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能法師

遍能法師(1906-1997)俗名許指光,四川樂山市人。1920年在樂山烏尤寺出家。先後入四川佛學院、北京柏林佛學院、武昌佛學院學習。歷任烏尤寺方丈,樂山市佛教協會會長,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四川省佛教協會秘書長、副會長,四川尼眾佛學院教務長,新都寶光寺方丈,峨嵋山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四川省人大代表。長於文學、書法,著有《烏尤寺楹聯集釋》、《凌雲、烏尤寺史略》。1997年2月4日在樂山烏尤寺安詳圓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遍能法師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97年
  • 職業:樂山市佛教協會會長等
人物生平,受戒求學,輔創漢院,復寺弘法,佛學教育,

人物生平

遍能法師(1906-2001) 法名宏善,號遍能,俗名許旨光。屬馬,光緒三十二年八月十三日誕生在樂山安谷鄉觀音場(今為樂山市的五通橋區冠英鎮)玉津街一戶農家中。1920年4月由母親陪伴在樂山市烏尤寺正式出家,曾師從蜀中名儒趙熙研習文史書法,1923年在成都文殊院具足戒,1924年入四川佛學院讀書,後順江而下,雲遊參學。1928年任川東佛學院監學,1930年到北京,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柏林佛學院插班學習。兩年後返回四川,追隨太虛大師興辦佛學院校,1932年任重慶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佛學講師、教務主任,1935年任重慶華岩佛學院教務主任。1938年回樂山任樂山烏尤寺方丈。
遍能法師遍能法師
遍能法師壯年出遊,內明外論,廣覽博究。開始在重慶市的縉雲寺的漢藏教理院監學、教務主任,繼在重慶市的華岩寺佛學院教務主任兼講師,後又回到樂山,為峨眉山僧尼二眾辦佛學院,培養僧才。恢復四川佛學院,把當年昌圓老法師創辦的四川佛學院的教育精神,繼續發揚光大。樂山縣佛教會理事長,中國佛教會理事,峨眉山的洗象池方丈。
1949年後,遍能法師歷任烏尤寺方丈,樂山市的佛教協會會長,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四川省佛教協會秘書長、副會長,四川尼眾佛學院教務長,1988年任新都寶光寺方丈,峨眉山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四川省人大代表。
遍能法師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孜孜以求僧才輩出,為後繼有人,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勤學不倦,飽讀儒術、精通詩文、擅長於詩賦辭章,尢善書法。著有《烏尢寺楹聯集釋》、《凌雲烏尢史略》。
遍能法師遍能法師
遍能法師博覽經史,兼通諸子百家,國學功底深厚;佛學造詣頗深,對小乘法相《俱舍論》極有研究;一生踐行太虛大師、印順法師、趙朴初居士的人間佛教思想;精通古典詩文,書法獨具一格。
遍能法師於1997年2月4日在樂山烏尤寺安詳圓寂,世壽91歲,僧臘77年,戒臘74年。
在近80年的奉佛生涯中,遍能法師嚴持淨戒,依教奉行,道心堅定,獨立特行,一身正氣,甘守清貧,以他的行願、懿德和人格、學識贏得了教內廣泛的擁戴和社會各界的普遍崇敬。
2001年4月由《巴蜀書社》出版發行了由遍能法師的學生劉學文居士所著的《遍能法師傳》,得到了僧俗的高度評價。

受戒求學

遍能老和尚俗家姓許,名在光,四川省樂山縣人,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年)出生。遍能幼年時受村塾教育,及長從川內名儒翰林趙熙受學,以穎悟好學,深受趙翰林器重。民國九年(一九二○年),遍能年十五歲,投入烏龍山上的烏龍寺,禮傳度和尚為師而落髮出家。他在寺中依師禮佛誦經,學習佛門儀軌。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時已十八歲,到成都文殊院具足戒,圓戒後住文殊院戒堂學戒。他的國學、佛學均有相當的基礎,在文殊院學習期間,戒律精嚴,功課出眾,受到師長的青睞。學戒堂於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改為四川佛學院,由佛源老法師擔任院長。遍能於佛學院畢業後,受聘到川東佛學院任監學。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出川遊方參學。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到了北京,考入柏林寺的柏林教理院受學。
遍能法師墨寶遍能法師墨寶
柏林教理院,最初是柏林寺主持台源和尚所創辦,聘請泰縣光孝寺住持常惺法師為院長。後來太虛大師自歐美弘法歸來,打算設立「世界佛學苑」。台源和尚熱心支持,請大師把佛學苑設在柏林寺內。太虛大師把原在武昌佛學院的錫蘭留學團也遷到北京,在柏林教理院設定了華日文系與華英文系,遍能讀的是華日文系,與塵空、本光、雪煩等為同學。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翌年華北情勢緊張,經濟蕭條,教理院經費來源受到影響,不得已宣告停辦。遍能法師也離開北京回到四川。

