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赤壁下》是清代詩人范當世創作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赤壁下
- 出處:范伯子詩集卷第一、光緒四年戊寅至九年癸未僅存之作
- 作者:范當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詩
《過赤壁下》是清代詩人范當世創作的作品。
《過赤壁下》是清代詩人范當世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江水湯湯五千里,蘇家發源我家收。東坡下游我上溯,慌忽遇之江中流。不遇此公一長嘯,無人知我臨高秋。公之精靈抱明月,照見我心無限愁。1作者簡介范當世, 清江蘇南通人,初名鑄,字...
《赤壁(下)》劇情緊接上部,孫劉聯手在陸戰中用八卦陣挫敗曹軍,曹操在赤壁對面安營紮寨,大戰一觸即發。 《赤壁(下)》劇照驍勇善戰的孫尚香裝女扮男裝,渡江混入曹營打探底細,並結識了一位名叫孫叔財的曹軍將領。後來,二人產生感情。孫叔財還將孫尚香招入了他的“蹴鞠隊”。曹操的水軍對南方的水土和氣候不服,紛...
尋東坡雪堂遂過赤壁磯下 《尋東坡雪堂遂過赤壁磯下》是明代詩人歐大任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錢唐為守最風流,誰遣臨皋詠四愁。兩賦雲霞留赤壁,五年煙月醉黃州。沙湖已決求田計,樊口曾來把釣游。莫向雪堂歌九辯,江山蕭瑟白雲秋。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作者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全賦在布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
《後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是《赤壁賦》的姊妹篇。與前篇純寫江上泛舟不同,後篇記游,以登岸履險為主,也無談玄說理的內容。文章前面記真景真情,通過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給人一種壯闊的美感;中間對踞石攀木、俯江長嘯的細緻描寫,...
黃州赤壁下 《黃州赤壁下》 是宋朝著名文學家項安世 的代表作品之一。詩詞正文 杜牧談兵語未公,都將事業付東風。三江不見劉玄德,已覺曹瞞在掌中。
《壺中天·經黃州赤壁下,示洪雨樓》是馮煦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楚江一笛,甚勞勞吹我,去舟如葉。已是漢南秋色晚,況又懷鄉時節。峭壁欹雲,冷溪垂雨,不共殘僧朔。東坡去後,暗潮猶自嗚咽。攜手更上層樓,黃州鏡里,晴靄橫孤堞。輸與西來今夜鶴,管領蘆邊斜月。平野荒罾,亂峰寒燒,回首添淒切。哀...
過赤壁 《過赤壁》作者袁說友 ,據考證是宋朝的一首詩詞。詩詞正文 幾年青史說周郎,赤壁烏林在武昌。明日有人山下過,一樽容我吊興亡。
《赤壁(下)》是2009年2月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老克。內容簡介 吳宇森執導的史詩大片《赤壁》,投資規模達8000萬美金,被譽為全亞洲規模最大的製作,也是08年最值得期待的電影……“赤壁之戰”為何具有如此大的魔力?那段“三國歷史”背後又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政治陰謀?本書以獨特的戰爭視角和顛覆性的...
《鸚鵡曲·赤壁懷古》是元代散曲家馮子振創作的一首散曲。曲中寫了諸葛亮被劉備勸誘出南陽草廬,輔助其三分天下,卻忘記了原來的出處,功成之後未能歸去;麼篇中感嘆英雄業績已被長江波濤淘洗一空,只是那些漁夫樵子還偶然談起。全曲以善意的嘲諷統領,對於諸葛亮的智慧採取了平視甚至俯視的態度,構思立意奇特而獨到,...
《過赤壁》是貓飯演唱的歌曲,由冥凰填詞,銀臨譜曲。歌曲歌詞 江陵東去百里外 山水仍如故 想多少遷客騷人 吟詠魏蜀吳 漢室傾 天下苦 幾小兒 欲稱孤 何妨做狂徒 只手來補 沉船箭矢自破爛 美人亦作古 我輩泛舟舒平生 芳草尋歸路 功與名 儒生妒 一人笑贏萬人哭 報國雖入門 力有難盡處 常道金戈鐵馬 踏我...
