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重建背景,古城的古與今,基本概況,古城歷史,運河文化,古城遺存,古城簡介,古城建設,塵埃落定,挖掘搶救,重建論證,美好明天,建設目標,
重建背景
台兒莊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據《嶧縣誌》記載:“台(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被乾隆稱為‘天下第一莊 ’”,呈現出“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1938年春發生的台兒莊大戰,使這座古城化為廢墟。台兒莊大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中央日報》頭版頭條曾宣布要重建台兒莊古城,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成了鏡花水月。新中國建立後,台兒莊古城區一直是蘭陵縣和台兒莊區政府所在地,黨和人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改山治水、戰天鬥地的運河治理、農田改造等社會主義建設中去,直到改革開放時期,台兒莊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改變,城市建設逐步向西部新區發展轉移,舊城的老居民區依然保持著古樸自然的陳舊落後面貌,順河社區居委會3000名尚未完全脫離土地的農民,依舊居住在環境惡劣的棚戶區。開發重建台兒莊古城,成了台兒莊幾代人民的夢想。
2008年4月8日,在紀念台兒莊大戰勝利70周年的活動上,棗莊市正式宣布,啟動台兒莊古城重建工作,著力把台兒莊古城打造成為中國第一座二戰紀念城市,打造成為沿運獨有、國內乃至世界知名的文化旅遊品牌。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經過考察論證,棗莊市委託同濟大學進行規劃設計。為提高規劃設計的水平,棗莊市通過舉辦座談會、論證會等形式,邀請國內知名專家、文化旅遊界人士等來棗莊實地考察,聽取各方面的建議,對規劃不斷進行完善。
古城的古與今
基本概況
山東最南端的棗莊市是名副其實的“江北水鄉”,棗莊的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大多年份年降雨量均在1000毫米以上,境內27條河流,157個湖泊,水網縱橫。 境內運河通航里程93.5公里, 是目前大運河通航的最北端。 棗莊市有著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旅遊資源。但其最精華最深厚的資源部分是運河文化。
棗莊市有著“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台兒莊,這一獨得天厚的世界級文化遺產。
古城歷史
明朝萬曆年間,京杭大運河徐州段因黃河多次淤塞,南北交通中斷。於是,不得不耗費國力“開泇行運”,從微山湖東南段韓莊出口,取道泇河水,經台兒莊,向南直通邳州。這段運河叫做泇運河(俗稱韓莊運河)。泇運河這段比起徐州段,不僅水道暢通,避“黃河奪運”之害,又能縮短路程七十里。於是,這段運河成為清時期京杭大運河山東段的主要通道(今天也是如此)。由此,使得運河上的重鎮台兒莊成為傍水而築、因河而興的“水旱碼頭”。
至清代鹹豐九年,運河重鎮台兒莊,逐漸變成了一座繁華的城鎮,城市人口最多時高達6萬多人。作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每年通過運河漕運,向中國東南地區運送四五百萬石的煤炭,台兒莊雲集了大批的晉商、徽商、浙商、閩商、粵商,是輻射蘇魯豫皖地區一座重要的商埠城市。城區內現仍保留長達3公里的古運河河道及明清繁榮時期的街巷、碼頭等遺址,被中外專家譽為“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台兒莊至今基本保留明清時期古城脈、古河道、古碼頭,多是低平建築。
運河文化
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申遺的京杭大運河的現狀是,棗莊以北的運河完全斷航,大部分遺存已經基本消失,甚至河道也找不到了;棗莊以南的沿運城市都進行了現代化城市改造,已經無法恢復千年運河的曾經風貌。於是,棗莊市台兒莊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唯一能夠完整恢復運河古城原貌的城市。 棗莊市也被國家文物局列為沿運18個申遺城市之一。
台兒莊古城為“運河古城”的核心區。 今日台兒莊還擁有最能體現明清運河沿岸居民生活特點的古村莊“縴夫村”,城內至今仍有大量的古街巷、古建築。運河上還保留著較為完好的駁岸、被水石堤、水門等水工遺存。被譽為“活著的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世界旅遊組織考察後認為,如果想看明清風貌完好的古運河,只有到台兒莊。