輔創漢院

先是在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年),太虛大師應四川佛教會之請,入川弘法,與四川省主席劉湘見面,劉湘談及欲選派漢僧入藏留學,以溝通漢藏文化。大師告以不如在四川設立學校,集合漢藏僧青年加以訓練,作為促進漢藏民族團結的橋樑。劉氏贊同此議,復得成都、重慶諸大居士何北衡、王旭東、王曉西等之協助,乃以重慶北碚縞雲寺為院址,命名曰「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並命畢業於武昌佛學院、四川籍的滿智法師負責籌備工作。民國廿一年(一九三二年)漢藏教理院在重慶設定籌備處,滿智由上海回四川負責籌備。滿智於半年之間,把一座破落不堪的縞雲寺,整理成一所教學的學府。太虛大師乃命滿智為漢院教務主任,負責院務;由超一為事務主任,以柚盧、慧松等為教師,並命遍能到教理院任學監。民國廿一年(一九三二年)璁假招生,八月二十日舉行開學典禮,太虛大師親臨主持,以「澹寧明敏」四字為校訓。
遍能法師塑像遍能法師塑像
漢院初創,百廢待舉,滿智主持院務二年,以辛勞過度,患了喀血病,因而辭職。太虛大師乃命遍能為教務主任並代理持院務。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八月,在西藏學法的法尊法師,應太虛大師之召回到重慶,接任教理院教務主任代理院務,遍能始放下肩頭重擔。翌年受重慶名剎華嚴寺之聘,任華嚴岩寺佛學院教務主任。任職三年,於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受請出任樂山烏龍寺方丈。以後六十年的時間,他都在四川弘化。

復寺弘法

一九五〇年以後,遍能法師仍在樂山烏龍寺任住持。不過,國家的新政策,出家人要做工才有飯吃,遍能法師也不得不配合政策,帶領常住僧侶做工耕田,美其名曰「農禪合一」。一九六六年,「十年動亂」期間,遍能法師也和其他出家人一樣,被下放農村,參加勞動生產。直到一九七八年以後,改革開放,落實宗教政策,遍能老法師才重返寺院,恢復僧裝,繼續擔任烏龍寺方丈,負起了修復烏龍寺任務。
烏龍寺在十年動亂期間受到破壞,遍能老法師多方奔走,籌集資金,經過數年努力,烏尤寺漸復舊觀。一九八八年,遍能老法師高齡八十三歲,受宗教部門安排,擔任成都新都縣寶光寺方丈,同時仍擔任烏龍寺方丈。他為法忘身,為兩處大寺院奉獻身力。一九九二年,老法師為提高出家人素質,培育僧材,在寶光寺設立了四川省佛學院。他親執教鞭,誨人不倦,受到全院師生敬重。
遍能法師的舍利塔遍能法師的舍利塔
遍能老法師晚年,除擔任兩大寺院方丈外,還長期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協會秘書長、副會長等職務,對於四川的佛教事業有著相當的貢獻。他不遺餘力地培養佛教僧材,並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曾捐資百萬元改建江上大橋,捐資十萬圓興辦幼稚園,會同寬霖法師等創立四川佛教慈善功德會,募化專款,幫助貧困失學兒童。
遍能老法師於一九九六年罹病,醫治罔效,於一九九七年二月四日,在烏龍寺丈室安詳示寂,世壽九十二歲,僧臘七十七夏,七日荼毗,獲舍利極夥。遍能老法師一生重視僧侶教育,他青年時代初任漢藏教理院教務主任,繼在峨嵋山為僧尼二眾建佛學院,晚年任寶光寺方丈時,在寶光寺創辦四川佛學院,春風化雨,桃李遍及省內。老和尚辭世後,他的弟子於哀思之餘,賦五言古詩悼念之。詩曰∶
遍能老法師,世稱僧品高;垂髫入烏尤,童年著僧袍。
學文趙瑤老,下筆閃金豪!勤讀聖賢書,言行非俗曹。
壯年游北京,俱舍論專精;兼精唯識教,列足太虛門。
不但通內典,而且究五明;勤發菩提心,弘法度眾生。
漢藏教理院,教務長有名;繼在峨嵋山,兩所佛院興。
晚主寶光寺,省佛學院成;中級高級班,培育青年僧。
夙夜常關照,院風遐邇聞!總結遍能老,兩點最殊勝
一是有正見,破非常顯真;唯識般若學,長列入課程。
二是有慧眼,舉賢恆認能;仲容與思鵬,巴中農村人。
敦聘為教師,始終尊而親;末法萬年中,眾生少上根。
遍老才德美,真算一高僧;可惜天無情,晚年病纏身。
東山住醫院,群醫無奇能;與世竟長辭,圓寂九七春。
如法火化後,舍利堆滿身;但願佛加被,乘願再來臨。
重擂正法鼓,高懸般若燈;佛法輪常轉,度群出迷津。

佛學教育

遍能法師在不遺餘力推動四川佛教事業發展的同時,還十分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寺院附近的一座大橋年久失修,不能通行,給兩岸民眾的生活、生產帶來極大困難。遍能法師決定出資修建該橋。當時,寺院裡只有幾十萬,尚缺百萬,於是遍能法師親自四處募化,大橋終於如期建成。
法師非常關心下一代的成長,曾捐資10萬元,修建幼稚園。並會同寬霖法師,創辦四川省慈善功德會,發動教內外捐款,救助貧困失學兒童,資助災區和貧困山區。法師還在寶光寺設募捐點,大力宣傳,為“希望工程”募捐,並派專人將募捐款送往重慶,分發到貧困山區,資助失學兒童上學。除此而外,法師自己還直接寄錢給學校,資助貧困學生。
遍能老法師一生重視僧侶教育,他青年時代初任漢藏教理院教務主任,繼在峨嵋山為僧尼二眾建佛學院,晚年任寶光寺方丈時,於1992年在寶光寺創辦了四川佛學院,他親執教鞭,誨人不倦,受到全院師生敬重。
遍能法師是一位傑出的佛學教育家,他對小乘法相《俱舍論》極有研究,教學中專講授《俱舍論》,人們稱頌為“俱舍專家”。他對古文學頗有造詣,詩歌、對聯獨具一格,著有《烏龍寺楹聯集釋》、《凌雲、烏龍寺史略》等書。同時他還是擅長書法,其楷書流露出清逸、穩重、大方、誠實的精神,人們以能求到他的墨寶為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