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兩難情境,是使人感到左右為難、模稜兩可的道德情境。面對這種情境,個體無法對它作出“是”或“非”的斷然判斷,只能對矛盾情境進行分析和思考,再作出謹慎的選擇。提出兩難情境,最早出現於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的教學中。20世紀5O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借用這種方法設計出若干個對因素加以控制的道德兩難情境故事,作為測驗材料,考察兒童、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推理髮展規律。
道德兩難情境,是使人感到左右為難、模稜兩可的道德情境。面對這種情境,個體無法對它作出“是”或“非”的斷然判斷,只能對矛盾情境進行分析和思考,再作出謹慎的選擇。提出兩難情境,最早出現於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的教學中。20世紀5O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借用這種方法設計出若干個對因素加以控制的道德兩難情境故事,作為測驗材料,考察兒童、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推理髮展規律。
道德兩難情境,是使人感到左右為難、模稜兩可的道德情境。面對這種情境,個體無法對它作出“是”或“非”的斷然判斷,只能對矛盾情境進行分析和思考,再作出謹慎的選擇...
心理學家採用的研究兒童道德判斷水平的一種方法,其要求個體考慮是非價值並做出困難的決策,但又不可能圓滿解決的假設性情境。它們是以故事形式描述的兩難情境,讓被試...
科爾伯格認為帶有衝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適合於促進個體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兒童通過對假設性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能夠理解和同化高於自己一介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
適當的道德衝突情境有助於兒童明確道德概念、增強道德判斷和道德抉擇的能力。因此,教師可通過講述道德兩難故事、組織學生對班內道德難題展開討論、不斷向學生提出稍...
艾森伯格則區分並設計出不同於柯爾伯格兩難情境的另一種道德兩難情境——親社會道德兩難情境(prosocial moral dilemmas)來研究兒童的親社會道德判斷。親社會兩難情境的...
在解釋情境的基礎上,個體從各種可能的行動中決定其中的哪一個在道德上是正確的...該測驗仍以科爾伯格揭示的道德發展階段為基礎,以兩難道德情境為材料。但該測驗...
科爾伯格的研究目的不在於了解兒童對行為是非的認知行為表現,而在於探討兒童對道德判斷的內在認知心理歷程。科爾伯格當時採用的道德兩難(moraldilemma)問題情境,是要兒...
習俗道德科爾伯格 科爾伯格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他套用道德兩難論的方法研究道德的發展問題。這種方法也稱兩難故事法。故事包含一個在道德價值上具有矛盾衝突的情境,...
情境測驗的種類很多,表現形式可以是各種各樣的,有團體討論的情境,學習成績考試評分的情境,遊戲的情境,兩難道德情境等。若按所要測驗的目標說,有各種社會能力的測驗...
內容即故事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該量表把道德內容分為是非概念.權利義務觀念、責任觀念、賞罰觀念等30個維度.每一個維度設定一個含有道德衝突情境的故事,即兩難故事...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研究,雖沿用皮亞傑的方法,但目的卻不像皮亞傑那樣旨在了解兒童對行為是非的道德判斷,而是藉助道德兩難的問題情境,希望了解兒童作出行為是非道德判斷...
柯爾伯格採用道德兩難故事,與10~16歲兒童進行道德談話。兩難故事創設了一種道德兩難情境,要求兒童作出選擇。人的行動是應該遵從規則和權威,還是應該遵從與此相衝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