台兒莊古城也是二戰時期中華民族挺起胸膛揚眉吐氣的地方。1938年3月這裡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台兒莊戰役,台兒莊戰役是中國人民八年抗戰正面戰場上第一次重大勝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歷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古城也是中國第一座、世界第三座二戰紀念城市。
台兒莊地區歷史悠久,從馬蘭屯鎮西蘭城店村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時代的文物,邳莊鎮趙村出土的岳石和龍山文化時代的文物以及龍山文化時代的曬米城遺址證明,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現台兒莊區境域,夏屬鄫國,商屬逼陽國,西周、春秋因之。
古城遺存
有關史料顯示,歷史上的台兒莊集八種建築風格、72廟宇(寺廟、文昌閣、道觀、泰山娘娘廟、媽祖閣、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於一體,這在中國是極為罕見的。台兒莊在歷史上就是一座水城,“汪”渠相連,隨“汪”而居,很有特色。是一座近百條水街、水巷形成的水巷縱橫、以船代步的古水城。
古城簡介
台兒莊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 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目前開放的台城舊志景區僅占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2010年“十一”,運河街市景區即將恢復原貌並向社會開放。該景區在經營業態上,主要以國內高端品牌的酒吧、茶樓、客棧和運河沿線及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為主,用“創態”的理念,豐富業態的主題文化內涵;在文化展示上,圍繞大戰文化、運河文化和魯南文化,規劃建設運河奏摺展館、蘭祺書寓等具有國內外一流水平的博物館,逐步將整個古城打造成為一本大百科全書;在景區運營管理上,叫響“天下第一莊”著名品牌,打造精品旅遊品質,按照超5A級景區標準進行運營管理,在經營體制、商業特色、管理服務上,達到國內外一流水平。把台兒莊古城打造成為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城,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為一域,極具人文魅力的旅遊目的地,成為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遊休閒度假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一塊瑰寶。
台兒莊古城以台兒莊大運河為文化軸線,設計重建了八大景區,分別是關帝廟景區、西門安瀾景區、縴夫村景區、運河街市景區、板橋花門樓景區、水街商市景區、清真寺九龍口景區和台兒莊濕地公園。台兒莊古城的運河古城八景“九水匯川、台城舊志、土村綠蔭、廟汪浮玉、柳岸臥虹、古柏望月、運河街市、傑閣凌波”分別與八大景區相對應,規劃建設了參將署、步雲廊橋、三恪堂、謝裕大茶行、翠屏學館、泰山行宮、蘭亭書寓等29個景點。台兒莊古城將北方大院、魯南民居、徽派建築、水鄉建築、閩南建築、歐式建築、宗教建築、客家建築八大建築風格有機結合,建設以徽派建築風格為主的大衙門街,以歐式建築為主的丁字街,以水鄉建築為主的水街、水巷,以晉商民居為主的關帝廟景區。
自2010年開放以來,台兒莊古城榮膺“齊魯文化新地標”榜首、中國旅遊創新獎等稱號,成為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首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
台兒莊古城突出“二戰名城、運河古城、中華水城、國際慢城”的功能定位,將“古”與“今”緊密結合,著力統籌推進“多彩建築、多元業態、優質服務”等三個品牌建設,全力打造“國際旅遊休閒目的地”。2016年台兒莊古城被國家旅遊局評為 “全國旅遊秩序最佳景區”,“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榮獲“2016同程旅遊最受網民歡迎的古城古鎮TOP10”、“2015-2016年度山東省誠信旅遊示範單位”、“2016年度山東省體育產業基地”、“2016年度山東省服務名牌”榮譽稱號。
台兒莊古城突出“二戰名城、運河古城、中華水城、國際慢城”的功能定位,將“古”與“今”緊密結合,著力統籌推進“多彩建築、多元業態、優質服務”等三個品牌建設,全力打造“國際旅遊休閒目的地”。2016年台兒莊古城被國家旅遊局評為 “全國旅遊秩序最佳景區”,“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榮獲“2016同程旅遊最受網民歡迎的古城古鎮TOP10”、“2015-2016年度山東省誠信旅遊示範單位”、“2016年度山東省體育產業基地”、“2016年度山東省服務名牌”榮譽稱號。
