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都市

遠去的都市

《遠去的都市》是一部由張濟順所著書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 。

基本介紹

  • 書名:遠去的都市
  • 作者張濟順 
  • ISBN:9787509766354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出版信息

作者:張濟順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副標題:1950年代的上海
出版年:2015-4
頁數:415
定價:CNY 79.00
裝幀:平裝
叢書:近世中國
ISBN:9787509766354

內容簡介

有人說上海史是歷史學界的“寵兒”,一直受到特別的關注,確實如此。魏斐德、李歐梵、葉文心等海外著名學者都有關於上海的、堪稱經典的研究著述,國內學界,則有熊月之主編的《上海通史》。本書特點表現在作者不是巨觀敘事,而是從里弄、影院、報業、大學等社會文化微觀層面探討解放初期上海歷史的斷裂與延續。1950年代的上海,在經歷天翻地覆大轉折的時候,其文化、觀念、習俗也延續著某些慣性的東西。由此也提示我們,整個社會的現代化是一個複雜系統的工程。
“都市遠去,摩登猶在”——老上海是否曾消失得無蹤影?上海的地方性是否延續?國家“入場”與都市“在場”怎樣互動?……如同問題的發掘難以窮盡,幾乎每一個問題都大有文章可做,且大有引發新問題的餘地。本書僅從“勞動人民”“知識人與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個研究主體出發,對1950年代的上海社會文化作一次重訪,以期將歷史巨變中那個遠去的都市拉回到歷史的真實中來。

作者簡介

作者張濟順教授,1949年生,上海人。1978年-1985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先後獲得歷史學學士、法學碩士學位。1998年於復旦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歷史學教授,復旦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著有《中國知識分子的美國觀(1943-1953)》

目錄

致 謝/1
自 序/1
第一章 掀動底層:政治統合與里弄換顏(1949—1955)/19
引言/21
一 單位之外:新政權遭遇舊里弄/25
二 承續與突進:有效運作的早期居民委員會/42
三 國家滲透日常:政治整頓與社會生活計畫化/63
結語 國家與里弄:未完成的社會重構/78
第二章 國家主人翁:第一次普選運動中的底層社會(1953—1954)/83
引言/85
一 生死攸關:“鎮反”思路下的選民資格審查/86
二 塑造“主人翁”:樹立典型與宣傳引領/93
三 當選“主人翁”:翻身通道上的小人物/107
結語 依然在場的都市與革命/126
第三章 從民辦到黨管:上海私營報業的改制與改人(1949—1953)/133
引言/135
一 扶助與控制:新政權與舊報業/137
二 放慢腳步:思想改造運動的時機與目標/148
三 由困惑到亢進:運動民眾與民眾運動/155
四 精英急轉彎:運動中的徐鑄成與嚴寶禮/163
五 體制內外:從民間報人到國家幹部/180
結語 共產黨與上海民間報人/187
第四章 約園內外:大變局中的黃氏兄弟(1930—1960)/189
引言/191
一 《西風》:自校園的乍起與沉寂/195
二 在疏離與異化之間:大學蛻變中的黃嘉德/202
三 華彩寫就的悲劇:都市文化盡頭的黃嘉音/228
結語 聖約翰與上海知識人的日常史/257
第五章 時尚再現:隔絕中的大眾記憶與想像(1949—1960年代早期)/263
引言/265
一 國家意志:文化體制的急劇轉型與功能轉換/267
二 時尚不再:別了,好萊塢/275
三 影迷重聚:香港影片激起狂熱/282
四 旁門左道:上海化的西方影像/290
五 軟性抗衡:黨與小市民各自表述/300
結語 轉型中的延續/313
徵引文獻/317
索 引/328
附 錄/339
近代上海社會研究界說/341
海派文化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353
近代上海與近代中國幾個問題的思考/355
論上海里弄/366
上海租界研究的思路更新——城市史研究的方法論檢討/391
淪陷時期上海的保甲制度/397
從小溪到大海:上海城市歷史和現代教育/411

叢書信息

近世中國 (共14冊), 這套叢書還有 《冷戰與新中國外交的緣起》,《革命與反革命》,《茶館》,《再造文明之夢》,《蔣介石的人際網路》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