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國外有人認為屬喜馬拉雅語支,也有人認為語支未定。分布在中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察隅縣,使用人口約 1萬多(1982)。印度北阿薩姆地區也有少量使用者。僜人根據自稱的不同,分別使用“達讓”和“格曼”兩種語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僜語
- 單輔音:34個
- 聲母:49個
- 複輔音:15個
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國外有人認為屬喜馬拉雅語支,也有人認為語支未定。分布在中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察隅縣,使用人口約 1萬多(1982)。印度北阿薩姆地區也有少量使用者。僜人根據自稱的不同,分別使用“達讓”和“格曼”兩種語言。
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國外有人認為屬喜馬拉雅語支,也有人認為語支未定。分布在中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察隅縣,使用人口約 1萬多(1982)。印度北...
達讓僜語,我國自稱達讓的僜人使用的一種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察隅縣南端與印度接壤的地區。使用人口800左右。以察隅縣...
格曼僜語,我國自稱格曼的僜人使用的一種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林藝地區察隅縣南端與印度接壤的地區,使用人口200多。以察隅縣...
馬伊僜,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曾任北京市語文教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語文教學法研究會培養語文自學能力研究中心學術顧問。主編並出版了...
馬飂僜:1958年生於成都,男,祖籍河北。1986年,調入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從事文博工作 ,拜師文博界前輩王家祐先生。現為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義都珞巴語,我國自稱義都的珞巴族使用的一種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察隅縣南部與印度接壤的地區,使用人口100左右。印度...
如羌語 、白語 、土家語、怒語、獨龍語、珞巴語、普米語、僜語等。在中國之外,屬於藏緬語族的語言有緬甸語、盧舍依語、列普查語、阿博爾語、姆魯語等。已...
打哄格布噴,僜語音譯。西藏察隅地區僜人的一種熊皮挎包。包為長方形,用熊頭部皮子縫製,熊的雙眼用在包面上,兩耳留在包蓋上,背帶用上百枚錢幣串結而成。背...
卡登卡拉,僜語音譯,意為“世代居住於此地的主人”。僜人先民之一。自稱是西藏東南部察隅地區最早的居民,故稱。後與從西部遷來的義都人及從東部布絨山區(緬甸...
恩冬巴玫,僜語音譯。舊時西藏東南部察隅地區僜人父系家族公社(亦稱家庭公社)。含若干個由同一男性祖先幾代子孫組成的各個小家庭。是自給自足的社會基本經濟單位...
達郭,僜語音譯。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區僜人使用的一種小木鋤。選用天然樹丫砍削製成。鋤作勾狀,勾長10餘厘米,柄長約40厘米。用以除草和鬆土,工效極低,且易...
達賽,僜語音譯。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區僜人使用的一種農具。多選用樹枝簡單加工製成。圓柱狀,長約40厘米,直徑約3厘米,一端削尖。用以除草和鬆土。鐵器傳入後開始...
中國民族語言除朝鮮語和京語系屬未定外,分屬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和印歐語系。...
阿儂語、義都珞巴語、蘇龍語、達讓僜語、格曼僵語研究論著索引 載瓦語、阿昌語、浪速語、波拉語、勒期語、仙島語研究論著索引 壯侗語族語言文字研究論著索...
郭西斗雅,僜語音譯。舊時西藏察隅地區僜人社會習慣法之一,即神判(亦稱神斷)。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凡因偷盜及私通等事引起糾紛,雙方各執一端,事理難明,經調解...
巴玫,僜語音譯,意為“族”、“家族”、“姓氏”。西藏察隅地區僜人在父系氏族解體後存在的以姓氏為聯繫內部嚴禁通婚的血緣集團。由同一男性祖先的若干代後裔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