自黃州赤壁拋過三江口危甚 《自黃州赤壁拋過三江口危甚》是宋代詩人項安世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詞原文 直打磯頭上,橫拋江口開。水將天共去,風與浪俱來。人壓船舷正,竿牽帆索回。長年夸好手,不道客心灰。
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驂鸞並鳳,雲遇青山、赤壁,相約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間。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底虧全?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嬋娟。八聲甘州 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
3、赤壁:“赤壁”二字位於赤壁磯頭臨江懸岩,南距市區138公里。《湖北通志》載:赤壁山臨江磯頭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書。 相傳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孫、劉聯軍藉助風勢,動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萬兵馬,東吳和劉備的軍隊乘勝追擊,直到南郡,曹操率殘部北歸鄴城。周瑜大軍...
何況東吳以舟楫為輿馬,水軍向來強大。曹操敗於赤壁;曹丕攻吳,臨江而返,都因受限於長江。司馬炎接受了這些教訓,編練了一支強大的水軍。這支水軍從巴蜀啟航,沿江東下,破鐵鎖,除鐵錐,斬關奪隘,所向披靡,只用40多天就駛抵建業。然後又不失時機地配合步兵發起總攻。終於迫使吳主孫皓投降,滅亡了東吳。
一是在蘇軾《赤壁賦》中“橫槊賦詩”言語的基礎上,《三國演義》稱曹操在赤壁大戰前吟誦這首《對酒當歌》,時間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賢說,出自張可禮《三曹年譜》:“抒發延攬人才之激切願望,蓋與《求賢令》作於同時。”時間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賓主唱和說,此主張發自萬繩楠,他認為此詩作...
他的《前赤壁賦》描寫月下泛舟時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說:“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這首詞互相印證。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脫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來自對現實人間的不滿。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
《過黃州》是清代詩人張問陶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前兩句寫詩人在江上獨坐一小舟歸鄉之景,後兩句借用蘇東坡《後赤壁賦》句意,以孤鶴自比,抒發孤寂淒幽之情。全詩清幽空靈,如夢如幻,別有情致,抒發作者科考失意及迫切歸鄉之情。作品原文 過黃州 清舲一葉獨歸舟,寒浸春衣夜水幽。我似橫江西去鶴,月明...
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 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
宋代俞文豹《清夜錄》:東萊先生謂《後赤壁賦》結尾用韓文公《石鼎聯句》敘彌明意。俞文豹謂不然,蓋彌明真異人,文公紀其實也,與此不同。東坡先生貫通內典,嘗賦《西江月》詞云:“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赤壁之游,樂則樂矣,轉眼之間,其樂安在。以是觀之,則我與二客,崔與道皆一夢也。明代...
《蟾宮曲·問人間誰是英雄》是元代曲作家阿魯威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弔古詠史,緬懷和讚頌了三國時期三位傑出人物曹操、周瑜、諸葛亮的豐功偉業。借用“赤壁東風”和“八陣圖”等典故,言簡意豐地塑造了他們的英雄形象,並對三國鼎立的形勢進行了鳥瞰與概括。全曲寫得沉鬱奔放,與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負暗相契合。全...
滿江紅,舟過赤壁云:“陡壁臨江,沙磧上、幾堆殘雪。凝睇望,戰場何處,煙波空闊。橫槊賦詩才不小,沿流縱火功偏烈。想周郎、英發擅英姿,真人物。何必恨,賢豪沒。最可詫,荒唐說。有千秋信史,堪稽事業。只道綸巾同羽扇,未聞仗劍還披髮。笑天屏山頂祭風台,冤諸葛。”沁園春,荊州九日云:“借問蒼天,雨...
曹軍於219年5月撤出漢中戰場,也就默認了與劉備繼赤壁之戰後又一次較量的失敗。從此,漢末軍閥混戰的局面被鼎立態勢所取替,三分天下的格局得以確立,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段——三國。正如曹操在漢中所言,他在完成了對荊州、漢中的爭奪後,未能一舉發動對益州的爭奪,是不明智的。這樣戰略部署的後果是導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