古城建設
塵埃落定
運河和長城同為世界四大古代工程之一,長城早在1987年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運河卻沉睡得太久了。5月22日至24日,棗莊市政府參加了在杭州召開的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研討會,考察團成員及沿運河六省(直轄市)18個城市的代表,在會上通過了《京杭大運河保護和申遺杭州宣言》,標誌著運河申遺開始啟動。這對於棗莊旅遊業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而言,無疑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
台兒莊古城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包括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 29個景點,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定位,遵循“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將保存下來的大戰遺址、古城牆、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廟宇、古會館等歷史遺產科學地進行修復。它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城,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 為一域,是極具人文魅力的旅遊目的地,是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遊休閒度假區。台兒莊古城一期將於五一開城,為棗莊市打造江北水鄉城市品牌發展旅遊業增添了最為靚麗的黃金景點和產業龍頭。
經過歷時3年的建造,運河古城將一期工程現已結束,二期工程也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2010年5月1日,運河古城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正式對遊人開放。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及其夫人連方瑀在這天參觀了運河古城,並給予了極高評價。
挖掘搶救
古城搶救挖掘工作,主要圍繞運河文化、大戰文化和旅遊資源的調查整理全面展開。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台兒莊區負責文化信息收集工作;市建委、台兒莊區負責建築實物、樹種、牌坊、橋樑、磚瓦、青石板收集工作;市旅遊局、市服務業辦公室、台兒莊區負責吃住行游購娛素材收集工作。 台兒莊區專門成立了古城搶救保護機構,開展前期素材收集整理工作。一是書籍徵集考證。從民政局、水利局、史志辦、文化局等部門和居民手中,徵集各種書籍200餘本,其中有《山東通志》、《太平換宇記》、《續山東考古全錄》及《嶧縣誌》等都是珍貴書籍。對有價值的材料予以整理,研究考證,形成材料。二是走訪老人記憶。走訪了台兒莊80歲以上老人40多位,跟蹤走訪了燕、尤、趙、萬、陳、袁、王、駱、郁等家族,初步了解了幾大家族的商號、碼頭、家族興衰及其當時的居住情況,形成1萬餘字採訪材料。對古碼頭、古寺廟、古店鋪、古涵洞、古樹、大戰遺址有了細緻的認識,對台兒莊大戰前、文革前經濟社會狀況有了初步了解,整理形成了5萬餘字的綜合材料,繪製了1938年台兒莊地圖。三是挖掘整理大戰文化。對運河浮橋、中正門、火車站、清真寺、關帝廟等大戰遺址遺蹟拍照研究,進行系統的文字整理,對大戰浮雕進行了設計構想,提出修復、開發建設建議。四是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認真做好運河沿線名吃調查。調查中發現,台兒莊的名吃有張家狗肉、馬家牛肉、馮家驢肉、趙家燒雞、黃花牛肉麵、老鱉湯、辣子雞、羊肉湯、糝、菜煎餅等,了解到了主要做法、工藝。並逐步延伸,通過上網、查看資料等形式,調查了解到棗莊地區、魯南地區和運河沿線城市的名吃、小吃,整理歸類,挖掘整理各類小吃、名吃近千種,形成了300餘幅照片、6萬餘字資料。
