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廬山下》是宋代詩人蘇軾所寫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廬山下
- 作者:蘇軾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蘇軾詩集 卷二十二
《過廬山下》是宋代詩人蘇軾所寫的一首詩。
《過廬山下》是宋代詩人蘇軾所寫的一首詩。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
《冬日渡彭蠡過廬山下》是明末清初詩人盛符升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幾經湓浦惜幽尋,重向宮亭望遠岑。雲臥石門思北澗,花開蓮社憶東林。三人一笑誰賓主,五老千秋自古今。惆悵吾衰勞夢想,幾人游跡未銷沉。作者簡介 盛符升,明末清初江南崑山人,字珍示,號誠齋。張溥、夏允彝弟子。入清,康照...
《泊廬山下》是元末明初詩人唐桂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自笑浮生類轉蓬,江南江北寄行蹤。小舟客枕眠方熟,又聽廬山半夜鐘。作者簡介 唐桂芳,元明間歙縣人,一名仲,字仲實,號白雲,又號三峰。唐元子。少從洪焱祖學。元至正中,授崇安縣教諭,南雄路學正。以憂歸。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辭不就。
過廬山 《過廬山》,是宋朝的作品。問訊匡廬幾度經,何時袖手摘天星。世如春夢空頭白,山似故景眼色青。便欲移文尋鶴帳,又還呼渡過鷗汀。它年學得香山士,定結茅庵入翠屏。
廬山下 廬山下,以其實體所在地理位置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為位於山下,故名。歷史沿革 據實地調查現無此地。
《報政還出廬山下見蒔秧者》是明代詩人關捷先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仙源萬井綠雲稠,風日清和東作優。石壟犁煙驕小犢,春林呼雨亂啼鳩。牧人已兆維魚夢,太史將書大有秋。自笑心勞甘政拙,不耕吾已負先疇。作者簡介 關捷先,字寧後,一字蓬石。南海人。明思宗崇禎七年(一六三四)進士,官吏部...
《紅窗睡·舟泊廬山下寄吳爾世》是詩人彭孫遹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薄暮江濱,曉竹尋煙見水面、漁燈三兩。香爐五老青冥上。正峰峰相向。猶記此中君獨往。料此後、雲岩松瀑,依依夢想。因風傳語,道廬山無恙。作者簡介 彭孫遹(1631—1700),字駿孫,號羨門、金粟山人,浙江海鹽人。順治十六年(1659年)...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北瀕長江,東接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聳峙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介於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之間,長約25千米,寬約10千米,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廬山以雄、奇、...
55.五湖:此處泛指廬山一帶的湖泊。其時李白隱居廬山屏風疊,故云。56.滿旌旃(zhān):形容軍中旌旗之多。旌旃,指軍旗。57.翻謫:反而被貶謫流放。58.六合:古人以天地、四方為六合。59.良牧:賢明的地方長官。此指韋良宰。60.恤:顧念。交道:指朋友。61.忝:辱,有愧於,謙詞。辱為青雲之客,乃李白...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公車北上,過廬山,詣歸宗寺謁道獨和尚,落髮為曹洞宗三十四傳。明亡,避居雷峰。歷主華首、海幢、丹霞諸大剎。於詩文深有造詣,著有《瞎堂詩集》等。當時節烈之士如陳子壯、張家玉、陳邦彥、梁朝鐘、黎遂球等均與交遊。明亡後,粵中不願出仕的讀書人,多隱遁空門,即至海幢寺,投...
據考察,廬山地區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著 厚實的石灰岩。以後海底上升形成陸地,石灰岩藏在地殼裡, 約在幾十萬年前的冰河期,地下水下降,溶洞乾涸,雪水滴 落,慢慢地形成石灰溶岩,此即龍宮洞形成的科學說法。龍宮洞風景區由溶洞群(龍宮洞、玉壺洞、玉仙洞)、仙真岩寺廟和森林公園三大部分組成。龍...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是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送別詞,作於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起筆繳足送行題面,“東北”一聯氣勢磅礴,不惟文武兼領,且用事恰切,寓意深刻。下片歷數入蜀景色——廬山瀑、赤壁浪、銅鞮月,以闊其心胸,壯其行色。結韻回應篇首,萬里雪飄,寒梅怒放,人品、友誼、別情,一...
2006年春,詞人左河水以一個投資開發商的身份一行三人前往江西的廬山考察一個隱逸文化旅遊項目:廬山臥龍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其中有廬山的翠竹。詩人在童少時代就跟著父親在老家的房前屋後栽植毛竹,青年時代又開始學習竹子的水墨畫,可謂對竹子十分熟悉,更有一種偏愛。特別是此次在廬山臥龍崗的深處所見到的翠竹林讓...
廬山河(亦名潘溪河,潘橋河,谷簾水),發源於廬山下,流入博陽河。《省志》:發源於廬山漢陽峰北西流至王家坂,納入廬山西豬嶺南坡諸山澗溪水,在黃老門匯集南下至三港口(駱駝山西麓)與黃蛹河合入博陽河,主河全長34公里。《德安縣誌》載:15公里(境內大概只有6公里左右)。箬山河,從縣治西北箬山發源,...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五老峰南麓。“始於唐、盛於宋,沿於明清”,已有1000多年歷史。白鹿書院建築群沿貫道溪自西向東串聯式而築,白鹿洞書院為五組院落中第三組,位於欞星門院東,紫陽書院西。白鹿洞書院坐北朝南,為三進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為大四合院建築;建築材質結構主要為石木或磚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