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藏
- 作者:匪軍三千
- 作品類型:奇幻
- 連載平台:百度小說
《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書及漢魏六朝以來道教經典,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編纂歷史在《道藏》編撰整理之前,已有道士收集道書,最著名的是東晉的“鄭隱藏...
道藏目錄 :道藏,道教經籍的總集。《道藏》的內容十分龐雜,篇卷數量很大,既有大批道教的經典、丹經、符籙、戒律以及神仙人物傳記、宮觀山志等等,又有儒家和諸子百家著作上百種,還收入不少有關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著作,如醫藥學著作和天文曆法著作等等。《道藏》經版 金元時期,孫時道花了幾年時間,搜訪道經,...
《道藏》是連載於百度小說的一部奇幻類網路小說,作者是匪軍三千。作品簡介 秦驤本一邊軍校尉,為了追尋自己的身世而踏上了一條與常人不同的修真之路,隨著秦驤對自己身世了解的加深,事實的真相愈發變得撲朔迷離。秦驤最後發現,自己的身世迷題竟然與修真界萬年來最大的謎題緊密相連。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秦驤又...
《道藏(1-36冊)》是1988年3月上海書店出版的圖書。本書記載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隱藏歷史,是道教文獻的大集成。內容簡介 明正統《道藏》收道書一千四百二十六種,合五千三百零五卷,按三洞、四輔、十二類分門。萬曆《續道藏》補收道書五十種,合一百八十卷,不再標明門類。正、萬兩部《道藏》共收道書一千...
萬壽道藏,中國道教史上重要道藏之一,宋代編纂,出自《天宮寶藏》。歷史背景 到宋徽宗崇寧時(1102─1106),詔令搜訪道書,於書藝局令道士校訂《天宮寶藏》,增至五千三百八十七卷。政和(1111─1118)中再詔天下搜訪道教遺書,設立經局,敕令道士元妙宗、王道堅校訂,送福州閩縣由龍圖閣直學士中大夫福州郡守黃裳...
明正統《道藏》此展品為明代文物。明正統版本,萬曆御賜官刻本,經折裝。開本35×13厘米,現存227函、576目、1576卷。明萬曆二十七年神宗朱翊君頒賜岱廟。《道藏》為道經道書總集,其內容主要是道家書、方書、道經和傳記。岱廟舊藏《道藏》已列入首批國家級珍貴古籍名錄。現收藏於泰安市博物館。
《中華道藏》用繁體字重新錄排,古體豎版。全藏分為四十九冊,每冊約100萬字。全藏既有分冊目錄,又有總目錄,並附目錄索引、引用書目錄索引、人名經名索引等,既符合現代規範,又有古書風骨,還能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作品目錄 第一冊 洞真上清部 第二冊 洞真上清部 第三冊 洞真上清部 第四冊 洞玄...
正統道藏是中國明代匯集道教經典的大型從書。中國道教史上重要道藏之一。《正統道藏》因刊行於明代英宗正統(1436~1449)年間而得名。明成祖朱棣從永樂四年(1406)起令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纂校道藏,道士塗省躬等應詔前往北京參與校勘工作。4年後,張宇初逝世,其弟張宇清接手主編,直至朱棣駕崩刊刻仍未完成。後經...
天宮道藏 天宮道藏,宋代纂修的《道藏》。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除張君房著作佐郎,專任修經事。君房將原得道書和續從各地所集經本,品詳銓次,按三洞四輔例,總成一藏,凡四千五百六十五卷,用千字文編號,從天字到宮字,得四百六十六字以為函目,故稱《天宮寶藏》。天禧三年(1019),錄成七部。
《正統道藏目錄》民國時期的一部道藏,是中國道教史上重要道藏之一。創作背景 明成祖即位之初(1403),曾令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重編《道藏》,永樂八年(1410),張宇初去世,又令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繼續主持編藏。到明英宗正統九年(1444)始行刊板,又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備,於正統十年(1445)校定...
《開元道藏》編纂於唐開元(公元713─741年),唐代初年,道書開始匯集成“藏”。唐代初年,道書開始匯集成“藏”。唐玄宗(712~756年在位)即位,令史崇玄等人匯集道教經典,編成《一切道經音義》。在此基礎上,開元 (713~741)年間,政府又下令搜訪天下道經,纂修成《開元道藏》,道藏目錄稱為《三洞瓊綱》,...
玄都道藏,金元兩代所修道藏的統稱。金明昌元年(1190年),十方大天長觀提點孫明道奉詔修訂道經,訪求遺書,就宋雕經版補鏤付刊,勒成一藏,都六千四百五十五卷,為帙六百有二,題曰《大金玄都寶藏》。蒙古窩闊台汗九年(1237年),宋德方及其弟子秦志安等,於平陽玄都觀校經,搜羅遺逸,補其亡缺,成書於乃...
《道藏目錄詳註》是明代道士白雲霽所編輯撰寫的道教典籍,共四卷,書成於明天啟丙寅年,以道藏之文,分門編次,大綱分三洞、四輔十二類。文淵閣《四庫全書》收納。內容簡介 此本與丁氏八千卷樓舊藏均題“明冶城白雲霽詳註”。而清刻 《道藏精華錄》亦有《道藏目錄詳註》四卷,署題“遼左李傑若之詳註”,...
《道藏精華錄》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道教類圖書,作者是丁福保。內容簡介 所選不但囊括了道教經論、道藏目錄、道書提要、道家傳記、道教養生延齡要訣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且文字精煉,繁簡得宜,均為卷帙不大之道書,最多無超過十卷者,可謂得其精要。每種典籍之後還精選修身養性、益壽延齡箴言作為補白。近代...
