化石展》經過緊張的籌辦,2019年12月26日正式和觀眾見面。
由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大連自然博物館承辦的《遠古的生命-中生代古生物化石展》經過緊張的籌辦,2019年12月26日正式和觀眾見面。展覽以中生代為背景,展出的化石標本中有很多是被人們科學描述的第一個物種,並首次展出...
遠古的生命:中生代古生物化石陳列研究 《遠古的生命:中生代古生物化石陳列研究》是2021年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2016年5月21日,《從猿到人》化石特展開幕。2017年5月17日,為迎接國際博物館日,遼寧古生物博物館舉行的“金雞破曉-遼寧古鳥類特展”在瀋陽師範大學開展。本次展覽以鳥類起源演化為主線,重點介紹鳥類及飛行起源、中生代鳥類的分類演化及古生態特徵、雞的起源等。本次《特展》以鳥類起源演化為主線,重點介紹鳥類...
裸子植物雖在石炭-二疊紀時已開始出現,但最繁盛的時期是中生代,故中生代被稱為“裸子植物時代”。這一時期的植物群以蘇鐵、本內蘇鐵和松柏類為主。北半球還有較多的銀杏類,南半球則以松柏類占優勢。從蕨類植物演化到裸子植物,標誌著從孢子繁植轉化為種子繁殖。裸子植物用種子繁殖適於陸上生活和傳播,擴大了生存...
在我國雲南祿豐三疊紀末期的地層中,曾發現有獸齒類卞氏獸化石。裸子植物松柏、蘇鐵和蕨類植物繁盛。侏羅紀 地質年代中生代的第二個紀。“侏羅”一詞來自法國、瑞士邊境的侏羅山(Jura Mt.)。開始於1.95億年前,結束於1.37億年前。本紀陸上的真蕨、蘇鐵和棵子植物針葉樹繁盛,大型爬行動物恐龍繁盛,故稱恐龍時代...
古生代是顯生宙的第一個代,上一個代是元古宙的新元古代,下一個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其中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又合稱早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又合稱晚古生代。古生代 動物以 濾食性動物 主導。簡介 古生代意為遠古的生物時代,持續約3億年。對動物界來...
我們人類今天通過化石而特別熟知和了解的三葉蟲也在這次大滅絕中覆亡了。地球上的一批物種滅絕往往也是為了迎接下一批高級物種的到來。時空繼續穿梭到了三疊紀,這時候的地球已經跨入了中生代。相比昔日(古生代二疊紀)它更充滿著活活生機,在古海洋,兇猛的食肉性薩斯特魚龍正捕食著其它海洋獵物,對於它來說,三疊紀的海...
大連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是經遼寧省國土資源廳批准(遼國土資項發【2100】97號),依法在大連市國土資源局、大連市民政局註冊成立的大連市第一家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大連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分前後兩部分 前半部分展出珍稀的中生代化石,以恐龍為主,此外還有兩棲、爬行、鳥、魚、昆蟲、植物等同時代化石。後半部分是...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古生物學開放實驗室項目“遼西侏羅紀脈翅目昆蟲研究”(編號:013103)(起止年:2001-2002年)(金額:4萬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遼西中生代脈翅目昆蟲化石研究”(編號:5032003)(起止年:2003-2005年)(金額:11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東北中生代脈翅目...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使得古生物化石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目前古生物化石保護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許多珍貴的古生物化石流失難以得到有效地控制,有的甚至遭到嚴重破壞,損失巨大。例如,遼寧西部朝陽、錦州等地區中生代地層中鳥魚化石的發現,引起國內外科學界和新聞界的廣泛關注,繼而引發了大量鳥類及其它...
1985年,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張克信在D剖面27C之底發現了牙形石化石,從而確立了該剖面的國際地位。這枚“金釘子”既是二疊系與三疊系的界線,又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分界標誌,是地質年代中最大的3個斷代“金釘子”之一。它的發現,代表著所在國地層研究水平的最高科學榮譽。這些展廳以圖文和古生物化石標本等介紹地球生命...
