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街道(山東省棗莊市運河街道)

運河街道(山東省棗莊市運河街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運河街道辦事處地處棗莊市東南部,位於台兒莊區駐地。東、東北與邳莊鎮毗鄰,西、西北與馬蘭屯鎮接壤,南隔小新河與江蘇省邳州市相望,轄1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面積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00畝,總人口5.3萬人。水陸交通便利,棗莊——徐州、濰坊——徐州公路在此交匯,韓莊運河橫貫東西,台兒莊港設碼頭20餘個,輪駁船常年通航,歷來是台兒莊區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和南北槽運的中轉樞紐。

基本介紹

街道概況,歷史沿革,自然環境,名優特產,交通狀況,經濟概況,文教衛生,景點,台兒莊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台兒莊清真寺,新關帝廟,古運河碼頭,德州市運河街道,

街道概況

台兒莊區運河街道辦事處地處棗莊市東南部,地處蘇魯交界處,位於台兒莊區駐地。東、東北與邳莊鎮毗鄰,西、西北與馬蘭屯鎮接壤,南隔小新河與江蘇省邳州市相望,是台兒莊區委、區政府駐地,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12.5平方公里,轄13個社區,總人口5.7萬。京杭大運河穿境東流,境內流長4公里。

歷史沿革

據《嶧縣誌》記載,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揚州道於台兒莊設巡檢司,領韓莊至邳州運河段130公里之河務,兼理地方治安。是年,台兒莊設閘官署。崇禎十二年 (1639年) ,揚州道在台兒莊東南運河北岸立河防碑一座,載有:“南至清河縣(時屬淮安府)起,北至台兒莊止,此三百餘里之內。”碑文中始出現“台兒莊”之稱。

自然環境

地處韓莊運河兩岸,順河流向東南傾斜,最高點陳莊海拔33。5米,最低點張莊25。5米,北部邊緣27米。運河故道橫貫城中,韓莊運河,伊家河在辦事處西南交匯後,由西轉向東南出境。為水運之動脈,境內河道總長26.8公里。交通道路48條,。全長78公里。

名優特產

運河街道域屬水網平原地帶,鎮內河港交錯,灌溉便利,農業發達。自古為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傳統農業以糧、麻、蔗及蠶桑為主,畜牧業方面以養湖羊和豬為多。其中甘蔗種植歷史悠久,品質優良,是“臨平甘蔗”的產地。近年來隨著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發展的戰略性調整,該鎮建立了生態鱉養殖、黑魚養殖、瓜菜設施栽培等三個特色農業園區。以甲魚和黑魚為主的特種水產品養殖已成為農業的支柱產業,生態甲魚養殖面積達8000餘畝,產量3300噸;黑魚養殖面積達1800畝,產量4500噸。榮獲了“甲魚之鄉”、“黑魚之鄉”稱號。農產品深加工勢頭較好,紅燒羊肉、黑魚果肉、黑魚皮等具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暢銷省內外。

交通狀況

運河街道地處京杭大運河畔,古時以水路交通為主,水上交通四通八達。運河北上可直抵天津、北京,南下可直抵南京、上海,境內可通小貨船。建國以後陸路交通逐步得到了發展,S234省道、S244省道、G206國道等道路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的交通出行。

經濟概況

農業以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為主。北園居委會以種蔬菜為主。順河居委會建成了藕魚混養基地,河南3個居委會也相繼建成了家畜、家禽養殖基地。工業有造船、予制、木竹器、建築、制氧,食品加工等。全辦國民生產總值實現2。95億元,財政收入545萬元,人均收入達3690元,工業總產值達42388萬元。農業總產值1165萬元。第2、3產業產值達12918萬元、16579萬元。台兒莊港口及區釀酒、造紙、紙箱、印刷、農機等區屬以上企業設辦事處境內。辦事處先後被評為“山東省明星鄉鎮”、“全國億萬農民體育健身先進單位”、“棗莊市首批小康鄉鎮”等稱號。

