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讓,僜語音譯。僜人達讓支系的自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達讓
- 名稱由來:僜語音譯
- 性質:僜人達讓支系的自稱
- 語種:達讓話
達讓,僜語音譯。僜人達讓支系的自稱。
達讓,僜語音譯。僜人達讓支系的自稱。簡介講達讓話。約占僜人總人口的40%。聚居地聚居在西藏東南部察隅河支流杜萊河及格多河流域。人口組成主要由世居當地的土著居民“卡登卡拉和明末清初從西部遷來的“義都”人及從東部布絨山區(緬...
達讓語,又稱迪加羅語,是藏緬語族的一種語言,與義都語同屬義都-達讓語支。主要分布在藏南地區東部和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察隅縣。約有9000人使用。達讓人在中國被分為兯的一支,自稱達讓/tɑ˧˩ɹuɑŋ˥/。在印度控制的...
達讓語是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南察隅縣兯的一種語言,分布在察隅縣的杜萊河流域和察隅河流域。達讓語屬於藏緬語族景頗語支,跟周邊的格曼語、義都語有相似之處。該書從語音、辭彙、語法、語言系屬等角度較為全面地描述了該語言的本體特徵...
達讓特萊(,-)是法國北部布列塔尼省的貴族,歷史學家,法學家。與杜摩蘭是同時代的人物,當時,布列塔尼省剛加入法國,封建勢力強大,實行閉關自守政策。他站在封建貴族的立場,他站在杜摩蘭的對立面,反對契約當事人實行“意思自治”,...
“億人”自稱“達讓”或“格曼”,俗稱“億巴”, 全世界的“億族”,有2萬多人(2009年),大部分居住在印度及鄰接小國家。主要於分布於杜萊曲(曲藏語為河)、察隅曲、額曲和格多曲流域廣大地區分布於杜萊曲(曲:藏語為河)、察隅曲...
安德烈·泰西內(Andre Techine),1943年3月13日出生於法國瓦朗斯-達讓,法國導演、編劇。1965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Les oiseaux anglais》。1969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寶琳娜再見》。1976年,執導愛情驚悚電影《巴洛可》,該片入圍第2...
晁同,史詩《格薩爾王傳》中的人物,嶺國30員大將之一,嶺國達讓部落首領,格薩爾叔父。人物簡介 一說原屬幼系,為戎查叉根和僧隆之弟。嶺國征服戎部落後,戎部屬地達讓歸屬晁同,由此史詩稱其為達讓晁同或達讓王。另一說法,因其...
兯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無文字,包括兩個部落,一是杜來河流域的達讓人,說達讓話;一是察隅河流域的格曼人,說格曼話。兩種語言不同,但兯通用達讓話交流。格曼部落的族源來自緬族分化而來。習俗 服飾 從為數不多的...
講達讓話的登人自稱"達讓",講格曼話的登人自稱"格"。在察隅一些地區中通用達讓話。登人沒有文字,多使用結繩和刻木記事的方法。平時沒有記年月日的習慣,因而也就沒有記年齡和生日的習慣。 登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飼 養。 登人的...
冿,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國外有人認為屬喜馬拉雅語支,也有人認為語支未定。分布在中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察隅縣,使用人口約 1萬多(1982)。印度北阿薩姆地區也有少量使用者。兯根據自稱的不同,分別使用“達讓”和“格曼...
壓必河(達讓語音譯:壓必曲龔;英語:Yepak river),是我國藏南地區的下察隅境內察隅河西岸的一條支流(被印度非法侵占),在門鞏村(Yepak)附近匯入察隅河。 1912年(民國元年)6月9日,中華民國川滇邊使委員蔣芳奇(Chiang ...
達讓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與達讓語差別較大。無文字,民眾習慣使用藏文。語音 格曼語有53個聲母,其中包括31個單輔音聲母和22個複輔音聲母,有3合的複輔音。有92個韻母,其中包括6個單元音,17個複元音和69個帶輔音韻尾的...
嘎背亞梅,值語達讓話的音譯,在位人格曼話里叫做“各帕瑞總”。按字意是介紹人、中間人、調解人的意思。“嘎背亞梅”這種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在兯各姓中都有較高的威望,比一般富人或能送大鬼的巫師更受人尊重。“嘎背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