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脾是治療濕重困脾的方法。用蒼朮,厚朴,陳皮,藿香,佩蘭,白蔻仁,茯苓,澤瀉等藥芳香袪濕以運脾。
運脾是治療濕重困脾的方法。用蒼朮,厚朴,陳皮,藿香,佩蘭,白蔻仁,茯苓,澤瀉等藥芳香袪濕以運脾。
運脾是治療濕重困脾的方法。用蒼朮,厚朴,陳皮,藿香,佩蘭,白蔻仁,茯苓,澤瀉等藥芳香袪濕以運脾。...
補氣運脾丸處方 編輯 人參2錢,白朮3錢,茯苓1錢半,橘紅1錢半,黃耆1錢,砂仁8分,炙草4分,半夏1錢(無痰不用),生薑3片,大棗2枚,。...
補氣運脾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準繩·類方》卷三引《統旨》。具有益氣和中之功效。主治脾虛不運之噎膈。症見水飲不下,泛吐多量粘液白沫,或面浮足腫,面色...
補氣運脾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雜病源流犀燭》卷七。具有益氣補中,健脾和胃之功效。主治胃汗。胃家虛,水谷氣脫散,汗從胃自出。...
方名運脾散組成縮砂1兩,白朮1兩,人參1兩,藿香1兩,肉果1兩,丁香1兩,神曲1兩,甘草5錢。功效通中健胃消食。用法用量以橘皮湯點服,不拘時候。製備方法上為細...
補中運脾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鈔類編》卷十。為補氣劑,具有之功效。主治中氣不運,噎膈。...
方中黨參、白朮、山藥益氣運脾;乾薑、吳茱萸、益智仁、肉豆蔻皆辛溫以宣陽通遏,助陽升清,同時又收澀固泄;砂仁辛溫醒脾,人胃經宣陽行氣;木香理氣和中;炒白芍...
運脾和胃湯藥物組成 編輯 白朮10g,山藥10g,木香6g,茯苓10g,花粉10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萊菔子10g。運脾和胃湯製劑用法 編輯 ...
脾泄,病名。又名脾瀉。指飲食或寒濕傷脾,引致脾虛泄瀉。《素問·至真要大論》:“太陰之勝,濕化乃見,善注泄。”《難經·五十七難》:“脾泄者,腹脹滿,泄...
脾陽虛,中醫證候名,又稱脾虛寒證,是指脾陽虛衰,失於溫運,陰寒內生,以食少、腹脹腹痛、便溏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寒證候。...
因為寒濕困脾,易傷脾陽,當選用溫熱藥助陽以燥濕,除選用苦溫燥濕的藥物之外,還要配合溫運脾陽的藥物,如乾薑、附子等。濕為陰邪,其性黏滯,病程較長,治療應...
運脾疏肝湯 【藥物組成】茵陳30克,白朮12克,茯苓15克,澤瀉20克,豬苓15克,蠶沙12克,丹參30克,鬱金15克,山楂15克,柴胡6克,虎杖30克,七葉一枝花12克。 【...
脾失健運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因飲食不節,或他病傷脾,或情志失調,損傷脾胃,脾受納運化失常所表現出來的食欲不振,厭惡進食,舌淡紅,苔薄白或薄膩,脈尚有力...
中醫基礎術語,升,即上升之意,清,指水谷精微指脾能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上輸於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與胃主降濁的功能相對而言。脾胃對...
清胃理脾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鑒》卷四十。主治醇酒厚味,濕熱為病,痞脹噦嘔,不食,吞酸,噁心,噫氣,更兼大便粘臭,小便赤澀,飲食愛冷,口舌生瘡。...
保和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為消食劑。具有消食和胃,運脾助消之功效。主治食積內停,嘔吐、泄瀉、腹脹腹痛、大便酸臭。...
健脾陽和膏是一種中藥,主治脾胃病,可以溫運脾陽。...... 健脾陽和膏是一種中藥,主治脾胃病,可以溫運脾陽。藥品名稱 健脾陽和膏 主要適用症 脾胃病 用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