參會期間,南京古生物所參會人員先後作了三十餘場報告交流,內容涉及對腕足動物、珊瑚、海綿、疑源類、牙形刺、有孔蟲、幾丁蟲、節肢動物等門類的古生物、古地理、古環境、古氣候研究,涵蓋前寒武紀生物演化與海洋環境、寒武紀特異埋藏、生物滅絕與復甦、生物礁演化、中生代植物演化、被子植物起源、分子古生物學等諸多...
遼西是享譽世界的中生代珍惜生物化石富集地區,是世界自然遺產最珍貴的一部分,被譽為“世界古生物化石寶庫”。遠在一億五千萬年——一億二千萬年前,中生代晚侏羅紀——早白堊紀時期的遼西,到處山清水秀,湖流變地,草木蔥蘢,萬物繁盛,但由於一次次的火山噴發導致大量的生物集群消亡,並且很多落入水中迅速被火山灰...
羅平生物群(Luoping biota)處於距今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生物大絕滅之後,生命復甦到輻射的關鍵時期,是三疊紀海洋生態復甦最典型的代表,也是珍稀的三疊紀海洋生物化石庫。羅平生物群位於雲南省羅平縣,記載了地球的一段生命復甦史和生命輻射史,也見證了遠古海洋的滄桑變遷。羅平生物群生物門類的多樣性,保存了比較完整...
朝陽因發現鳥化石而聞名世界,世界因朝陽發現鳥化石而精彩。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稱朝陽是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美國著名古生物學家奧斯特羅姆說,“世界上沒有其它任何地方在如此關鍵的時間,保存如此完好的、如此多的化石群落。”化石的發現使朝陽一舉成名,為世界所矚目。在朝陽陸續發現了中生代白堊紀的各種鳥類化石...
在展廳中利用多媒體和場景復原技術,重現四足動物登入的場景,展現了古海洋生物生命演化的雄偉歷程。展廳展出已知最早的脊椎動物之一——昆明魚、已知最早頭尾保存完整的有頜魚類——奇蹟秀山魚等反映重要演化事件的化石標本。恐龍帝國展廳 “恐龍帝國”展廳以中生代為主要舞台,講述了恐龍家族在三疊紀出現後,經歷侏羅紀發展...
古爬行動物展區 古爬行動物展區中,展出了各類爬行動物化石,有中國發現的最大的淡水龜化石——南雄龜、古老的鱷魚化石、被稱為中生代的海怪的海生爬行動物、中生代的空中霸主——翼龍、中生代的霸主——恐龍、哺乳動物的祖先——似哺乳爬行動物。古鳥類展區 中國已成為擁有早期鳥類化石最多的國家,是世界上研究早期...
遠古世界:內蒙古自然古生物化石陳列,展示自三十億年前到一萬年前起落恢宏的內蒙古遠古生態環境巨大變遷,尤其突出中生代恐龍和第三紀、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標本。 遠古世界 高原壯闊:內蒙古自然現生生物陳列,展出現今生存於內蒙古的動物與植物標本,以東部森林、中部草原、西部戈壁沙漠的典型環境生物為點。 地下寶藏:內蒙古地質...
山西自然博物館共有藏品5.18萬件,收藏了具有山西本土特色的岩石、礦產、古生物化石珍品及世界各地礦物珍品瑰寶。博物館的古生物藏品多數為山西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山西本土發現挖掘,如發掘於左雲縣的劍龍、雲岡龍化石,發掘於天鎮縣的特暴龍上頜骨、齒骨化石,發掘于吉縣的山西鱷化石、榆社的王氏鱷化石和發掘於興縣的大...
生物長廊巨型恐龍擺POSE 走進展館,觀眾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遠古生物世界,真切感受生命的誕生、發展和演化進程。早期腕足類的石燕、脊椎動物狼鰭魚、中生代爬行動物恐龍、藍天猿人頭骨、距今約500萬年的黃河劍齒象、大唇犀、古長頸鹿……各種化石和模型奪人眼球。恐龍家族中的大明星馬門溪龍,身高4.5米,身長24米,據...
