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美術創作與藝術觀念

《道法自然:美術創作與藝術觀念》收錄作者從藝50年宋所著藝術文論100餘篇,美術作品300餘幅。義論包括談藝淪道、技法論從及藝苑隨筆二部分,作品包括水墨畫、油畫、版畫、插畫、連環畫、素描、速寫、水彩畫、水粉畫等類型,從理論與實踐的不同層面,展示了作者在美術創作和藝術觀念中的創新特質。

基本介紹

  • 書名:道法自然:美術創作與藝術觀念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343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作者:陳延
  •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045712X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道法自然:美術創作與藝術觀念》:新國學研究叢書

作者簡介

陳延,男,江蘇泰縣人。1940年生於陝西延安,從事美術創作及美術教育四十多年,繪畫作品豐富多樣,在多次的國內外展覽中獲獎,作品為國家或私人收藏。出版有繪畫教材、專著多種。曾就職西安美術學院、汕頭大學藝術學院,先後任系主任、院長等職務。現為汕頭市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主任、汕頭中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圖書目錄

引子
談藝論道
一 畫道
二 陀螺
三 感覺
四 勤可補拙
五 風格的變遷
六 自寫情懷
七 抽象繪畫
八 二維的平面
九 戒惡、揚善、詠美
十 不在形似
十一 寂寞的境界
十二 年齡·學養·審美
十三 創作芻議
十四 表現藝術
十五 裝飾畫
十六 創意
十七 靈感
十八 形式
十九 突出主題
二十 對比襯托
二十一 構圖
二十二 臨摹
二十三 插圖
二十四 托爾斯泰的話與列賓的速寫
二十五 自然物質材料的審美特性與作品的創新
二十六 重要的是動手畫
二十七 一筆貫之
二十八 色並不空
二十九 審美之爭
三十 現代設計
三十一 求知與讀書
三十二 品茗雅舍
三十三 潮汕舞風
三十四 畫家蔡潮
三十五 致陳望先生從藝五十年賀信
技法論叢
一 色彩常識
二 色相
三 對比色
四 協和色
五 色彩的比較
六 色相的比較
七 明度的比較
八 純度的比較
九 冷暖的比較
十 固有色
十一 光源色
十二 反光
十三 明暗變化中的色彩變化
十四 套用色彩規律
十五 色彩的秩序感
十六 均衡規律
十七 對比效應
十八 自然圖案
十九 線的裝飾性
二十 常用的技法
二十一 靜物畫
二十二 作畫方式
二十三 幾種靜物的畫法
二十四 襯布畫法
二十五 風景畫
二十六 選景
二十七 四季風光
二十八 透視與空間
二十九 空氣與空間
三十 視平線
三十一 虛實與取捨
三十二 情調與風格
三十三 趣味中心
三十四 水粉人物寫生
三十五 筆觸
三十六 選擇模特
二十七 模特的姿勢
三十八 光源
三十九 頭像寫生
四十 半身肖像寫生
四十一 不同的調色方法
四十二 色塊構成
四十三 結構畫法
四十四 全身肖像寫生
四十五 人體寫生
四十六 人體寫生中的黑白意識
四十七 水粉畫與水彩畫
四十八 水粉畫與油畫
四十九 小筆觸的乾擦畫法
五十 水粉人體速寫
五十一 與丙烯顏色混合的水粉人體畫法
五十二 構成的人體的畫法
五十三 外光寫生步驟
五十四 速寫、默寫、創作
五十五 速寫漫談
五十六 人物速寫
五十七 素描瑣談
藝苑隨筆
一 霞厝的感覺
二 羅浮宮的門外
三 貝聿銘與大羅浮宮
四 健忘症與撩陰掌
五 心不在焉的人
六 “物人”
七 《水粉人像寫生》的寫作緣起
八少年學畫
九 人脈
十 榮獲“魯迅版畫獎”的前後
十一 連環畫的興衰
十二 十五人畫展與第四十一
十三 銘刻在心中的紀念
作者藝術年表
後記

文摘

插圖:





