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震山別文孟淵季淵兄弟進士

過震山別文孟淵季淵兄弟進士

《過震山別文孟淵季淵兄弟進士》是南宋文天祥所作的一篇五言古詩。

1269年(南宋鹹淳五年) ,文天祥任寧國府(府治在宣城)知府。當時宣城“魚鹽滿市井,布帛如雲煙”,商業蕭條,農田荒蕪,民生凋敝,民怨沸騰。文天祥到任後,目睹“稅務無所舉辦”的實際情況,向朝廷請求罷去這項課額,於是“百姓歡舞”。文天祥還特地以太守身份出郊與鄉村父老交談,了解民情,敘述友情,這首排律就是此時寫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震山別文孟淵季淵兄弟進士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文天祥
  • 作品出處:文山先生全集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過震山別文孟淵季淵兄弟進士①
我為宣州守,秋暮監涇邑。②
白髮二疏翁,坐語共夙夕。③
千里雁書香,一宗魚契合。④
震山開學譜,丹灶憶仙跡。⑤
友愛情思久,俄忽杯酒別。⑥
黃菊落殘英,露滴根頭濕。⑦

作品注釋

①震山:在現在的宣城市涇縣寶峰村。此山為江南喀納斯地貌,逶迤數十公里,守望黃山、太平湖、九華山,構成徽之神韻,被稱為“東方神龍圖騰”。山頂曾有享譽江南的“震山書院,和隋唐時期凌岩寺遺址,書院登其堂必讀其書,會收藏眾家著作,會刊刻書,紀念學術大師,傳播學術思想。
文孟淵季淵兄弟:據嘉慶《涇縣誌·名臣傳》載:於1190年(宋紹熙庚戊)與1211年(宋嘉定辛未)分別中進土。
②宣州守:文天祥與文氏兄弟同宗。1275年(宋德佑元年)文天祥曾為《包氏族譜》撰跋。文天祥於1269年(鹹淳五年五月),出任寧國府(治所設在宣城)知府,宣城郡又名宣州,故有此稱。
監:督察。如,監管。《詩經·小雅·節南山》:“何用不監。”
涇邑:涇,涇縣,屬寧國府,青弋江流域。邑,舊時縣的別稱。如,邑宰。
③二疏:稀,不密。二疏,二人頭髮稀疏。
鳳夕:早晚,日夜。宋孔平仲《孔氏談苑·宋鄭公為國惜體》:“陛下所問,皆臣等夙夕謀謨之事。””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畿輔·元夕放燈》:“仰惟祖宗創建守成之艱,夙夕兢惕,一遵成憲,以撫天下。”
④雁書:書信。《漢書·蘇武傳》:“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後因以“一雁書”為一封信的代稱。書信。唐王勃 《九日懷封元寂》詩:“今日龍山外,當憶雁書歸。” 金錢抱素《台城路》詞:“碧雲深處遙天暮,經年雁書沉影。” 清李漁《蜃中樓·傳書》:“雁書寄到君前,我倩誰憐。”
一宗:宗,樁,批。如,一宗心事,大宗款項。
魚契:即魚符。魚形的符信。契,證券,證明買賣、抵押、租賃等關係的文書,契約,契據。
⑤開學:開學,開,動詞,啟作學者。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義既挻乎性情,辭亦匠於文理;故能開學養正,昭明有融。”
丹灶:舊時山中煉丹的爐灶。
⑥俄忽:一會兒;極短的時間。 《北堂書鈔》卷一三四引 南朝 宋 劉義慶《幽明錄》:“祝令林出外間,遂見向枕,謂枕內歷年載,而實俄忽之間矣。”
⑦殘英:殘存未落的花,落花。元尹廷高《揚州后土祠瓊花》詩:“無雙亭下萬人看,欲覓殘英一片難。” 元陳旅 《桃花幽禽圖》詩:“莫把殘英都蹴盡,無情流水畫橋東。”

作品賞析

全詩十二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寫與文天祥與孟淵季淵兄弟進士會面的背景與情形。第一﹑二兩句“我為宣州守,秋暮監涇邑”,說是文天祥當時擔任宣州太守。一個秋末的時節,自己到涇縣去督察。因為文孟淵兄弟進士是涇縣震山人,文天祥與他們是同宗,曾有過交往,這次特意來看他們。第三﹑四兩句“白髮二疏翁,坐語共夙夕”,寫文天祥看到二老的情況。兩人的頭髮白了,也脫落了。兩人坐在家中坐臥交談,早晚都在一起。
第二部分中間四句,寫文天祥與文孟淵季淵兄弟進士的情感與兄弟倆對故鄉的貢獻。第五﹑六兩句“千里雁書香,一宗魚契合”,說過去文天祥與兄弟倆的交往只是通過書信,有 “碧雲深處遙天暮,經年雁書沉影”(金 錢抱素《台城路》)的感覺。現在文天祥任宣州太守,有機會當面交談,魚形的符信即魚符,正契合了。這近距離的接觸,話多,感情更融洽。第七﹑八兩句“震山開學譜,丹灶憶仙跡”,寫文孟淵季淵兄弟對對故鄉文化的貢獻。據嘉慶《涇縣誌·名臣傳》載:兄弟倆先後中進土,這不但在當地是文澤鄉里的標竿與榜樣,而且兄弟倆在震山書院講學,會收藏眾家著作,會刊刻書,以傳播其學術思想。震山山頂曾建有享譽江南的震山書院,由此而來,故文天祥稱讚他們“震山開學譜”。開學,開,動詞。學,學者。開學即啟作學者。“丹灶憶仙跡”,名山一般有仙人遺蹟,道仙在山中用爐灶煉丹,灶雖廢棄,但仙跡猶存。此句用來比喻兄弟倆以前的所作所發為與貢獻。
第三部分最後四句,寫文天祥與文孟淵季淵兄弟進士會面短暫,但感情深厚,友愛長久。第九﹑十兩句“友愛情思久,俄忽杯酒別”,由於公務在身,喝完酒,就要分別,但友情長存,思念在心。第十一﹑十二兩句“黃菊落殘英,露滴根頭濕”,用來比喻分別的苦澀﹑感情的好美。這友誼像黃色未落的菊花,又像滴在草根露珠,濕濕的,潤潤的,友愛思久懷酒別。
文天祥在宣州任時,對宣城的山川、人物也每有吟詠,留有詩篇,如《登雙溪閣》、《梅都官墓》等,並為青壯農夫熱情地寫下了《宣州勸農歌》。文天祥的詩歌抒發中節性情,具有濃厚的理學色彩,即三綱五常、忠孝仁義和人格境界。這首詩敘述他與文孟淵季淵兄弟的情誼,並對他們“震山開學譜”加以讚揚,表達了他效法先賢和凌雲抱負。文天祥前期的詩歌非常重視言志抒情、諷諭教化功能,審美愉悅方面的功能,從這首詩可見一斑。

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江西吉安)人。21歲中進士第一,官至江西安撫使、右丞相、封信國公。元兵南侵,他赴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於鎮江脫險,堅持抗元。後於廣東兵敗被俘,被押至大都(北京市),忠貞不屈,囚禁4年,英勇就義。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像文天祥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