通過調查古建築遺存、收集老照片、採訪老人、入戶調查等形式,對古城街巷、碼頭、駁岸、建築等作了全面深入調查,對現存歷史遺蹟、老建築全部拍照,分類保存,全面摸清歐式建築、徽派建築、北方建築、江浙建築、山陝、廣東、廣西、福建等八大類建築風格,並形成系統照片和文字資料。重點對泰山行宮、文昌閣、新關帝廟、三官廟、玉皇閣、大王廟、龍王廟、呂祖廟、舊關帝廟、火神廟、準提閣、東嶽天齊廟、鐵佛寺、蒼廟、十八羅漢廟、南北清真寺、高廟、八蜡廟、九龍廟等廟宇進行調查,詳細掌握確定建築位置、建築風格、建築藝術、建築布局,繪製了部分建築平面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運河古城開發建設建議性規劃、設計方案。採取讀書摘要、上網收集、現場拍攝、上門收集等形式,收集和整理水街水巷、古街巷、古民居、古橋、遊船、牌坊、古燈等各類古城建設參考圖片500餘幅,文字資料2餘萬字,繪製、收集和整理古城水系、用地、拆遷、供電、供熱、供水等相關圖紙20餘份,並分別編印、裝訂成冊,為運河古城恢復建設提供依據和參考。
重建論證
第一,台兒莊古城具有千年運河上最完整的運河文化遺產體系。 這是運河申遺專家阮儀三教授的團隊得出的結論,而且把台兒莊作為大運河上最完整的遺產體系,寫進了運河申遺的報告。台兒莊擁有京杭運河上唯一一處明清風貌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碼頭,擁有最能體現明清運河沿岸居民生活特點的古村莊 —— 縴夫村,城內至今仍有一些古街巷、古民居、古商鋪等古建築。台兒莊歷史上曾存有包括世界五大主要宗教及中國主要民間信仰的各類廟宇,如文昌閣、泰山娘娘廟、媽祖廟、清真寺、基督教堂等,我們都有比較豐富的資料可證。中國最後一座運河古城,運河沿線揚州、杭州等所有的城市都得到現代化改造,河道全部進行了現代化的開發,河道兩邊全是高樓大廈,已經無法恢復。但是唯有台兒莊3.4平方公里城市街道的肌理依然保持完整,城脈基本保留,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具備重建的條件。
第二,台兒莊古城是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最典型的城市。台兒莊地處南北過渡帶,運河落差大,又是當時華東地區唯一的煤炭供應地、最大的瓜果梨棗集散地和最發達的民間制陶基地,徽商、晉商、浙商、閩商、粵商等各路商賈紛紛雲集於此,定居經商,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使台兒莊成為運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台兒莊匯集了八大建築風格和世界五大宗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城內建有晉派、徽派、閩南等八種建築風格的商鋪、民居、書院,薈萃了包括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世界主要五大宗教,以及文昌閣、關帝廟、泰山娘娘廟、媽祖廟等中國主要民間信仰的七十二座廟宇,衍生了江米雞、黃花牛肉麵等南北風格交融的特色飲食,形成了三千裏運河沿線獨有的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鮮明文化特徵。台兒莊文化的多樣性是在運河上最豐富的,所以它是運河文化最典型的代表。
像諾曼第、哥底斯堡、凡爾登一樣,台兒莊大戰不僅是抗日戰爭的轉折點,也是我們民族復興的一個轉折點。台兒莊古城因為是被戰火毀壞的,具有毋庸質疑的重建資格。世界遺產組織反對遺產重建,保留下多少遺存就是多少遺產,但因為天災人禍或戰爭毀壞的,並且具有特別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世界遺產組織認為可以重建。世界上只有四個城市具有重建資格,一是波蘭的華沙,是被二戰炮火毀壞;二是義大利的龐貝,是因為火山噴發毀壞;三是中國的麗江,是因為地震毀壞;還有一個就是台兒莊,也是被二戰炮火毀壞。所以我們提出重建台兒莊古城,重建起來就是世界遺產,也是中國第一個二戰紀念城市。
第三,台兒莊古城能夠成為獨具特色的東方古水城。台兒莊是低洼地,歷史上的洪水走廊,古城區有18個汪,汪渠相連,水巷縱橫,居民築台而居,是標準的水城,老地圖上有近百條水街水巷,水網密布。 歷史上的台兒莊,水系十分豐富。在《嶧縣誌》中記載,康熙皇帝曾稱讚棗莊“風光與江南水鄉別無二致”,江北水鄉由此得名。對這個觀點,阮義三教授一開始和我有爭論,認為台兒莊不能叫水鄉。後來,我們用詳實的歷史資料、老人的回憶和現場考察,最終說服了他。阮義三教授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歷史上台兒莊古城的水網密度超過了蘇州古城。運河古城有兩項世界遺產:恢復建設的運河古城,是運河文化的世界遺產;同時恢復70年前被二戰毀壞古城的過程本身,也是一項城市建設的世界文化遺產。通過我們的努力,努力使運河古城成為國內乃至世界知名的優秀旅遊產品,把棗莊打造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旅遊目的地。
