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沙洲

《過沙洲》是英國詩人阿爾弗雷德·丁尼生創作的詩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沙洲
  • 外文名稱:Crossing the Bar
  • 創作年代:1889
  • 作者:阿爾弗雷德·丁尼生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阿爾弗雷德·丁尼生晚年的著名作品。詩歌的敘述者首先宣布太陽的沉落和晚星的升起,他聽到了召喚的聲音。他希望自己出海的時候,海浪不會擊打著沙洲發出悲哀的聲響。他寧願潮水洶湧澎湃,淹沒泡沫的喧囂,將所有從大海深處帶來的東西送回到無盡的海底。自晝結束,晚鐘響起,黑暗即將降臨。詩人希望離別的時候,沒有人哭泣。即使他可能被帶到超越時空界限的地方,他仍然保留著希望:那就是當他穿過沙洲的時候,將抬頭仰望上帝的臉。丁尼生用沙洲來隱喻生命和死亡之間的界限。沙洲是潮水在海岸上堆積起來的沙壟,海水擊打在沙洲上,發出巨大的“呻吟聲”。沙洲也是丁尼生詩歌中表現界限的主要意象之一。本詩中另一個重要的意象是“穿越”(crossing)。“穿越”即代表了走向死亡世界,而英文單詞本身又指代了天主教經典的畫十字的動作。丁尼生對畫十字的宗教含義非常了解,經常在詩歌中使用這個意象。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CROSS)上,丁尼生覺得自己正在死去,因此使用了同樣的意象,並且用精神的願望——希望能面對面看到上帝——完美地補充了這個隱喻。全詩包括了四小節,每小節四行詩,韻律為abab,正好同詩歌的主題模式相呼應:第一和第三小節、第二和第四小節互相聯繫。第一和第-lJ,節都以夜晚降臨的兩個象徵開始:落13和晚星、暮色和晚鐘。第二行詩則都以感嘆號結束,表達了詩人的警告。最後,以第一節中出現的過沙洲的隱喻而結束:詩人希望在他死後,親人和朋友們不要為他哭泣。這兩個詩節都沒有以句號結尾,表明了每一節都同下一節緊密相連。第二和第四小節都以一個限定詞開始,此外,這兩個小節的第二行詩句都包含著過度、過量的意思。《過沙洲》寫於詩人逝世三年前,全詩語言精練,意象突出,結構工整,是丁尼生晚年的佳作。作品表現了詩人對死亡平靜認可的態度,雖然此後丁尼生又創作了其他作品,但他要求將該詩放在所有作品集的最後。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維多利亞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他是林肯郡一個牧師的兒子,八歲開始寫詩,十四歲時創作詩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