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輦是漢語辭彙,拼音是yáo niǎn,解釋為契丹氏族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遙輦
- 讀音:yáo niǎn
- 注音:ㄧㄠˊ ㄋㄧㄢˇ
- 釋義:契丹 氏族名
遙輦是漢語辭彙,拼音是yáo niǎn,解釋為契丹氏族名。
遙輦是漢語辭彙,拼音是yáo niǎn,解釋為契丹氏族名。...... 遙輦是漢語辭彙,拼音是yáo niǎn,解釋為契丹氏族名。中文名 遙輦 讀音 yáo niǎn 注音 ㄧㄠ...
遙輦氏為契丹的一支,是契丹中期的部落聯盟的核心氏族。契丹八部在唐初形成部落聯盟,初期歷任聯盟首領均在大賀氏貴族中選舉產生。唐開元十八年(730年)大賀氏聯盟內亂,...
痕德可汗或痕德堇可汗(?-906年),名遙輦欽德,是契丹遙輦氏的第九任可汗,光啟年間,唐朝大亂,北疆多故,契丹征服了奚、室韋,還多次入侵幽州、薊州。劉仁恭率軍...
遙輦氏部落聯盟是契丹在遼朝建立以前的最後一個部落聯盟,標誌著契丹社會的發展與遼國的建立。遙輦氏聯盟由八部組成,分別為為迭剌、乙室、品、楮特、烏隗、突呂不...
遙輦屈列,契丹遙輦氏的第一任可汗。不知其世系。遙輦屈烈(?-734年),《遼史》作遙輦屈列,不知其世系,是契丹遙輦氏的第一任可汗。開元十八年(730年),可突於...
遼官署名。掌遙輦窪、阻午、胡刺、蘇、鮮質、昭古、耶瀾、巴刺、痕德堇可汗九世宮分事務。...
遼內四部族,契丹時對具最高統治地位的四個部族集團的稱呼。包括:遙輦九帳族、橫帳三父房族、國舅帳拔里、乙室已族和國舅別部。此四部族集團為契丹皇族和後族...
開國前,遙輦氏部落聯盟時期即已產生,遼太祖淳欽皇后父月碗曾任是職。後併入樞密院。一說“阿札”似蒙語“札薩”,意“法律”,是職為決獄官。 [1] ...
耶律沙(?—988),字安隱。遼國武將,其先嘗相遙輦氏。應歷間,累官南府宰相。景宗即位,總領南面邊事。保寧間,宋攻河東,沙將兵救之,有功,加守太保。在小說...
鮮質可汗,是契丹遙輦氏的第五任可汗,其在位時間大約相當於唐憲宗。曾經七次遣使至長安朝貢唐朝,但由於契丹依附回紇,唐朝不冊封契丹首領為松漠都督府都督。遼國建立...
胡剌可汗,名楷落,是契丹遙輦氏的第三任可汗,天寶五載(746年),唐朝封為恭仁王,代松漠都督,遂稱契丹王。胡剌可汗,名楷落,是契丹遙輦氏的第三任可汗。天寶...
痕德堇可汗,契丹最後一任部落聯盟首領。名欽德。出自遙輦氏族。約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後執政。時契丹力量迅速強大,憑藉武力,乘中原藩鎮之亂,北邊防備鬆懈,逐漸蠶食...
遼、金以邊地部落組成的軍隊,掌守戍邊堡。乣或作乣。遼設有遙輦乣詳穩司,所屬有遙輦乣詳穩、遙輦乣都監、遙輦乣將軍、遙輦乣小將軍等官。...
窪可汗 遙輦屈列 730年—734年 北平郡王 李過折 734年—735年 阻午可汗 遙輦俎里(李懷秀) 735年—745年以後 胡剌可汗 遙輦楷落 746年—755年以後 蘇可汗 ...
大賀氏聯盟瓦解後,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盟,依附於後突厥汗國。天寶四年(745年),後突厥為回紇所滅,此後百年間,契丹人一直為回紇所統治。 [2] 唐末,契丹...
遙輦九帳大常袞司,設大常袞(亦稱敞穩)、遙輦太師、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侍中(又名世燭)等官,掌遙輦窪可汗、阻午可汗、胡刺可汗、蘇可汗、鮮質可汗、昭古...
《遼史》卷四五《百官志》解釋橫帳一詞的由來說:“遼俗東向而尚左,御帳東向,遙輦九帳南向,皇族三父帳北向。東西為經,南北為緯,故謂御營為橫帳雲。”...
唐昭宗天復元年,遙輦氏最後一個可汗痕德夷初立,耶律阿保機被推為夷離堇,以後擔任對外征討的軍事統帥。...
蕭岩母斤,即宣簡皇后蕭氏(860年之前-933年),名岩母斤,遙輦氏宰相剔剌女兒。遼德祖耶律撒剌的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