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池鹽,因山西運城曾名古潞村,又名“潞鹽”;又因鹽運使曾駐解州,也叫“解鹽”;還因鹽呈顆粒狀,人們也稱“顆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運城池鹽
- 又名:潞鹽
- 顏色:潔白
- 顆粒:大
運城池鹽,因山西運城曾名古潞村,又名“潞鹽”;又因鹽運使曾駐解州,也叫“解鹽”;還因鹽呈顆粒狀,人們也稱“顆鹽”。
池鹽是從鹹水湖採取的鹽,成分和海鹽相同。... 歷代所食鹽主要有:海鹽、池鹽(湖鹽)、井鹽、岩鹽(礦鹽)。池鹽歷史悠久,西周時,山西運城的解池已大規模生產池鹽...
運城鹽池大鹽,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運城鹽池,亦稱鹽湖、銀湖。南依中條山,北濱峨嵋嶺,東靠安邑,西距解州,東西長,南北狹,周長約60千米...
到了東漢時期,河東鹽池開始採取“墾畦澆曬法”,這種方法是用人工墾地為畦,畦地旁邊築有水溝,將池水通過水溝引入畦中,待水分蒸發,結晶成鹽。此時的墾畦澆曬法...
在漢代,運城鹽池的鹽就遠銷豫、魯、冀、甘、陝等地。運城鹽池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客。鹽池中,道路如織、縱橫交錯,池水清澄,映照白雲,微風...
運城鹽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由於其鹽含量類似中東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譽為“中國死海”。 運城鹽湖是個古老而又典型的內陸鹹水湖...
《漢志》注:池在安邑西南,許慎謂之鹽鹽池,長五十一里,廣六里,周一百一十四里。呂忱曰:宿沙氏煮海謂之鹽宿沙,炎帝時諸侯,始煮海為鹽,富溢他國,河東鹽池...
運城鹽湖曾以其4000年的產鹽史聞名全國。它形成於距今約5億年前的新生紀初期,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同著稱於世的以色列死海一樣,同屬內陸鹹水湖。以色列死海黑泥以...
河東鹽業博物館位於運城市鹽湖區鹽池的北岸,當地人習慣稱之為“池神廟”。它也是我國惟一保存良好的鹽神廟。博物館坐北向南,總面積2.6萬平方米,依丘陵地勢高低...
運城境內有山西最大淡水湖——伍姓湖以及硝池、湯里灘、鴨子池、北門灘等天然湖泊,並建有上馬水庫和苦池水庫。運城屬黃河流域,過境河流有黃河、汾河,境內流域...
縣境內擁有古代著名的鹽湖“解池”之一部分,元代時為鹽運、鹽政之便,在城西數華里處鹽池畔築鳳凰城,後演變為運城縣,安邑由縣改為鎮屬之。
是圖記載河東池鹽生產地的全貌及周圍的地理走向。圖中有關潞鹽生產工藝及各鹽池、堰的位置,彌補史書之遺缺。現存山西省運城市博物館。 [1] ...
我國最著名的池鹽產地,是山西運城的鹽池,即解池(xie chi),又稱河東鹽池。解池位於中條山的北麓,面對黃河由北向東的轉彎處,東西長約30公里,南北寬約3~5公里,...
五步產鹽法工藝的獨特,在於它的人工技藝在滷水養制過程中占很大的比重,屬於經驗性技能。近年來,由於現代化生產方式的引進和化工原料豐富,運城鹽湖傳統產鹽成本日益...
爾益大鹽,是一款浴足鹽。採用中國“死海”——運城鹽湖大鹽精製而成,蘊含鈉、鉀、鎂、鈣、硒等多種礦物質離子。...
都鹽院,官署名。北宋置。掌收納解州(治今山西運城西南)池鹽,供給京師及京東諸州廩祿並出賣。...
在經營畜牧業的同時,猗頓已注意到位於猗氏之南的河東池鹽。他在販賣牛羊時,順便用牲畜馱運一些池鹽,連同牲畜一起賣掉。在此過程中,他認識到販運池鹽是一條獲利...
官名。簡稱解鹽使。北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始置,以陝西提點刑獄兼任。制置解鹽使職責 編輯 掌陝西解州(治今山西運城西南) 池鹽生產、銷售事宜。其官署為制...
五味之中,鹹為首,所以鹽在調味品中也列為第一。今中國人食用之鹽,沿海多用海鹽,西北多用池鹽,西南多用井鹽。海鹽中,淮鹽為上;池鹽中,乃河東鹽居首;井鹽...
晉鹽文化述要,書名。柴繼光、李希堂、李竹林著。是一部以運城鹽池為主,系統論述山西鹽文化的專著,分十六章。以運城鹽池與河東原始文明的淵源,以及運城鹽池生產...
今中國人食用之鹽,沿海多用海鹽,西北多用池鹽,西南多用井鹽。海鹽中,淮鹽為上;池鹽中,乃河東鹽居首;井鹽中,自貢鹽最好。食鹽物理性質 編輯 ...