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與傳統兵法關係研究

道教與傳統兵法關係研究

《道教與傳統兵法關係研究》從傳統兵學對道教的影響及其表現、道教對傳統兵學的影響及其表現以及道教與傳統兵學雙向互動關係三個層次展開研究,首先介紹道教兵學思想的文獻資料、思想內容和特徵,接著從道教的神仙理論、科儀法術、哲學、醫學等方面就道教對傳統兵學的變通和化用進行詳細探討,並從戰爭觀、戰略戰術原則以及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等角度論述了道教對傳統兵學的影響,最後分析了道教與傳統兵學雙向互動關係的歷史表現、文學展現和內在原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教與傳統兵法關係研究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375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 作者:詹石窗
  • 出版日期:2009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03508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道教與傳統兵法關係研究》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於國慶,1977年9月生,山東省利津縣人,2008年於廈門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講師、《老子學刊》編輯部主任、廈門大學《道學研究》編委,曾參與《中國宗教通論》、《中國宗教思想的歷史發展研究》等國家、教育部多項課題研究,在《東南學術》、《宗教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總序
導論
一、道教與傳統兵學關係研究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道教與傳統兵學研究的學術史回顧
三、道教與傳統兵學關係研究的理論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道教中的兵學思想
第一節 道教論兵的文獻梳理
一、道教思想來源中的論兵文獻
二、道教典籍中的兵書
三、散見在道人非兵書著述中的論兵文獻
第二節 道教論兵的內容與形式
一、戰爭論
二、兵略論
三、治軍論
第三節 道教論兵的理論特色
一、從“道”的高度論兵
二、道教論兵的宗教神學色彩
第二章 道教神仙理論和科儀法術對傳統兵學的化用
第一節 傳統兵學在道教神仙理論中的寄託
一、 傳統兵學對道教神仙來源與演化的影響
二、傳統兵學對道教神仙形象的影響
三、傳統兵學對道教神仙職權的影響
第二節 傳統兵學在道教科儀法術中的滲透
一、道教科儀法術由來與演變過程中的兵學色彩
二、道教科儀法術實施與操作過程中的兵學色彩
三、道教科儀法術功能與作用上的兵學色彩
第三章 道教哲學和醫學思想對傳統兵學的變通
第一節 道教哲學對兵學的借鑑和融通
一、主體精神的高揚
二、時機觀念的凸現
三、傳統兵學對道教其他哲學思想的影響
第二節 道教醫學對傳統兵學的改造與吸納
一、道教醫學理論對傳統兵學的借鑑
二、道教醫學之臨床醫療手段和方法對傳統兵學的借取
三、道教醫學中的符咒治病術對傳統兵學的嫁接
第四章 道教對傳統兵學的影響
第一節 道教對傳統兵學之戰爭觀的影響
一、戰爭起因論
二、戰爭性質與目的論
三、戰爭態度論
第二節 道教對傳統兵學之戰略戰術思想的影響
一、道教對戰略戰術原則的影響
二、道教對戰略戰術實施過程的影響
第三節 道教對傳統兵學之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的影響
一、道教對傳統兵學之社會理想的影響
二、道教對傳統兵學家之個人理想的影響
第五章 道教與傳統兵學的雙向互動關係
第一節 道教與傳統兵學雙向互動的歷史考量
一、道教組織和領導革命起義
二、道教支持和參與封建統治階級為爭奪權力進行的軍事行動
第二節 道教與傳統兵學雙向互動的文學化展現
一、道教與傳統兵學之互動關係在文學形象中的體現
二、道教與傳統兵學之互動關係在小說情節中的體現
三、體現道教與傳統兵學雙向互動的集大成者——《封神演義》
第三節 道教與傳統兵學雙向互動的內外原因
一、問題的提出
二、道教與傳統兵學雙向互動的內外原因
餘論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二,宗教常常成為革命戰爭的旗幟和政治鬥爭的藉口,從而引發某種形式的戰爭。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由於宗教所發揮的重要意識形態作用,為數不少的武裝起義往往打著宗教的旗幟,如我們在正文中所提及的陳瑞和李特起義、各種託名“李弘”的起義、孫恩和盧循起義、宋江起義、方臘起義等等便是或多或少借用道教的思想觀念來領導、組織起義的;除此外,如元末劉福通利用“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的旗號“拜上帝會”等等也說明宗教有時候往往成為人民革命起義的旗幟和藉口。不僅僅在中國歷史上是這樣,在世界歷史上也是如此,例如十六世紀的德國,就發生了利用宗教改革而開始革命的托馬斯·閔採爾領導的農民戰爭等。可見,在整個人類歷史上,宗教對於人民革命戰爭的作用是巨大的。對於這種作用,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認識,一方面,宗教在號召、領導革命起義方面的確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僅僅依靠宗教的思想觀念是無法領導革命取得成功的,革命起義要想取得成功,必須有新的理論指導和先進階級的領導。
此外,有些宗教還被政治力量利用,成為實現政治力量之某種目的的力量。在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少的封建王朝在建立過程中便利用了宗教,如李唐、趙宋、朱明等王朝的建立。封建王朝建立過程中利用宗教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認識,倘若宗教是為先進王朝建立服務,則這種借用往往具有進步意義;倘若宗教被落後愚昧以及別有用心的政治勢力利用,宗教從中所起到的作用則是助紂為虐。放眼當今出現的各種衝突和局部戰爭,有為數不少的是宗教的力量被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勢力所利用,對該地區的社會和人民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傷害。為此,我們需要加把其中政治因素和宗教因素澄清出來,這樣才有利於解決爭端。