《道藏輯要》是繼明《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之後收書最多的道教叢書。纂輯者有二說:(一)清末賀龍驤校理《重刊道藏輯要》謂此書系清康熙(1662~1722)間彭定求撰輯;(二)《道藏精華錄》稱此書系蔣元廷編纂於清嘉慶(1796~1820)年間(經考查,以此說為是)。後書板被焚,書亦留存甚少。光緒...
《道藏索引》:副題為《五種版本道藏通檢》,中國道教道藏檢索工具書,由法國道教信徒原編,署名(法)施舟人,中國道教協會改編,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出版。《道藏》卷帙浩繁,其傳統分類法令當今學者頗感檢索不便。目前國際公認的《道藏》檢索工具書是法國學者施舟人教授於1975年編制的《道藏通檢》。該書採用逐字引得...
道藏續編是閔一得的作品,又纂《古書隱樓藏書》,收清人和自撰的內丹書三十八種。以上二書是研究明清道教內丹學的重要參考資料。閔一得(1758~1836)為清代著名內丹家。字小艮。道名一得,自號懶雲子。浙江吳興(今湖州市)人。龍門派第十一代傳人。二十歲左右禮全真龍門派第十代高東籬(名清昱,字東籬)為師。乾...
《道藏舉要》(Quotes of Taoist Canon),中國道教叢書。民國時期上海商務印書館據明《道藏》影印,收書170餘種。全書分類 全書分為十類:第一類《道德真經》,收老子註疏52種。第二類《南華真經》,收莊子註疏12種。第三類《沖虛至德真經》,收列子註疏6種。第四類《周易參同契》,收《參同契》注本10種。...
《道藏精華》,蕭天石編輯,於1956年台灣自由出版社開始出第1集,至1992年已出版17集總計75冊。1974年版第1冊卷前有蕭天石寫於1973年之序曰:"特廣搜海內外秘藏珍藉,以及散存名山之孤版鈔本等,窮數十年之力,嚴為審訂鑑別考證刪節,取精擷華,造刊書凡六百七十五種,列為道藏精華。陸續分集出版,以廣...
《道藏源流考》與《道藏源流續考》,中國道教論著。陳國符著。《道藏源流考》上、下冊,上海中華書局1949年初版,1963年增訂再版。內容簡介 此書分兩部分,正文部分:其一《三洞四輔經之淵源及傳授》,分別對七部經的淵源、成書、類集、著錄、傳授、真偽作了考證,並對《道藏》的分部法作了剖析。其二《歷代...
《萬曆續道藏》是《正統道藏》的續集。明正統十年(1445)編成的《正統道藏》, 因搜訪未周,缺漏甚多。加以該藏編成後的一二百年間,又有新的道書問世。故至萬曆三十五年(1607),明神宗教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刊“續道藏”。圖書內容 仍以千字文為函目,自杜字至纓字,得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稱《萬曆續...
玄都寶藏為元代編纂的道藏。元太宗九年(1237),道士宋德方、秦志安搜求遺經,計畫重刊《道藏》。歷時八年,成《藏》於元乃馬真皇后稱制的第三年(1244),共七千八百餘卷,仍取名《玄都寶藏》,經板存於平陽玄都觀。元世祖至元八年(1281),詔令焚毀除《道德經》以外的其餘《道藏》經文印板。據考證,現存《正統...
《道書集成》原名《中華道臧》,是一本當代傳統道教經籍。《道書集成》(原名《中華道臧》與現中華道藏不是同版本道藏),由海內外知名學者歷經十載修編而成的,是當代中國第一部傳統道教經籍總匯,也是自明《正統道藏》之後,首次對傳統道教文化的系統整理。與國內外現有的《道藏》相比,《道書集成》具有以下特色...
大金玄都寶藏:金代編纂的道藏。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詔以南京(今河南開封)的《道藏》經板付中都(今北京)十方天長觀。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詔令十方天長觀提點孫明道搜求遺書,重修《道藏》。孫明道分遣道士訪遺經於天下,得一千零七十四卷,以補《萬壽道藏》殘存經板二萬一千八百餘冊,共積得八萬...
現存《抱朴子內篇》版本計有:宋紹興二十二年臨安府榮六郎書籍鋪刻本,明《正統道藏》本,羅振玉敦煌石室本,寶顏堂秘笈本,孫星衍平津館校刊本等。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的王明《抱朴子內篇校釋》。真正的古本 主要是 宋本 和 明《正統道藏》本。先說說什麼是“道藏”。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
陳國符,工業化學家和教育家,也是《道藏》研究領域及中國煉丹史的世界領先學者與權威。他長期致力於纖維素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及《道藏》研究,培養出一批教學與科研的骨幹人才,並對《道藏》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最突出的成就是開闢了《道藏》研究這一新的學術領域和對《道藏》的目錄學及《道藏》中國外丹黃白術(...
中華九大仙草是“霍山石斛、天山雪蓮、三兩重人參、百二十年首烏、花甲之茯苓、深山野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蓯蓉”的並稱,出自唐代開元年間的《道藏》。仙草簡介 “九大仙草”名出唐開元年間的道家經典《道藏》,《道藏》將霍山石斛、天山雪蓮、三兩重人參、百二十年首烏、花甲之茯苓、深山靈芝、海底珍珠、冬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