文教衛生

辦事處自辦中學1所,國小6所,武術學校1所。區屬實驗國小1所,棗莊二中,棗莊三十九中駐本鎮,有區鎮醫院3處,影劇院1處,區屬文化宮、圖書館、體育場、工人文化宮、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各1處。

景點

台兒莊大戰紀念館

坐落在古運河南岸,占地3.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原中國書協主席啟功題寫了“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匾額。紀念館前矗立著大戰紀念碑,碑上鐫刻著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名、程思遠先生撰文、中國書協副秘書長權希軍書寫的碑文。
1938年春,日軍坂垣師團自膠濟線南下,直逼臨沂,磯谷師團沿台棗支線挺進,欲速取台兒莊以圖徐州,貫通津浦路。坐鎮徐州的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以孫連仲部防守台兒莊,以湯恩伯部在嶧北拊敵之背,在以台兒莊為重心的廣大魯南地區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慘烈戰役。這場戰役,歷經月余,殲敵萬餘,揚中華民族之雄威。對此,毛澤東、周恩來都作過高度評價。
展覽館共有3個展室,陳列著台兒莊大戰時中日雙方資料、文物千餘件。書畫館珍藏著參戰將士和親屬以及著名書畫家、政界人士的書畫作品近千件。影視館主要播放當年外國戰地記者拍攝的珍貴記錄片和參戰將士訪談錄及《血戰台兒莊》影片。全景畫館是我國唯一一家以抗戰為題材的大型全景畫館。它是18邊形的筒式建築,高28米,直徑43米,建築面積3100平方米。《血戰台兒莊》全景畫館包括繪畫、地麵塑型、燈光、音響和解說5個部分,再現了中國軍隊在台兒莊以陣地戰迎擊日軍,浴血奮戰,直到取得勝利的過程,並選擇北大門激戰、清真寺爭奪戰、西北門爭奪戰等典型戰鬥場景為表現重點。整個畫面高16.5米,周長124米,畫面首尾相連成全周形,巨幅畫面與逼真的地麵塑型有機結合,配有特殊的燈光、立體音響,戰鬥氣息極為濃烈,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李宗仁史料館

占地6000平方米,主體為哥德式建築,樓體3層,一樓西門懸掛程思遠先生題寫的“李宗仁史料館”匾額。李宗仁史料館由1個展覽門廳、4個展室和1個影視廳組成。門廳中央端坐著李宗仁將軍銅像。4個展室珍藏展示著李宗仁先生各個歷史時期的照片230餘幅、文史資料1100餘份和遺物66件。

台兒莊清真寺

俗稱北大寺,與隔運河相望的南寺對稱,始建於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是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朝乾隆年間,阿訇李中和修建清真寺,位於大北門內的郁記花園,占地38畝。1938年台兒莊大戰期間,清真寺遭受毀滅性破壞。如今經過多次重修,台兒莊清真寺成為人們遊覽觀光、憑弔戰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視窗,每年接待中外遊客數千人。

新關帝廟

坐落在順河社區居委會大南門裡路西,占地30畝,原有樓殿禪舍百餘間,建築面積近6000平方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來台的山西商人集資興建,故又名山西會館。台兒莊大戰期間,被炮火所毀。現僅存關公殿3間,幾經維修,較好地保持了原貌。

古運河碼頭

位於城區古運河月河東段。明清時期,隨著漕運興盛,沿河一些店鋪、商號在運河北岸依街修築了一些石階鋪成的碼頭,以便從水上裝卸貨物,時俗稱“水門”。從台兒莊西門至小南門一段,共有這樣的水門10餘處,平時裝卸貨物較多的有郁家碼頭、王公橋碼頭和駱家碼頭。這裡至今保留了胡家大院等不少運河古道上的明清民居明清時代的古建築,是山東省內唯一保存完好的運河古代民居,已被列入全省重點旅遊開發計畫。

德州市運河街道

運河街道辦事處地處山東省德州西側,與河北省景縣、故城交界,總面積32平方公里,原有 11個社區居委會,14個自然村,總人口8.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萬人,耕地總面積7700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