後記

此書是在自己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略加修改而成。
一直以為,攻讀博士學位不是一件輕鬆的活計。我曾經這樣形容自己在廈大的求學之路:“逍遙不足,沉重有餘”。許是研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緣故,對於逝去的時光與物事,心中不禁總有幾絲感懷和自省,也許正因於此,我才常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悟。時間久了,漸漸發覺,儘管在求學之路上“逍遙不足”,但是自己卻是帶著滿足與快樂度過的。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依舊會懷著一顆平常之心、感恩之心和熱愛生活之心去品味人生的五彩斑斕。
懷念我的“逍遙不足,沉重有餘”的求學之路!
感謝求學之路上引我前行的恩師們!
自從2001年入廈大求學以來,便一直跟隨在詹石窗教授身邊在中國哲學,尤其是道家與道教哲學的領域裡汲取營養。在求學的道路上,能夠得到詹老師耳提面授,實在是人生之幸事。在學習的過程中,詹老師所給予我的細心關懷、耐心指導、嚴格敲打為我今後的問學求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無論是以前碩士學位論文的撰寫,還是現今博士論文的撰寫,其中都傾注了詹老師的大量心血。更令我難忘的是,當我感到學有困難時,詹老師親書“臥薪嘗膽,嚴謹奮進”來鼓勵我;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詹老師也以“潤物細無聲”的風格教育我做人的道理。回想這些年來的點點滴滴,真得非常感謝老師!同時,要深深感謝師母林鳳燕老師,首先感謝她在後方的任勞任怨使得我們有了一位得以忘我工作、無私育人的好老師。當然,師母對我的愛護之情也令我終生難忘,其情其事實在是難以一一列舉。

序言

“國學”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春官》:“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其中所謂“國學”實際上是指上古時期國家設立的學校。隨著歷史的進展,“國學”的內涵逐漸發生演變。到了近現代,“國學”成為指稱我國特有學術的一個術語,其外延是以儒、道、釋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涉及古代哲學、史學、文學、藝術、語言學、科學等諸多領域。本文庫正是從廣義上使用“國學”概念的,至於“新知”既意味著新的領域、新的視野,也意味著新的探索、新的認識。由於國學的範圍相當廣泛,這套文庫當然應該有所選擇,關注那些具有新發現、新觀點的成果,這就是為什麼將“國學”與“新知”合成的用意所在。從文稿選擇的立場看,既然是“國學”,則入選的文稿必定是傳統文化方面的;既然是“新知”,文稿如果僅僅反映傳統文化內容,還是未能符合要求的,必須是兩個方面的特質兼備,才能進入這套文庫之中。也許組織者對文稿的選擇不一定準確,但不論情況如何,“新知”乃是編纂這套文庫的初衷,表達著一種願望、一種追求,一種目標。
熟悉中國文化史的人們不會忘記,近現代的“國學”概念是為了與“西學”相區別而建立起來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轟開了古老中國的沉重大門。在列強的槍炮聲中,西學伴隨著傳教士的腳步,悄悄地在中華大地上播衍。1894~1895年,甲午中日海戰,歷來以幅員廣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