三餐之後接著吞食各種藥丸藥片。吃藥已經成為飯前飯後不可或缺的環節,這提示我注意55歲以後身心的許多變化。
身體的各種毛病都冒了出來還只是其一,心理方面。性格愛好方面,都與過去有所不同。比如戲劇旦角慢悠悠的唱腔。現在不但能聽下去,甚至會覺得蠻有味道;脾氣由急轉緩,由愛熱鬧轉而成為現在的喜歡清靜;對人家當面的無禮,背後的謾言,由衝動並以牙還牙變為現在的忍讓、承受、不予理睬;原本不屑一顧的瑣事,現在竟能認真耐心地去做。如洗全家的碗筷等等,不勝枚舉。
最奇怪的是記憶力明顯衰退。但過去的事卻清晰得像是發生在昨天一樣。我嘗試用筆記的方式來回首往事。
在G市工作時,民院美術系的一位叫莫躍文的美術老師兼系黨支部書記。是廣東人,忠厚老實。“文革”期間,因為隔三差五地籌辦各種大型的展覽,使我與莫躍文等一批美術工作者,經常同吃同住在省博物館的幾間平房達數月之久。大家熟悉以後,知道20歲左右的小莫竟有健忘的毛病。
一次,莫躍文的宿舍兼支部辦公室的房間裡,進來一位外調的女同志,要找美術系的某人調查她單位某人的某件事情。莫支書看了來人出示的組織介紹信,客氣地說:“先坐,我去找人。”
莫躍文出門之後,習慣性地鎖上了門上掛著的鐵鎖。經過操場正逢幾個熟人在打球,便加入進去玩了起來;後來又被人叫去開會。會議結束,到了午飯時間,單身漢的小莫,買了饅頭和菜,狼吞虎咽速戰速決。滿足了肚子,才轉回宿舍兼支部辦公室的房間裡來。

後記

延遲了五年的退休像是一直在等這本不期而遇的書,實現一個原本不曾有過的期待。一路走來,關鍵的地方總有看不見的手護佑著我,感恩的心情使眼前的一切都充滿著善意,為這本書的完成,要感謝與我風雨同行相伴四十餘載的張海如女士,感謝同事了四年的博士生導師李青教授,感謝始創新國學研究叢書的著名學者王富仁先生。
於我。畫畫是快事,輕車熟路。嘗試新的途徑,是繪畫創作的常事。作文則全然陌生。很是辛苦,或許誘人處也恰在於此。如同“文化大革命”期間做木工活的那幾年,一身臭汗過後。再津津有味地欣賞自己還過得去的手藝,別有一種樂趣。對自己寫的東西,只求用儘可能少的字把比較麻煩的事說清楚就覺得是一個好。今後的日子裡,如能作畫、作文、做木匠,我的伊甸園大致如此了。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而我每次的換一種活法,從來都不是感傷的情懷。無論晴天下雨,君子遵道而行,依乎中庸,“道法自然”,萬物於天地間總歸是勃勃生機。

序言

“新國學”是在原有“國學”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國學”是在西方文化輸入中國,為了將中國學術與西方學術(“西學”)區別開來而提出的一個學術概念。再早有張之洞等洋務派官僚提出的“中學”,但張之洞等洋務派官僚的“中學”主要指的是中國傳統儒家的倫理道德學說,而由章太炎提倡的“國學”則包括中國古代哲學、文學、文字學、音韻學等各種不同的學術門類。在哲學中也包括儒、釋、道和諸子百家的各種不同的思想學說,是有關中國古代學問的總稱。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為了將“國學”與“國粹”區別開宋,胡適曾經將“國學”界定為“國故學”,這一方面擴大了“國學”這個學術概念的涵蓋範圍。將中國古代通俗文化和金文、甲骨文的研究包含在了“國學”的範圍之中,另一方面也更加強調了對中國古代文化史料的重新整理和研究,但胡適的“國學”仍然只是有關中國古代歷史和中國古代文化的學問,而不包括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生成和發展起來的新的歷史和新的文化,1949年之後。除了港台地區和海外華文文化圈還繼續使用這個學術概念之外。中國大陸的學術界基本上已經不再使用它,但這也使中國大陸學術和中國學者喪失了自身的整體感覺,從而將內部的矛盾和差異發展到彼此無法相容的程度。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這個概念才再次出現在中國大陸的學術界,並且成了一個被廣泛使用的概念。但直至現在,它仍然沿襲著原來的用法,即它仍然是關於中國古代歷史和中國古代文化學問的總稱,但是,從“國學”這個學術概念誕生之曰起,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又有了一個世紀的歷史,這一個世紀的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