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雲廊橋

步雲廊橋

古運河上的景觀橋,“步雲廊橋”,取“平步青雲”之意。泇運河之前,這裡並不是運河航道,只有一條季節河。當地居民在寬度有限的河上建了一座小石橋,供平時通行。泇運河開通之後,河面變寬,限於當時的條件,沒有能力建造下面可以過船的跨河大橋,而這裡作為船隻裝卸貨物的繁忙地段,又不允許私人渡船提供擺渡服務,運河因此成為一道“天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步雲廊橋
  • 外文名:無
  • :“平步青雲”之意
  • :平時通行
簡介,歷史,

簡介

明朝天啟元年,即公元1621年,浙江省餘姚縣才子馬希曾(音zeng),出任嶧縣知縣。馬知縣來到嶧縣不久,就親臨台兒莊,拜訪漕河官員和當地士紳。他發現運河上沒有橋,於是捐資建了一座竹木結構的大橋。大橋修好,方便了行人,人們感激不盡,紛紛為他燒香許願,祈求神靈保佑這位父母官步步高升。

歷史

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大帝沿京杭大運河南巡,途徑台兒莊。嶧縣落魄文人李克敬,當時正在滕縣講學,聽到康熙南巡的訊息,收拾行囊,連夜趕赴台兒莊,向康熙皇帝獻上《雅頌八章》的辭賦。據文獻記載,許多文人,把自己的頌詩擺在橋上,具有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從眾多才俊獻上的詩賦中,欽定李克敬的《雅頌八章》為第一,貼出皇榜,改變了李克敬的命運。第二年,山東舉行鄉試,李克敬赴濟南應考,成績全省第一,之後赴京參加會試,高中進士,參與了《大清一統志》的編纂工作。有人說,這座橋,使李克敬平步青雲,於是改名為“步雲廊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