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造像是指造於廟堂、石窟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道教造像由於神靈的地位、作用不同,所以其形象製作要求也不同。現存著名的道教造像主要有:西安碑林博物館保存的唐代老子石刻像;太原市山西省博物館二部的唐代常阻天尊像;太原晉祠宋代侍女像;山西晉城玉皇廟金元時代的二十八宿造像等等,均為世界著名的中國古代雕塑珍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教造像
- 釋義:造於廟堂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
- 特點:著肥大的道袍
- 現存地:西安、太原
道教造像是指造於廟堂、石窟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道教造像由於神靈的地位、作用不同,所以其形象製作要求也不同。現存著名的道教造像主要有:西安碑林博物館保存的唐代老子石刻像;太原市山西省博物館二部的唐代常阻天尊像;太原晉祠宋代侍女像;山西晉城玉皇廟金元時代的二十八宿造像等等,均為世界著名的中國古代雕塑珍品。
道教造像是指造於廟堂、石窟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道教造像由於神靈的地位、作用不同,所以其形象製作要求也不同。現存著名的道教造像主要有:西安碑林博物館保存的...
《神韻:武當山道教造像藝術》內容簡介:圖文並茂,集武當道教造像精華於一體,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各時期道教造像藝術、鑄造工藝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資料。武當山道教造像藝術是...
在玉女泉周邊和揚子讀書台下的岩壁上,有國內少見的隋唐道教摩崖刻,最早的題記為隋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
鶴鳴山道教造像,位於劍閣縣城東1里鶴鳴山。鶴鳴山又名東山,相傳道教始祖張道陵學道於此。...
《形神俱妙:道教造像藝術探索》是2008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形神俱妙:道教造像藝術探索》是近年來有關道教文化研究熱潮中的又一部力作。作者長...
《長江中游道教造像記》是 2011年8月1日年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收錄長江中游地區(以湖南、湖北、江西為主)的道教造像記80件,連同細部特寫,總計為140幅...
《北魏道教造像碑藝術》是2002年未定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澤珣。...... 《北魏道教造像碑藝術》是2002年未定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澤珣。...
本書針對西部地區區域性道教造像藝術不同的流布區域及造型各異的類型遺存,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類型整理、藝術分期和客觀描述,通過對大量的實物及圖像的比較研究,運用...
以宣傳道教教義與神仙思想為主要內容的造型藝術。包括日常供奉和用於齋醮等祈禳祭祀活動的神仙畫像或雕塑的神像、故事畫、水陸畫以及宮觀的藻飾與法器上的花紋圖案、...
【通玄觀造像】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杭州紫陽山東麓,太廟巷紫陽國小後的崖壁上。通玄觀,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內侍劉敖入道修真,結庵於此。...
《中國道教石刻藝術史》是2004年8月1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佛)教造像碑、石;二為巴蜀隋唐至宋的道教造像龕窟;三為宋元之際的山西太原龍山道教...
真武造像,明代。膝部以下殘。青銅質。藏於青州博物館。造像面部神態端莊肅穆,五官生動,法相莊嚴。雙目微啟,氣勢端祥沉穩,三綹短髭更顯威嚴。長發梳向腦後垂至腰...
造像記,指各種宗教石窟、神龕等像的製作留下記錄的文字。所謂“像”主要指基於宗教信仰而製作的崇拜對象。因此所謂的“造像記”,就是指“製造這些像的題記”。...
孔望山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錦屏山的東北,新浦以南5里。摩崖造像高約129米,在山的西南部,依山崖的自然形勢雕成。共有108年人像,最大的人像高1.54米,最小的人...
南山造像,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南山東南石壁上。系有淺龕的浮雕造像,延綿360餘米。1978年被毀過半,尚存13軀。除最西一軀為道教造像外,其餘皆為佛教造像,反映...
中國隋唐時期的石雕造像碑和單體石刻造像,主要為佛教造像,也有一批道教造像。原為供奉於寺院、道觀的宗教藝術品,現散見於全國各地。石雕造像碑多見於陝西、山西、河南...
中國道教四大名山為:安徽齊雲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是中國道教聖地,供奉真武大帝、道德天尊、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等。道教是中國的本土...
本書集中國哲學界、美術界學者之論點及作者在東瀛留學期間蒐集之素材,選取各個地域、各個時代典型的佛教藝術品,以豐富的資料,論證中華思想在佛教造像變遷過程中的...
道教神像。道教造像同佛教造像相比,更注重寫實。道教為本土宗教,根植於中原文化,故更具傳統文化的內涵。其中金銅、木雕、石雕造像最具代表性。...
這種情況也反映到石窟藝術上,重慶大足石門山,除佛教造像外,還創造了釋、道、儒聯合造像和單獨的道教造像。密宗在四川地區的繼續宣傳促進了造像藝術的發展,這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