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新生代包括第三紀和第四紀,通常把第三紀分為老第三紀和新第三紀。每個紀下可分為若干世,一般分為早、中、晚三個世或早、晚兩個世。世下再分為期。紀和世、期的劃分以地殼變動和生物群的面貌為標誌,並參以同位素年齡。這一時期經多次地殼運動和氣候變化,岩石圈、水圈、大氣...
早期生物歷史 生物的出現 古生物學家迄今發現的遠古生物歷史可追溯至6.35億年前的歐巴賓海蠍,這些地球最早期生物的生活方式非常像現今的海綿,根部扎在海底,過濾水中的食物顆粒。化石記載地球上最早在大約35億年前出現生命。有專家提出,但是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出現的仍是科學界未解決的謎題之一。根據1871年查爾斯·...
一幅長22米、高3米的巨型浮雕將“自然與人”融合在一起,氣勢宏大壯觀;恐龍展廳內40米長的巨幅半景畫和栩栩如生的恐龍生態模型,演示了恐龍產生、發展、滅亡的全過程,觀眾可直觀地了解恐龍及其生活環境;十分珍稀精美的遼西古生物化石,仿佛在默默地向人們講述著發生在億萬年前的神奇故事,使遊客對生命的進化產生...
在主題樂園裡嚴謹、專業的知識氛圍中,遊藝展示項目也十分豐富,有高15米、脊椎長35米的亞洲最大的仿真機械恐龍,從侏羅紀到白堊紀的聲光電恐龍,從兇猛的食肉霸王龍到世界上脖子最長的植食恐龍,從珍貴的恐龍化石到劍齒虎和老虎等貓科動物的化石,多方位地再現恐龍時代和冰河世紀的物種。樂園內設立的恐龍復活體驗區,...
文雅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家私人古生物化石展館。館內展品以距今1.4 億年中生代侏羅紀遼西化石為主,這些藏品是由杜文雅先生花費多年精力收集的,有數百件化石珍品。包括地球中生代盛極一時的爬行類動物化石,如龜、部龍、鸚鵡嘴小恐龍等;有魚類、兩棲類;昆蟲類和植物類化石;還有舉世聞名的國寶級標本---杜氏孔子鳥...
在新疆奇台縣北部有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叫作恐龍溝,這裡紅褐巨岩的地質構造是中生代的產物。這裡,是恐龍的故鄉。恐龍溝長約5公里,位於準噶爾盆地腹地火燒山油田東北60公里處,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山溝,因出土過恐龍化石而得名 發展歷史 1985年,由我國和加拿大古生物學家組成的恐龍考察隊,先後在這裡發掘了4...
方城縣博物館館藏文物上起中生代的古生物化石,下至近現代革命歷史文物,按材質分銅、陶、瓷、石、字畫、骨、木、牙、玉等11類,文物藏品總量1945件。其中一級品7件,二級品64件,三級品548件。所獲榮譽 2022年5月18日,方城縣博物館“輝煌歲月紅色傳承——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圖片、文物展”,榮獲“...
滄龍是中生代所有海洋生物當中最成功的掠食動物。它們在10萬年的時間裡將競爭對象(也就是以上它的食物)趕盡殺絕,最終成為遠古海洋的霸主。2013年,根據滄龍化石的新發現,美國生活科學頻道報導,一項化石發現表明,生活在白堊紀海洋里的令人害怕的海洋爬行動物滄龍會以自己的親屬為食。在安哥拉發現的化石滄龍胃裡...
在地質公園的中心區,已挖掘出木化石57銖,其分布在白河兩岸山坡上的海相沉積沙頁岩中。這些木化石是研究華北地區中生代地質歷史時期古地理、古氣候演化的重要依據。基本信息 Silicified Wood 目:松柏目 未分類俗名:針葉樹 又名為:木石玉,木玉石,石化木,木化石 時代:二疊紀—全新世 分布:全世界。主要產地: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