第四,古樸與現代、悠閒與瘋狂完美結合的時尚之城。首先是生態古城,充分利用無污染、可循環的能源進行產品設定和開發。水是台兒莊古城的靈氣和韻致,今後台兒莊古城的流水有三種,一是生態水,所有的城市生活污水都要進污水管道,經過污水處理廠,再流到到周邊的水系裡去。同時利用3000畝運河濕地,經過循環淨化後再進入運河。濕地是個大型的生態工程,採用國際最新的三級水質處理技術,為運河提供天然生態過濾網,確保古運河裡沒有一滴污水。將來遊客可以先看古運河,再參觀新運河和南水北調工程。二是運河水,從上游微山湖而來的天然降水。三是長江水,台兒莊擁有江北第一船閘和南水北調水利樞紐提水泵站,保證把長江水源源不斷地調運到北方。
第五,建設台兒莊大陸第一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台兒莊與台灣有著十分密切的淵源聯繫,是改進海峽兩岸關係、促進民族統一大業的重要橋樑和紐帶。台兒莊大戰遺址是國內反映國民黨軍隊正面抗戰的唯一紀念地,電影《血戰台兒莊》促成了台灣當局開放台胞回大陸探親。1986年4月,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片《血戰台兒莊》在香港舉行了首映式。萬民爭看,轟動香港。蔣經國在台灣看到《血戰台兒莊》後,還談了他對片子的兩點意見:“這部片子有幾點是可以的,第一,共產黨認為我們是抗日的;第二,對我父親是正面報導,沒有抹黑、沒有歪曲他。看來,大陸(對台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還把這部片子推薦給國民黨中常委觀看。不久,1987年11月,在蔣經國臨終之前終於同意開放國民黨部隊老兵回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在骨肉分離了37年後,終於把苦苦的鄉愁化作了喜悅的重逢,從而揭開了海峽兩岸公開互動往來的序幕。
美好明天
古城重建項目,將圍繞“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大戰故地、時尚生活”的定位,按照“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進一步完善古城重建規劃設計,做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完善“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服務,著力把台兒莊古城打造成為中國第一座二戰紀念城市,打造成為沿運獨有、國內乃至世界知名的優秀文化旅遊產品,形成強大的磁場效應。
建設目標
台兒莊既是運河古城,又是抗戰名城,為緬懷歷史,弘揚民族文化,把台兒莊古城重建工作與開展台兒莊大戰紀念活動、加強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結合起來,打造成“兩黨協作,兩岸共建”的交流基地,對兩岸經濟、文化、政治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一)建設台兒莊抗日英雄紀念碑與和平廣場。台兒莊戰役中,為國捐軀的三萬烈士是中華民族之驕傲,值得兩岸同胞永遠緬懷。擬在台兒莊大戰紀念館西側投資3.5億元新建台兒莊抗日英雄紀念碑、和平廣場、祭奠場所、觀景台等,使其作為緬懷先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利於改善和加強兩岸關係,增進兩岸人民的理解互信,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和民族振興。
(二)建設國共合作紀念館。在大戰紀念館現有陳展水平的基礎上,投資2.5億元進行建設改造,新建國共合作展館、國共合作議事廳、國共共同抗戰展館、陳列館等展室,展現國共兩黨共同抗日成果,維護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三)提升台灣工業園建設水平。在省級台灣工業園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台灣工業園進行重新規劃。投資1.5億元對園區的道路、水、電、暖、通訊、信息網路平台等基礎設施進行配套完善,並根據台商的投資意向和實際需求,調整發展規劃,提升園區層次,打造台商投資的政策“高地”和投資“窪地”。
(四)建設具有相應規模和特色的台灣一條街。在台兒莊區原有台灣街的基礎上,投資4億元對長2000米的台灣一條街進行重新規劃設計改造,街內設有兩岸商品、台灣美食、海島文化、休閒觀光、古玩字畫等具有濃厚台灣鄉土氣息的商業觀光場所,體現濃郁台灣特色,加快大陸與台灣流通與合作,促進兩岸經貿文化繁榮發展。
(五)建設台兒莊海峽兩岸交流中心。借鑑“博鰲論壇”、“台交會”的風格特點和運作模式,結合“江北水鄉、運河古城”特色,投資4.5億元建設25000平方米的台兒莊海峽兩岸交流中心,在交流中心內建設20000平方米的台兒莊清御園五星級賓館,海峽兩岸交流中心內設有會展大廳、海峽兩岸展示大廳、博覽園、接[FS:PAGE]待大廳、海峽兩岸洽談大廳、文化交流大廳等,按照兩岸交流論壇要求,進一步提升建設品位,促進兩岸的交流與合作,並對台兒莊大酒店進行升級改造,提高台兒莊的接待能力,促進兩岸共同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