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藥材第50部分:北芪》是2019年08月13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地藥材第50部分:北芪
- 標準編號:T/CACM 1020.50—2019
- 發布日期: 2019年08月13日
- 實施日期:2019年08月13日
《道地藥材第50部分:北芪》是2019年08月13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道地藥材—第50部分:北芪》(T/CACM 1020.50-2019)是2019年8月13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團體標準,歸口於中華中醫藥學會。團體標準《道地藥材—第50部分:北芪》(T/CACM 1020.50-...
黃芪(學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是豆科黃芪屬植物,又名東北黃芪、綿芪、膜莢黃耆等,為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羽狀複葉有13-27片小葉,葉柄長0.5-1厘米;托葉離生,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無毛;總狀...
黃芪,中藥名。為豆科黃芪屬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e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莢黃芪A. 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具有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主治脾氣虛證,肺氣虛證,氣虛自汗證,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等。性味歸經 味...
黃芪產地最早記載於南北朝。《名醫別錄》曰:“一名戴椹,一名獨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漢中,二月十月采,陰乾。”《渾源縣誌》記載,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即有上恆山采黃芪入藥的歷史。唐代《新修本草》記載,道地產區“今出原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或甘肅鎮原)及華原(今...
《道地藥材第50部分:北芪》是2019年08月13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起草人 詹志來、齊耀東、秦雪梅、李科、黃璐琦、郭蘭萍、曹林、劉根喜、黃紅宙、董政起、李旻輝、張春紅、師立偉、楊春、欒震、楊軍、曹兆軍、劉紅娜、李會娟、鄒琦、尹震、李志山、王文亮、侯美利、張天娥、張全、宋學斌、席倬霞、於武高、趙祥、趙...
《道地藥材—第50部分:北芪》(T/CACM 1020.50-2019)是2019年8月13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團體標準,歸口於中華中醫藥學會。團體標準《道地藥材—第50部分:北芪》(T/CACM 1020.50-2019)規定了道地藥材北芪的來源及形態、歷史沿革、道地產區及生境特徵、質量特徵。該標準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道地藥材...
長白山是中國三大中藥材基因庫之一,動物、植物和礦物藥材達1000種之多,占全國總量的1/3左右,有人參、鹿茸、五味子、關龍膽、細辛、林蛙、北芪等多種道地中藥材。中心發展 中國北方藥用物種基因組學轉化研究中心將依託中國科學院整體科技力量,以道地基因為主要研究手段,開展長白山脈特色道地藥材的資源保護和科學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